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939900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八年级物理试题第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8分。1-12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3-15小题为不定向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1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下面对日常生活中事物的物理量估计合理的是A中学生一只鞋的长度约为24dm B人洗澡的水温以60为宜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6000g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m/s2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A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 B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

2、草树木 C夜晚禁止建筑工地施工 D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3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加热,当冰未熔化完时,冰和水的温度 A水的温度上升 B水的温度上升,冰的温度不变 C冰的温度上升 D冰和水的温度保持0不变4“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5冬天,人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夏天,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

3、是A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B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C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D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6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只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C光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7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B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C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 D水中倒影光的折射8对于光现象,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只能成虚像B凸透镜成像时,实像能在光屏上得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得到C人远离平面镜时,人

4、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会随之变小D矫正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面镜9如图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是A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 B花瓶在镜中成的像C地图经放大镜成的像 D亭子在水中成的像10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B近视眼可利用凸透镜矫正C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外D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虚像11 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的是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就停止调节螺母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C使用磨损的砝码D读数时,头部偏向游码右边,视线与游码

5、左侧的标尺不垂直12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大桶水比一小杯水的密度小B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C国际单位kg/m3比常用单位g/cm3要大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13如图所示,是某液体的凝固图像A当该液体凝固后,它是晶体B第5至20分钟之间放热,温度不变C在A、B之间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20分钟后处于液体状态14声波能传递能量,下列应用这一原理的是 A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B利用超声波精洗精细机械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D加湿器是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产生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增加室内湿度15用容器

6、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与液体和容器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线段AB所示,请你观察图象,根据图象可知A容器的质量是20gB液体的密度是3103kg/m3C5L这种液体的质量为5 kgD这种液体可能是水15题图第卷 非选择题2、 填空题 (每空1分,共6分)16 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影”与我们所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例如水中倒影由光的形成的,我们看到玻璃缸内水中的金鱼是由光的 形成的。17如图所示,甲是正常眼睛对光的作用情况,则图乙是 眼(选填“近视”、“远视”或“正常”),应配戴用 制成的眼镜来矫正(选填“凹透镜”、“凸透镜”或“平面镜”)。18我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取名“墨子号”,墨子是我国古代

7、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在两千多年前他就设计了小孔成像实验,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 _ 形成的 _ (选填“虚”或“实”)像。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19、20每题3分,21、22题各10分,共26分)19小明的妈妈喜欢在家中养花,小明想让室外太阳光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处,如下图,请你在图中把光路图补充完整,并过A点画出放置的平面镜。2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光路图: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两个焦点F,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焦距以内,请在图中用作图法画出烛焰S点的像S。19题图 20题图21某实验小组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应调整烛焰、透镜和

8、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2)已知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 = 15cm,如图所示,要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只移动其中一个的位置,其余两个不动,可行的措施是: 。(3)若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蜡烛移至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时,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当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2cm处时,无论怎样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4)通过对实验进行分析后可知,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 。(5)该实验小组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同组的小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

9、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 )A出现手指的实像B出现手指的影子C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D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22实验室有如下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合金块、细线(质量和体积不计)、适量的水。某实验小组用上述器材测量一合金块的密度,步骤是:在量筒中倒入20mL水;把合金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甲,此时液面对应示数为 _ mL;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a ;b向 _ (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c在左盘放合金块,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丙所示,合金块的质量m= _ ;计算合金块的密度是 _ kg/m3。该实验所测密度与合金块实际的

10、密度相比较 _ (填“偏大”或“偏小”)。 四、综合应用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3中国636A型远海测量船“钱学森”号于2020年12月26日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它主要是执行海洋测量,岛礁测量、海洋气象观测等任务。(1)如果它以20节的航速行驶到370km外某海域执行任务,则它大约需要行驶多少小时?(1节1.85km/h);(2)某次它用超声波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6s后收到回波,此处海水约有多深(海水中声音平均传播速度v=1500m/s)24小明同学从一块长5m、宽2m、高1m的均匀大岩石上砸下一小块岩石,用天平称得质量是27g。放入装有8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到9

11、0ml刻度线处,求: (1)这小块岩石的密度是多大? (2)这块大岩石有多少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8分。1-12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3-15小题为不定向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1.D 2C 3D 4B 5C 6D 7B 8B 9C 10C 11D 12D 13AB 14AB 15CD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6分)16反射;折射 17近视;凹透镜 18直线传播;实三、作图实验题(19、20每题3分,21题10分,22题10分)19 20略21.(1)同一高度;(2

12、)固定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为止(有此意思,表达清楚即可);(3)缩小,不能;(4)减小;(5)D。22. 40;a游码归零; b右; c157.8g;7.89103;偏大。四、综合应用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3(1)由题意知V=201.85km/h=37 km/h ; 2分由v= 得,t=s/v=370 km/37 km/h=10h 3分(2)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1=6s=3s;2分由v= 得该处海水的深度:s1=v1t1=1500m/s3s=4500m 3分24解:(1)小岩石的体积V=90mL-80ml=10 mL 2分小岩石的密度=m/V= 27g/10 mL=2.7g/ mL=2.7103kg/m3 3分(2)大岩石体积v1=5m2m1m=10m3 2分大岩石质量m1=V1=2.7103kg/m310m3=2.7104kg=270t 3分注:计算过程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使用推导公式要有公式原型,其他计算过程只要合理同样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