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9398692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西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西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西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西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桂林十八中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历 史考试时间:2015-8-27 10:30-12:00注意:本试卷共3 页,答题卡2 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大题用黑色水性笔书写,否则不得分。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

2、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 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2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反映了作者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B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3. 抗战胜利后,重庆政协制定的宪法提到:“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一律平等。依据省县自治通

3、则,制定省自治法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于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这体现的原则是A民主共和、地方自治、党政分离 B民主共和、分权制衡、党政军分离C人人平等、分权制衡、党政分离 D人人平等、地方自治、党政军分离4.1942年初,戴安澜师长率国民党第200师入缅与日作战,不幸牺牲。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这表明A国共共同抗日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C敬仰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 D民族英雄激发了国人的爱

4、国热情5德国哲学家李凯尔特说:“历史主要是研究人的,但是在人的生活中,并不是一切事物都对历史具有同样意义只有价值联系才使我们重视此一事件而忽视彼一事件假使没有这种价值联系,那么我们对人类历史生活中的个别差别,将像对海上的波浪或风中的树叶那样漠不关心。”对此理解正确是A历史研究是人对价值判断的主观体现 B历史研究侧重事件对事件的价值联系C历史是探索发现孤立的个别事件 D历史研究应以个人的活动为核心6.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A.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B.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C.宗法制

5、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7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这表明大一统源于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 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措施没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 D.元朝设置中书省9. “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因此,不少重

6、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 C甲午战争 D维新变法10“超国民待遇”原指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在对外企来华投资给予的一种优惠政策的说法。其实,这种待遇在近代中国就已经出现。史学界认为: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对列强而言,则是在中国国土上取得了超国民待遇。据此解读,下列条款中外国取得“超国民待遇”典型的表现是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B在沿海沿江增开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C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驻兵保护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11.有学者认为:“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一个外国人

7、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规定A.所有安分传教之人,均当一体矜恤保护,不可欺侮 B.允准与众友国钦差前往京师,到彼居住,或久或暂C.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独由使馆管理 D.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清国必须立时弹压惩办12.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13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

8、1935年处应该填写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14、有学者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大的战斗有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材料可以说明A相持阶段,国民党积极抗战 B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15. “日本作战计划,系图强渡黄河,破退华军。此项计划,于今已告失败。中国方面为保卫大徐州所做的苦斗

9、,显系此次中日战争中最大之会战。其结果,华方已获胜利,(日军)今兹遭逢惨败,应无颜再向国内民众如此矜夸。”(纽约先锋论坛报)该材料评述的是A喜峰口战役 B枣宜会战 C平型关战役 D台儿庄战役16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由此可见A国民党开始以游击战作为对日作战的主要方式B在抗战战略防御阶段,游击战引起了国民党的重视C游击战适应了当时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D国共两党己经对如何取得抗战胜利的基本策略达成了共识17. 下表汇总了新中国以

10、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最主要的变化在于 纪念周年 枚数和内容20周年 4枚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50周年 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60周年 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1枚小型张:和平与正义A突出了中共在抗战的地位 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C肯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D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18.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

11、留余地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19 1924年,教育社会学家陈启天在国家主义与国民教育的改造一文中说:“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一切教育的材料均起了一个大大的改变:人人以为有国家色彩的教材太狭隘,不如采用含有世界色彩的教材;记述战事的教材太残酷,不如采用歌颂和平的教材较合人道;培养爱国思想的教材太危险,不如培养文化的教材可赞赏。”从材料可以得出A五四运动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观念 B军阀政府试图通过教材控制青年人的思想C巴黎和会淡化了国人的世界意识 D民国时期的文化教育具有半殖民地色彩20.中国近代某革命政府下达部队动员令,宣布其军事战

12、略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A.推动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B.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C.促使工农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 D.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21. 1930年6月,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A中共尚未找到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B他基本认清了中国的国情C他看到到工农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2、“一份材料出一份货,十份材料出十份货,没有材料便

13、不出货。”这话听来好像很对,没有材料你出什么货?没有史料你写什么历史?但深入追寻一下,也是有问题的。所以,不是一份材料出一份货,而是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份货。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 B史料解读当遵循逻辑性C史料蕴含信息有多寡之分 D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23“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或以夏灭夷。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A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 B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走向崩溃C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 D春秋时期礼乐制度逐步走向崩溃24“分封制是建立在方国联合体上的血缘性国家,秦以后才是地缘性(即民族性)国家。”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选拔官员的途径不同 B. 最高统治者的行政权力不同 C能够直接统治的区域不同 D. 地方行政的组织方式不同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