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银高三历史模拟一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372737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白银高三历史模拟一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甘肃白银高三历史模拟一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白银高三历史模拟一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白银高三历史模拟一 1.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白银市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一)(含解析)第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是古代世界唯一一个能够借助非常有限的基础性条件就得以将广土众民抟成一体并绵延悠久的国家。西周已具备的“条件”是A. 通用的表意文字系统B. 统一规范的货币制度C. 普及的儒家意识形态D. 完备的道路交通系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文字。西周时期出现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这种文字的特质就是汉字非拼音的特点,该特点使其容易克服方言的差异和其他更大的语言障碍,有利于汉民族意识的强化,符合材料中“将广土众民抟成一体”的含义,故A项正确。统

2、一规范的货币制度是秦统一之后推行,故B项错误。儒家意识形态确立为正统思想是在西汉时期,故C项错误。完备的道路交通系统是在秦统一之后实行,故D项错误。2.下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了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A. 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B.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强化C. 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D. 自耕农阶级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反映出封建小农经济下农民经营以及田庄经济中租佃形式,这一变化体现出了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逐渐松弛,故项正确;材

3、料反映不出士大夫对土地的占有关系,故项错误;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出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变化,不是自耕农阶级壮大,故D项错误。3.有学者运用现存明朝进士登科史料中的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从明代初期到后期,平民家庭出身的进士占进士总人数的比例从75%跌至45%,而官员家庭出身的比例从24%提高到53%。这主要反映出A. 平民弃儒从商现象普遍B. 选官考试程序的不公C. 科举制度僵化程度的加深D. 恩荫入仕机会的增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的科举制度。材料的信息说明明朝时期平民家庭出身的进士逐渐减少,而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的比例却逐渐上升,这里体现出科举制度逐

4、渐脱离了公平化的原则,僵化的程度逐渐加深,故C项正确。材料现象说明的是科举制度僵化问题,不是平民弃儒从商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选官程序的不公正,故B项错误。恩荫入仕也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入官渠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4.魏源与贺长龄于道光初年辑皇朝经世文编,全书120卷中,礼政(记述传统治国思想)占16卷;光绪十四年葛士凌辑续编,全书120卷中,礼政仅占12卷。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末A. 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主流地位B. 西方加快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C. 民主思想成为人们关注焦点D. 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道光初年礼政(记述传统治国思想)占16卷;光绪

5、十四年礼政仅占12卷”中可以看出,传统治国思想所占比例下降,这反映了清末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渐变化,故D项正确;清朝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西方文化的影响,故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治国观念的减少,没有体现出民主思想,故C项排除。5.下表是1914-1920年华商投资火柴厂情况统计表。解读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革命促进民族工业快速发展B. 军阀混战影响民族工业C. 火柴厂投资增长迅速致使火柴进口减少D. 一战后西方列强加大投资排挤民族工业【答案】C【解析】【详解】有表格数据看出,1914-1920年华商投资火柴厂不断增多,使火柴进口减少,说明民族工业的发

6、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列强忙于一战,暂时减轻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军阀混战不属于民族工业较快发展的原因,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无法体现西方列强加大投资,排除D。6.从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公开报道来看,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广泛使用中华民国国旗而很少使用党旗。但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党旗则经常使用于各种节庆活动中。这表明当时中共A. 尚未形成高度一致的革命文化B. 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C. 正在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D. 政治影响力存在着地区差异【答案】B

7、【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时期由于国共合作抗日,延安使用的是国民政府的国旗,而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则实行中国共产党的党旗,这里充分体现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性,故B项正确。材料中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一致的革命文化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已经形成,故A项错误。“党内合作”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外合作,故C项错误。材料的现象主旨是说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下的独立性,并不是说明政治影响力存在着地区差异,故D项错误。7.下图为创作于1954年的素描劝父亲人社,这一作品A. 旨在动员农民积极参加人民公社B. 意在刻画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心态

8、C. 体现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风格D. 反映了变革年代中的社会动员【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1954年”“劝父亲入社”,可知是女儿奉劝父亲加入的是农业合作化,体现出变革年代中的社会动员,故D项正确。材料中的是“社”是农业合作社,故A项错误。土地改革是1950-1952年,此时已经完成,故B项错误。素描作品属于现实主义艺术风格,故C项错误。【点睛】题干关键信息是“1954年”“劝父亲入社”,可知是女儿奉劝父亲加入的是农业合作化。8.1957年11月18日,毛泽东在莫斯科64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说:“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超过英

9、国。”中国在“赶超”思想指导下的直接后果是A. 制定发展国民经济“五年计划”B. 对农业、手工业、工商业进行改造C. 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 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超过英国”体现了急躁冒进的“左”倾思想,结果造成“左”倾错误思想进一步发展,造成1958年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故C正确;1953年我国已经开始制定发展国民经济“五年计划”,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56年我国已经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66年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

10、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57年11月”“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超过英国”,联系所学1958年我国经济建设中开展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背景分析解答。9.罗马法规定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关系人包括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在民事诉讼中应承担陈述真实情况的义务,对故意违背真实义务的人处以“虚言罚”。这表明罗马法A. 遵循私法至上B. 重视诉讼程序C. 注重诉讼诚信D. 崇尚科学理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罗马法。材料中“陈述真实情况的义务”“对故意违背真实义务的人处以“虚言罚”说明罗马法比较注重诚信的诉讼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罗马法注重诚信的理念,不是遵循私法至上,故

11、A项错误;诉讼程序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科学理性不符合材料中诚信的理念,故D项错误。10.1300年1500年左右,欧洲人口只有八千万,1700年达到了一亿两千万。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B. 物种的全球大交流C. 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D. 生育观念的空前解放【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500年左右进行的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人种和物种的交流,物种交流为欧洲人提供了高产粮食作物,能养活更多的人口,从而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增长,故B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是17-18世纪,不符合材料的时间,故A项错误。此时期移民的方向主要是由欧洲向其他地区移民,尤其

12、是新大陆,故C项错误。生育观念的空前解放显然不符合材料中时间,故D项错误。11.下表下表可以反映出美国政治生活中的A. 共和主义原则B. 平等主义原则C. 联邦主义原则D. 孤立主义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美国的联邦制。材料表格中说明的是美国妇女选举权先经过地方通过,然后参众两院进行修正,再通过地方批准,体现出美国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特点,这种特点属于联邦制的原则,故C项正确。共和主义是指拒绝接受君主和王朝统治原则,故A项错误。平等主义原则不符合材料中联邦制的信息,故C项错误。孤立主义是美国实行的外交政策,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12.1985年3月,邓小平指出:“现在

13、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该论断A. 表明结伴不结盟成为国际社会共识B. 揭示了世界经济不平衡加剧的现象C. 源自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显著进步D. 预见了东西方冷战行将终结的命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材料中“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是指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变化,“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是指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平衡的现象,故B项正确。“结伴不结盟”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原则,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A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美苏争霸以

14、及经济发展问题,与当今国际关系民主化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并不能看出邓小平预测了美苏冷战结束的信息,故D项错误。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郑大华教授认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清末民初,是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其特征有:新(近代民族主义)旧(传统民族主义)杂糅,而新的量在增加,旧的量在减少;反对国外民族压迫与反对国内民族压迫,亦即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斗争交织在一起;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亦即推翻国外和国内民族压迫的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斗争结合起来。第二阶段,五四时期,

15、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反帝与反封建的结合;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结合。第三阶段,“九一八”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其特征为: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国内各个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结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郑大华“民族主义”、“近代民族主义”及思想渊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阶段与前两个阶段的不同。说明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材料二 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法利亚条约,但一般认为以民族主义为寄托的民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霍布斯鲍姆认为,“现代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是一个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的近代现象。”民族主义是伴随近代西方民族国家构建和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出现的,它表现出一个简单的政治原则即“坚持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必须一致。”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