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的和谐思想探究(1).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361467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的和谐思想探究(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的和谐思想探究(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的和谐思想探究(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的和谐思想探究(1).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的和谐思想探究(1)摘 要: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美术作品有着丰富的现实内涵。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美学基础,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方面分别研究了中国山水画、农村年画、民间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和谐思想,并发出了以和谐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美术创作的倡议。关键词:传统美术作品;和谐;美学;因素一、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美学基础艺术的精髓在于所承载传递的人类文明,艺术的真谛在于求美,而美是和谐。中国艺术的和谐与理性精神是各种美术作品的美学基础。中国文化最高的境界是“和”,对“和”的追求是艺术家通过对中国文化“和”的基本精神的体会并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种艺术创作行为都有着潜

2、在的审美哲学基础,美术创作也不例外。纵观美术发展的历史,无论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潮都推动着美术的发展,美术作品像镜子一样展现了各个时代的特征,同时美术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更加丰富。美术作品能够以丰富的形象、深刻的内涵反映生动感人的社会生活,折射出作者的哲学观念、审美情趣和伦理道德,反映哲学社会科学等其他领域提出的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在很短的时间内影响读者和观众,在潜移默化之中引领和启迪人们的思想,陶冶和激励人们的精神,塑造和培育人们的品格。受古代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美术作品所依存的美学基础很早就有了儒道思想的烙印。以中国山水画为例,山水画诞生的时代正是道家的玄学

3、理论风靡四方的时候。道家的“重心略物”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观念和基础。这不但体现在绘画上,甚至作诗为文也将天人之间的灵犀相通视为创作的最高境界。因此在中国山水画里没有必要去探究画面所描绘的是哪个地方,试图寻找作者的视角以及作画立足点的做法也都是对中国山水画的误解。因为这不是中国画的特点,中国山水画家讲究的就是要做到心中容纳天地万物,吞吐自如、来去无阻。美术创作的思维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到发现其中的美好现象;二是内心视象的酝酿;三是审美意象的形成。在这三个环节中,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到美的发现,是创作前的准备阶段,感性认识在

4、这个阶段发生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一切认识都要从实践开始,都要从感觉开始。就美术创作的思维过程而言,其功能是把外部的客观事实向创作主体的内部意识转化,转化的全过程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认识过程,又是一次完整的美术创作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国画讲究天人合一、心有万象、天马行空的创作方法最能够体现出这种转化过程。笔墨里渗透的是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感触,自然景物只是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认识的一种载体,他们的笔墨情趣并不受外界自然的束缚。中国画追求的是神似,笔下的山水往往是似曾相识,与现实中的山水有较大差距。中国画对形象的塑造是为了作者的抒情达意,所以中国画家敢于舍弃对象外在的形态,敢于为了强化作者感情的表

5、达而进行一些恰到好处的艺术夸张。二、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的和谐思想(一)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中国山水画山水画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中国山水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不但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更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的有机统一。从构图角度看,中国画的画面布局除紧密结合所描述内容的自然位置之外,还讲求平面布局中的色、线、形的变化对比与呼应,讲求虚实、疏密、开合、起伏、繁简、聚散的相生相应。从介质角度看,讲求笔墨是中国画的另一特点,所谓笔墨并不是用具材料上的笔墨,而是作者传情达意的的一种艺术技巧。创作中国画一般使用最富于弹力的毛笔,介质选择了对笔触水分的变化反应最为灵敏的宣纸,充分体现出中国画笔墨变幻无穷、形意和谐的特点。从创作手法看,中国山水画家把笔法看成了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艺术技巧,其目的就是以不同的笔法墨法描画不同的形象,以更好地表现创作者的情感与想法。同时也为了区分主次,创作性地将个性化的构图、装饰化的手法巧妙结合在一起,决不拘泥于特定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