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高三历史第三次调研考试.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355187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长沙高三历史第三次调研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南长沙高三历史第三次调研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南长沙高三历史第三次调研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长沙高三历史第三次调研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长沙高三历史第三次调研考试.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5本堂考试时量为90分钟,考试总分100分;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2、是符合题意的)1.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A. 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 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C. 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 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知,周天子分封,天子正式成为诸侯的君主,王权得以提升,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血缘宗法制,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

3、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无法体现分封制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排除C;夏商周时期,中央权力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D错误。【点睛】解答本体的关键信息是“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联系所学分封制的影响分析解答。2.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证实了秦代泰山石刻所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表明秦朝A. 注重以立法调整经济关系B. 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C. 农本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D. 农工商各行业得到全面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

4、,涉及经济的有等十余种”可知,有关经济的法律在秦朝法律中占很大比重,反映出秦朝注重以立法调整经济关系,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关于经济的法律占很大比重,无法体现“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排除B;秦朝仍然实行重农的政策,C错误;材料信息只是反映秦朝关于经济的法律占很大比重,无法体现“农工商各行业得到全面发展”,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等十余种”分析解答即可。3.汉初,陆贾告诫刘邦,守天下与夺天下不同,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他在新语本行中,还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据此可知,陆贾A. 告诫统治者

5、吸取秦亡教训B. 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C. 阐述了社会教化的必要性D. 治国理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治以道德为上”可知,陆贾注重道德教化,符合儒家思想,故D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只是说明陆贾主张“治以道德为上”,无法体现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排除B;材料信息只是说明陆贾提出“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没有阐述社会教化的必要性,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治以道德为上”,联系所学儒家思想的特点和影响分析解答。4.下表为部分正史文献中,对汉代四个皇帝称谓出现频率统计(单位:次)。下表汉高祖(汉高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晋书227120

6、北史763隋书2119317宋史16114金史751明史11618合计8444563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汉高祖对汉朝的历史贡献最大B. 汉景帝在汉代诸皇帝中影响力最小C. 汉武帝给后世留下的印象深刻D. 晋代因崇尚统一而比较欣赏汉武帝【答案】C【解析】【详解】汉高祖建立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时出现文景之治,汉武帝时西汉进入强盛时期,他们对汉朝的贡献都很大,A表述不恰当,排除;汉景帝在部分正史文献中出现频率与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相比较低,不能说明“汉景帝在汉代诸皇帝中影响力最小”,B错误;从表格信息看出,汉武帝在部分正史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说明汉武帝给后世留下的印象深刻,C正确;从表格信息看出

7、,晋书中汉高祖出现的频率比汉武帝高,汉高祖建立国家统一的汉朝,故无法得出“晋代因崇尚统一而比较欣赏汉武帝”,排除D。5.下表为唐代天宝乾元年间课役户口数的情况。下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年代不课户不课口课户课口天宝十三载(七五四)38885044521848053010407662800天宝十四载(七五五)35655014470098853492808208320乾元三年(七六)1174529146195877585822370799A. 政局动荡影响赋役征收B. 均田制遭到了严重破坏C. 国家财政收入日益减少D. 社会贫富差距日趋加大【答案】A【解析】【详解】由表格数据看出,760年与755年相比

8、,户口锐减,课户、课口数量减少,结果造成财政收入锐减,结合所学可知,755年发生安史之乱,社会动荡,造成赋役征收受到影响,故A正确;材料数据无法体现“均田制”遭到破坏,排除B;表格数据反映出755年课户、课口数量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会增加,760年课户、课口数量减少,财政收入会减少,故C项中“日益减少”表述错误,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课役户口数的情况,无法体现“贫富差距”,排除D。6.宋代规定,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武府”,其长官“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授予文职官员。此规定A. 不利于充分发挥军队战斗力B. 提高了官员的军事理论水平C. 形成了军政和行政互相制衡D. 扩大了宰相对军事的监

9、督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武府,其长官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授予文职官员”可知,宋朝为了防止军队成为将领的私人武装,最高军事长官都由文职官员担任,结合所学可知,宋朝过度集中军权,不利于充分发挥军队战斗力,故A正确;北宋最高军事长官都由文职官员担任,并非文职官员具有军事理论水平,所以未必能提高官员的军事理论水平,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削弱军事将领权力、集中兵权的措施,并非是军政和行政互相制衡,排除C;北宋为了分割相权,设立枢密使,故D“扩大了宰相对军事的监督权”表述错误,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武府,其长官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

10、授予文职官员”,联系所学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分析解答。7.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这表明他旨在A. 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B. 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C. 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D. 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答案】C【解析】【详解】“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即要想明理致知,必先要革除物欲,修正其不正确的观念,表明王阳明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故C正确;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属于认识论问题,无法体现“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排除A;材料是王阳明对“致知格物”的解释,B无法体

11、现,排除;材料是王阳明对“致知格物”的解释,无法体现王阳明“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排除D。8.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 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B. 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C. 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D. 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以前,经济中心在北方,政治中心在西方、北方,所以漕运大致为东西方向,南宋朝后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而元明清都城在北京,所以漕运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说明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

12、是漕运方向改变的重要原因,故D正确;经济中心南移,政治中心在北方,才出现漕运为南北方向,A不是全面的原因,排除;B不符合史实,并且也无法说明漕运转变为南北方向的原因,排除B;国家疆域的扩大与漕运方向的转变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联系所学我国古代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分析解答即可。9.1913年,赵玉森在共和国本国史中写道,“约既公布”,“对于战争原因之鸦片禁令,均未只字争及,于是臣民吸用之习蔓延益甚”,“诸外国人反而丑诋之,且或携我国一二烟具陈诸博物馆,以为清国人民风俗之代表矣。”这反映出赵玉森意识到A. 孙中山缺乏反对

13、外国勇气B. 烟毒泛滥危害中国国家形象C. 辛亥革命具有历史局限性D. 鸦片战争深刻影响近代外交【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对于战争原因之鸦片禁令,均未只字争及,于是臣民吸用之习蔓延益甚”“诸外国人反而丑诋之,且或携我国一二烟具陈诸博物馆,以为清国人民风俗之代表矣”,表明赵玉森意识到由于烟毒泛滥,造成外国人以“烟具”来代表清国人民风俗,危害了中国人的形象,故B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烟毒泛滥危害中国国家形象,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外交问题,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于是臣民吸用之习蔓延益甚”“诸外国人反而丑诋之,且或携我国一二烟具陈诸博物馆,以为清

14、国人民风俗之代表矣”分析解答即可。10.下表为清末民初上海竹枝词中不同类型知识分子涉及民族观念的词汇检索及频次。身份词语传统保守知识分子传统开明知识分子中西之间的知识分子新型知识分子夷221051洋0381286西061588其他中性词05220由此可知,当时上海的知识分子A. 具备开放的近代视野B. 摆脱了自身传统观念C.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D. 西化的水平领先全国【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中的数据可以清晰地发现部分知识分子对夷的使用频次大大低于洋、西,上海是五口通商之重镇,处于中外冲突交汇的前沿,知识分子对中国之外世界的理解增强,表明夷夏大防观念在逐步消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故C正确

15、;A不符合“传统保守知识分子”,排除;B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涉及民族观念的词汇检索及频次,无法体现上海“西化的水平领先全国”,排除D。11.在19141921年,中国面粉进口在最少时仅有05万担,国产面粉已能基本实现自给。火柴也由1914年的2384万箩减为1918年的1334万箩,减幅达44。此外,搪瓷制品、精盐、酸碱、卷烟、橡胶制品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制。这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A. 出现轻重工业比例失衡的畸形局面B. 已经实现完全独立的自主发展C. 基本摆脱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D. 从对外引进到进口替代的转变【答案】D【解析】【详解】进口替代是发展中国家选择那些进口需求大的产品作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重点,力图逐步以国内生产来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