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广东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935187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广东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15广东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15广东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2015广东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2015广东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广东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广东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一政治文明第一单元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西周政治制度1、分封制度对象:同姓亲族为主,还包括功臣、姻亲、殷商降族;义务:受封诸侯有政治、经济和军事义务(核心是分封土地和人民)效果:周朝扩大了统治区域;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加强;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2、宗法制度性质: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与分封制度互为表里;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也是最大特点)内容:大宗和小宗两个体系。辅助工具:礼乐制度;成效:强化了王权;有利统治阶级内部稳定与团结;确证贵族垄断特权地位。3、礼乐制度 作用: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2、;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一、建立背景1、政治:宗法分封制崩溃;兼并战争频繁;各国进行改革;秦国兼并六国,结束分裂局面。2、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3、思想:法家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王位世袭制2、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务。特点和优势:互相配合和牵制,有利于皇帝专权。3、地方机构郡县制,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4、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5、发展脉络:春秋战国萌芽,建秦朝立,汉朝发展,唐宋完善,明清僵化。三、秦朝中

3、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以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君权与相权关系)1、汉朝中外朝制度2、隋唐三省六部制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总管六部,负责政令执行。作用:第一,分工明确,相互补充,提高了行政效率;第二,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第三,3、宋朝“二府三司”:中书门下省、枢密院合称“二府”,盐铁、度支、户部合称“三司”。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三司分割宰相财政权;中书门下省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4、元朝 “一省制”: 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

4、统领六部,二、选官制度:1、西周: “世禄世卿”制度;2、战国、秦、汉初:按军功授爵;3、汉武帝时期:察举制和征辟制4、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5、隋唐至明清: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素质;确保帝国繁荣. 三、监察与谏议 1、监察制度(对官僚):秦朝监察机构是御史大夫;汉武帝时是刺史;明清中央有都察院,各省有按察使司。 2、谏议制度(对皇帝):隋唐是门下省,宋代是谏院。 3、评价:这两种制度既不能从根本上制约至高无上的皇权,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地效。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仍有重要作用。第4课 明清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一、地方政治机构的演变(中央与

5、地方关系)1、汉初王国问题根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汉景帝时期出现“七国之乱”;解决:景帝平定叛乱,武帝实行推恩令,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2、隋唐藩镇问题根源:唐中后期在地方增设许多节度使,后发展为藩镇割据局面。3、宋朝解决藩镇问题分割地方军权:第一,杯酒释兵权,兵权收归中央;第二,三衙掌握统兵权,枢密院掌握调兵权,实行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第三,扩充中央禁军,守内虚外;第四,派文臣做地方长官;分割地方行政权:设通判对各州郡地方行政长官实行监察;分割地方财政权:派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政权。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分裂局面,中央集权得以强化;但造成了“三冗”问题和积贫积弱

6、局面。二、皇权的不断加强1、朱元璋废除丞相,皇帝自掌六部皇权专制发展到了新的高度。2、明成祖设立内阁3、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原因:根本是加强皇权;直接是及时处理西北战事;地位:只是为皇帝服务的秘书班子。作用:简化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第二单元第5-6课 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一、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1、地理:山地多、港湾多、岛屿多、土地少(三多一少)2、政治:(1)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制;(2)民主传统:前八世纪贵族制代替了君主制,为政体向民主制方向演化准备了条件3、经济:希腊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繁荣,4、文化:海外贸易和海外扩张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希腊城邦文化繁荣,二、

7、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1、建立过程: BC594年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了民主的轨道;BC509年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民主制;BC443年伯里克利改革进一步完善民主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2、基本特征: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3、主要表现: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发放补贴、公民大会辩论章法、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陶片放逐法等;5、积极意义:伟大创举为人类提供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的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有利于正确决策。有利于修正错误。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有利于促进

8、经济、文化的深入发展。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6、消极方面:民主范围狭隘,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和夫权社会;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和法律一、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演变1、君主制(BC6世纪末之前):君主专制、世袭、终身。2、贵族共和制(BC6世纪末):执政官、元老院(决策机构)、公民大会;3、元首制(BC27年):屋大维实行元首制4、君主制(3世纪):戴克里先实行公开的君主统治二、罗马法的发展历程1、形成:习惯法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内容: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是习惯法的汇编,维护贵族利益。评价: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维护贵族利益同时也是平民的

9、胜利。2、完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内容: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和查士丁尼新敕,统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3、评价;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一定程度上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有利于其大肆扩张。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第三单元第8课 渐进的制度创新一、权利法案1. 背景:英国自古就有限制王权的传统;资产阶级革命胜利;2、颁布:1689年威廉接受议会拟定好的权利法案3、意义: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王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统治方式从人治专向法治;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二、责任内阁制的形

10、成1、形成:时间:光荣革命后 职责:行政职责2. 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物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后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3、发展: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为两大政党的竞争,由获胜的多数党组阁;三、议会普选权完善: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四、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特点:1、议会是权力中心,掌管立法权和监督权; 2、国王是国家元首,是“统而不治”的虚君;3、内阁首相是最高行政长官,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对议会负责;4、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第9课 北美大陆的新体制一、联邦宪法的制定联邦共和政体

11、的建立(1787年宪法的颁布)1.宪法原则及内容:联邦制原则:最高行政权归总统;立法、联邦财政权归议会;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2、 宪法意义: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美国依此成为一个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和资产阶级民主,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和经济发展。二、联邦制共和政体的巩固和完善:1、巩固南北战争: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和联邦制;内战后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2、发展两党制 特点:两党制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统选举、参议员和众议员选举、

12、州长选举、市长选举等政治选举都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一、法国: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一)政权七次更迭:君主立宪制(17911792);第一共和国(17921804);拿破仑建立的第一帝国(18041814);封建波旁王朝的复辟(18151830);七月王朝(18301848);第二帝国(18521870);资产阶级第三共和国(18701940)。(二)共和制度的确立1875年宪法内容: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妇女、军人无投票权)。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有立法权和行政权;任期七年,可连选连

13、任;与美国总统的差异在于:总统由议会选出,向议会负责;总统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向议会负责。意义:政治: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最终确立;经济:促进了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二、德意志帝国的体制(君主立宪制)1.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宪法2、宪法内容: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拥有行政、立法、军事大权: 首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但立法权不独立,既不能产生政府,也无权监督政府。 3、局限:帝国实际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特色。最终把德国拖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4、意义:标志着德国迈入资本主义

14、时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附:德国政体的演变1、君主立宪政体(18711919):德意志帝国2.共和政体(19191933):魏玛共和国,被称为“没有共和的共和国”。3.法西斯专制政体(19331945)4.民主共和政体(二战后):铲除法西斯,彻底的民主改革。第四单元第13、15课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近代前期列强侵华史实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1)原因:根本原因是英国蓄意要打开中国国门,把中国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直接原因是虎门硝烟;(2)结果:战败,签定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割香港岛、议定海关税、赔款2100万银元;通过附件得到领事裁判权、片面

15、最惠国待遇和居住租地等特权。(3)影响:政治上,主权和领土遭破坏,独立发展道路中断;经济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历史进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原因:根本是列强要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直接是清政府拒绝了列强的修约要求;(2)主凶是英法,帮凶是俄美;(3)结果:战败,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十口通商、外国商船和军舰可出入长江口、外国人可自由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赔英法军费各200万两);1860年签定北京条约(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4)影响: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引发太平天国起义;促使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3、甲午战争(1894-1895):(1)原因:明治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