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凤冈高一历史第三次月考.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350619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凤冈高一历史第三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贵州凤冈高一历史第三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凤冈高一历史第三次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凤冈高一历史第三次月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凤冈县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班级:姓名:考号:1、 选择题 (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 下列报刊在历史上创办的先后顺序是()A. 时务报民报昭文新报新青年B. 昭文新报时务报民报新青年C.新青年时务报民报昭文新报D.昭文新报民报时务报新青年2下列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中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请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近代西

2、方思想的传播 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A B C D3.下表为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变化情况表。(单位:个)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主要因为()1952年1957年1962年1965年47626413295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结束C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停滞 D“左”倾错误主导经济建设4 1959年9月外交部和中联部送来了苏联经济学硕士格洛托夫所写的论集体农庄所有制的发展前途一文。毛泽东看后批示:“此人根本不研究马、恩、列思想,并且连斯大林公社必定是集体农庄的高级形式这一观点也否定。总之,作者认为公社无论何时都是

3、有害无益的。”毛泽东这一批示说明了( )A中苏两国的国家关系已经出现了严重恶化B苏联学术界与其政治价值观相背离C赫鲁晓夫取消集体农庄的办法被中国指责D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出现曲折5.读下图中的两幅图片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是()A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B改变了生产经营方式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61970年12月,毛泽东会见美国客人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第二个“30年”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正是走了S形。这一时期“走弯路”的突出表现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C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

4、“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7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概括而言是指()A从农村向城市全面改革 B扩大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有学者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原有的“知识无用论、排外思想、意识形态的狂热与平均主义同时被新政策和新规划的大潮一扫而空。”其中“新政策和新规划”应包括( )恢复高考制度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设立经济特区 分配制度改革A. B. C. D. 9.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

5、,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10.当今,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是( )A海南岛 B深圳 C上海浦东 D广州11.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说明: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通过这些规定可以看到()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已改变

6、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被打破12.新天津报记载,“兰州市开放足运动会,除散布印刷品并讲演外,更由小学学生演新剧天足,唱天足歌,以资宣传。其经劝导放足妇女甚多,均觉悟缠足痛苦,甚愿解除。”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民国初期D新中国成立后13.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 )A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B我国放弃了

7、计划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14.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馆,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 A.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特权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被迫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具有吸引力15.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C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16.建国以来,我国农村

8、生产关系经历了从“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到“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部是自己的”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变化历程。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土地所有制变更 B分配方式调整C生产关系变革 D生产规模缩小17.开埠后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旺族之家。”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C.政府政策的影响 D.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18.1984年,是中国对内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快的一年。下列对外开放的措施,属于这一年实施的是( )A、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9、设立经济特区B、开放包括宁波、温州在内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C、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19.21世纪以来,中国许多地方的农民通过租赁转让、大户承包、以地入股、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在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搞活土地使用权,既打破了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又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的变革B、农村经济改革深化的表现C、面对国际市场冲击下的政策性调整D、中国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20.21世纪以来,中国许多地方的农民通过租赁转让、大户承包、以地入股、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在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

10、下,搞活土地使用权,既打破了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又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的变革B、农村经济改革深化的表现C、面对国际市场冲击下的政策性调整D、中国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2、 非选择题(21题25分,22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1.材料一:中央权威的丧失以及随之而来的分权和权力的地方化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把政治权力分到各镇治所,这意味着许多这样的城市成了地区性大都会有大批富裕官户和从事服务行业的人的大规模行政中心。同时,在财政方面又给了各镇新的自由,此举意味着该镇的岁入被就地使用而不是上缴京师。其中较重要的为长江中下游的成

11、都、江陵以及扬州,这些商业繁荣和行业俱全的大城市成了地区中心,小城镇和地方集市网络在它们的郊区发展起来,其中有些网络还涌现在地方军戍守的镇的周围。到9世纪,以地区市场体系为基础的各级新的经济定居地开始在现存的各级行政中心旁边出现,从而使城市发展的过程呈现崭新的面貌。城市化的总过程以生产力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人口的普遍南移不但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而且工业和手工业也开始在长江流域发展起来。 剑桥中国史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末,“其时黄河决口,江苏北境竟成泽国,人民失业,无家可归者,无虑千万,咸来上海就食上海在开埠以前,城市人口二十多万,到1949年,已超过500万。城区范围在开埠以前不到10平方

12、公里到1935年,航行在上海至汉口线的轮船为中国的招商局、三北轮埠公司、宁绍商轮公司的轮船共19艘到20世纪30年代,长江沿江城市,东起上海,经南通、扬州、镇江、南京、芜湖、安庆、九江、汉口、岳阳、沙市、宜昌,西至重庆,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狭长工业带,棉纺织业、面粉业、卷烟业是近代中国工业中最大的三个行业。抗日战争以前,长江沿江城市在这三个行业的产值在关内地区占将近一半。到1936年,全国有本国资本的银行164家,其中总行设在沿江城市的有72家,占43.9%。上海是全国金融中心,是外资在华银行的集中地,也是本国资本银行最集中的地方。汉口是长江中游和中南地区的区域金融中心,重庆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

13、区的区域金融中心,镇江、芜湖、九江、沙市则起着金融中转站的作用。(1)据材料一分析唐朝长江中下游城市发展的原因(10分)和特点(5分)(2)与材料一相比,近代长江中下游城市的发展原因有何异同?(10分)22.铁路建设关乎国计民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列强加紧资本输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材料二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上半期中国铁路修筑情况简表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末,高速列车开始在广(州)深(圳)铁路上奔驰。2003年,在上海,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列车投入商业运营。2008年中国拥有了第一条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2009年中国又拥有了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武广客运专线。预计到2020年,中国200公里及以上时速的高速铁路建设里程将超过18万公里,将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一半以上。人民网(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上半期和19世纪下半期相比,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结果有何不同?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0分)(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高速铁路建设给国民经济和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5分)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