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化州高三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350607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化州高三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化州高三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化州高三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化州高三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州市2019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卷(生物部分)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大肠杆菌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B. 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C. 杂交育种中,用于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都是纯合子D. 二倍体草莓与四倍体草莓存在生殖隔离【答案】D【解析】【分析】杂种优势是指杂合体在一种或多种性状上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详解】大肠杆菌细胞是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A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由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B错误;由于生物具有杂种优势,所以实际生产中往往用的是杂合子,C错误;二倍体草莓与

2、四倍体草莓杂交得到三倍体草莓,三倍体草莓高度不育。所以,二倍体草莓与四倍体草莓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故选D。【点睛】注意:在学习遗传定律在育种工作的应用时,通常要进行杂交,将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然后进行自交,获得纯合子。但是实际生产中往往用的是杂交的杂种种植。2.图甲和图乙分别代表细胞中某一生理过程,图丙和图丁分别代表与此有关物质的局部结构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若甲图代表的过程与形成有关,则A代表的物质是通过乙图过程合成的B. 乙图和丙图中的含义不同,乙图和丁图中的含义也不同C. 丙图中的虚线,不会出现在乙图的中D. 如果用35S标记某种氨基酸,35S会出现在乙图和丁图中所对应的结构中【答

3、案】C【解析】试题分析:A、由于是肽键,若甲图代表的过程与形成有关,则A是酶,属于蛋白质,因而A代表的物质是通过乙图过程合成的,A正确;B、乙图中的分别是mRNA、核糖体和tRNA,而丙图中的分别是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乙图和丁图中的含义也不同,分别是多肽和R基,B正确;C、丙图中的虚线表示碱基对形成的氢键,在乙图的tRNA中也会出现,C错误;D、用35S标记某种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又S可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团中,所以如果用35S标记某种氨基酸,35S会出现在乙图和丁图中所对应的结构中,D正确故选:C3.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

4、个体的概率为1/6B. 乙图细胞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C. 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D. 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两种【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甲图中生物基因型为AaDd,乙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丙图表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家系,丁图中果蝇的基因型为AaXWY。【详解】甲图中生物基因型为AaDd,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21/4=1/8,A错误;若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其染色体数是正常体细胞的两倍。所以,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B正确;由丙图可知

5、,父母亲均有病,他们所生的女儿不患病,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错误;由丁图可知,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XWY,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AY、aY,D错误。故选B。【点睛】遗传方式的判别:先判断系谱图中遗传病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然后,判断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已知显性从男性患者切入,若男病,其母或其女不患病,则一定为常染色体。已知隐性从女性患者切入,若女病,其父或其子不患病,则一定为常染色体。4.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

6、株占5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B. 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C. 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会逐代提高D. 这些单倍体植株的有些细胞中最多有40条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用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诱发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了抗花叶病基因。抗花叶病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说明该植株是杂合子,其中抗花叶病基因为显性基因。【详解】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故其具有全能性,A正确;基因突变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的

7、进化方向,B错误;植株X是杂合子,连续自交,显性纯合子(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会逐代提高,C正确;单倍体植株的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中含有40条染色体。因此,这些单倍体植株的有些细胞中最多有40条染色体,D正确。故选B。【点睛】根据题干明确植株X是杂合子和单倍体植株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结合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突变的特点等基础知识判断各个选项。5.对下列四幅坐标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a、b两点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速率不相等B. 若图乙表示在密闭容器内某植物生长一昼夜的O2含量变化,则该植物积累了有机物C. 植物在晴朗夏天时,图丙bc和

8、de对应时段细胞内C3含量都会下降D. 图丁表示适量的放牧也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答案】A【解析】【分析】图甲中,O2浓度较低时,二氧化碳释放速率随着O2浓度的升高而减小;O2浓度较高时,二氧化碳释放速率随着O2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由图乙的曲线图可知,经过一昼夜后,密闭容器内O2的相对含量减少。图丙中,bc和de对应时段,光合作用减弱;ab和cd对应时段,光合作用增强。图丁中,草原载畜量在AC之间时,生产者净生产量高于放牧前的;载畜量超过C点后,生产者净生产量低于放牧前的,载畜量超过D点后,生产者净生产量小于0。【详解】分析题图甲可知,a点氧气浓度低,释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无氧呼吸,b点氧

9、气浓度较高,释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有氧呼吸,因此产生等量的二氧化碳,a点消耗的葡萄糖多,A正确;若图乙表示在密闭容器内某植物生长一昼夜的O2含量变化,D点密闭容器内O2的相对含量低于A点,即该植物消耗的氧气大于产生的氧气,说明该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大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该植物没有积累有机物,B错误; 图中bc段光合作用减弱是因为光照过强,气温过高,气孔部分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生成的C3减少,使细胞内C3含量下降。图中de段光合作用减弱是由于光照强度下降,叶绿素吸收的光能减少,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ATP减少,C3的还原受阻,使细胞内C3含量上升,C错误;由图丁可知,草原载畜量

10、在AC之间时,生产者净生产量高于放牧前的;载畜量超过C点后,生产者净生产量低于放牧前的,载畜量超过D点后,生产者净生产量甚至小于0。所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D错误。故选A。【点睛】根据题图分析影响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探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实验中,不能选择H2O2作为底物B.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较深的玻片标本时,可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C. 鉴定组织样液是否含有蛋白质,应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后加B液D. 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中不会出现放射性32P【答案】D【解析】【分析】1、探究温度影响酶的

11、活性实验中,若选择H2O2作为底物,则酶为过氧化氢酶,温度是自变量,因变量是H2O2的分解速率。由于温度越高,H2O2的分解速率越快,同时温度也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因此,选择H2O2作为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不科学的。2、用显微镜观察,若标本的颜色较深时,应在较亮的视野下观察;若标本的颜色较浅时,应在较暗的视野下观察。3、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先加A液,再滴加B液。4、32P标记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合理,全部噬菌体侵染细菌且未释放,上清液为噬菌体外壳,无放射性,沉淀为含有噬菌体的大肠杆菌,具有放射性;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具有较低的放射性;保

12、温时间过长,部分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并被释放出来,上清液具有较低的放射性。【详解】过氧化氢本身的分解易受温度影响,因此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能选择H2O2作为底物,A错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较深的玻片标本时,应在较亮的视野下进行观察,可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来使视野变亮,B正确;鉴定组织样液是否含有蛋白质,应先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后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液,正确; 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若保温时间合理,上清液中不会出现放射性32P。若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上清液中含有少量的噬菌体,上清液中也会出现放射性32P, D错误。故选D。【点睛】识记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噬菌体

13、侵染细菌实验等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201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发现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三位科学家。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_。(2)甲图中囊泡X最初是由 _经“出芽”形成。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是_(一种细胞器)。(3)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具有_的功能。(4)囊泡运输与S基因密切相关,科学家筛选了酵母菌S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菌对照,发现其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据此

14、推测,S基因编码的蛋白的功能是_。【答案】 (1). 脂质和蛋白质 (2). 内质网 (3). 溶酶体 (4).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或者信息传递、或信息交流) (5). 参与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解析】【分析】甲图中,是细胞核,是细胞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是溶酶体。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表示囊泡精确地将细胞内的物质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机制。【详解】(1)囊泡是由内质网或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其化学成分与其他生物膜的成分相似,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2)由甲图可知,囊泡X最初是由内质网经“出芽”形成的。囊泡Y包裹着水解酶向结构移动并最后与之融合,结构有水解酶。细胞从外界吞入物质后形成囊泡,囊泡

15、与结构融合,结构中的水解酶分解进入细胞的物质。由此可推测,结构是溶酶体。(3)由乙图可知,囊泡膜上的蛋白质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相互识别后,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将 “货物”分泌到细胞外,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4)由于酵母菌S基因突变,导致其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说明内质网形成的囊泡不能与高尔基体融合。由此可推测,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参与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点睛】理解分泌蛋白质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中,生物膜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协调配合,准确判断题图中各结构的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回答下列问题:(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_上,该物质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_。(2)植物的叶面积与产量关系密切,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干物质积累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_。当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