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过关检测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鲁教必修3.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349646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过关检测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鲁教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过关检测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鲁教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过关检测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鲁教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过关检测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鲁教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过关检测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鲁教必修3.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过关检测(一)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由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在北京发布,全国被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据此回答12题。1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D划定区域的界线,明确区域的归属2关于上述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些生态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B这些生态功能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C这些生态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D每个生态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解析:1.A2.B第1题,进行生态功能

2、区划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区域差异,进而因地制宜地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第2题,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差异较为明显,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区位特征,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但各个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相互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右图表示某区域地理事物的变化,读图完成34题。3这里不可能接近( )A内外流区的分界线B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C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D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4明长城比秦长城的位置偏南,原因可能是( )A河流迁徙B寒潮影响C生产方式变化 D环境意识提高解析:3.D4.C图中地理事物为古长城,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古长城是我国农业区与游牧

3、区的界线,明长城比秦长城位置偏南,只可能是随着人们生产方式变化的结果。读下表,完成57题。我国东、中、西部农业产业结构及变化表东部中部西部全国年份19912000199120001991200019912000种植业/%59.7351.966.457.565.9662.963.1355.6林业/%4.23.54.893.94.644.14.513.8牧业/%26.2827.025.5232.728.3431.226.4329.7渔业/%9.7917.63.25.91.051.85.9310.95.表中三个地带,农业构成差异最大的农业部门是()A种植业和林业 B林业和牧业C渔业和牧业 D种植业和

4、渔业6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一直在下降的是()A种植业和林业 B林业和牧业C渔业和牧业 D种植业和渔业7造成三个地带农业部门差异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A气候、劳动力、自然资源B科学技术、劳动力、交通运输C气候、地形、自然资源D气候、地形、科学技术解析:5.D6.A7.C第5题,由表中各部门比重可知,渔业和种植业差异较大。第6题,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均下降的是种植业和林业,均上升的是牧业和渔业。第7题,选项中劳动力、科技、交通均不属自然区位因素。甲图为中国攀枝花工业区,乙图为德国鲁尔区。读图,回答89题。8两工业区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煤炭资源丰富 B水能

5、丰富C铁矿资源丰富 D廉价劳动力丰富9图示地区在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 )A劳动力素质低下 B森林资源锐减C水资源污染严重 D煤炭资源日趋枯竭解析:8.A9.D第8题,据图分析可知,两工业区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煤炭资源都比较丰富。第9题,煤炭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在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最突出的问题可能是煤炭资源日趋枯竭。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B东部城市化进程

6、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11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解析:10.B11.B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地跨亚欧两洲,东部、西部人口都稠密,中部地广人稀,A错;东部主要是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当前城市化进程快,西部主要是欧洲,多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B正确;东部产业结构层次低,多资源密集型产业,西

7、部产业结构层次高,经济发达,C错误;东部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西部属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农牧业比重小,D错误。第11题,游轮航行时间是6月至8月,阴雨连绵的梅雨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故A错;此时阿拉伯海盛行西南风,洋流自西向东流动,所以多逆风逆水,B正确;红海两岸绝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不可能看见大片森林,C错误;此时地中海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炎热干燥,D错误。二、综合题(共56分)1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8分)(1)图甲中字母_所示区域位于西北地区,图丙所示结构反映出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区域的 _性。(8分)(2)图甲中A地区目前

8、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B地区目前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8分)(3)请参考图丙,根据图甲中C区域特征,判断图乙中数字所表示的含义。(12分)_,_,_。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甲中字母A所示区域位于西北地区,图丙所示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特点,构成区域的整体性。第(2)题,图甲中A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B地区是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目前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3)题,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特点,结合青藏高原的高寒特征推测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含义。答案:(1)A 整体(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3)地势高高原河谷13图甲是美国东

9、北部地区简图,图乙是中国东北地区简图,请比较这两个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特征,回答下列问题。(28分)(1)自然环境特征相似性方面的比较:地理位置:_;矿产资源:_。(8分)(2)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性方面的比较:(12分)差异性美国东北部地区中国东北地区当前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_转型阶段交通水陆交通发达_城市化水平_不高(或较低)(3)你认为要实现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哪些措施?(8分)解析:第(1)题,从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两方面比较地理位置;读图分析可知,共同的矿产资源为丰富的煤、铁资源。第(2)题,直接利用知识储备填表比较。第(3)题,从优化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答案:(1)都处在中纬度(或都在本国的东北部)煤、铁资源都丰富(2)再生阶段陆路或铁路交通发达很高(3)运用新技术整治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治理环境、美化环境;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引进民营资本。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