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庄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347728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石家庄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北石家庄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石家庄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石家庄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共60题)1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弟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当仁不让于师” D.学思结合2三民主义曾经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其最主要的实践成果是( )A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与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3董仲舒说:“国

2、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4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先后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这种演变趋势,最能说明( )A. 城市经济日趋繁荣 B. 专制皇权逐渐加强C. 选官制度明显变化 D. 民族融合已经加深5在某古代思想家纪念馆的大殿内挂着一副楹联,全联是:“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这位思想家曾指出( )A、“

3、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C、“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D、“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6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发展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发展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 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 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C.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D. 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71938年3月,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暨追悼抗日阵亡将士,毛主席亲自撰写一副挽联:“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

4、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下列关于三民主义能和共产主义结成好朋友的主要原因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当时的中国都是革命的、进步的B孙中山先生吸取了革命屡屡遭受挫折的教训,接受中共的正确主张C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立三大政策,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D国共两党面临的斗争对象、革命目标相同8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金刚经采用的印刷技术是( )A雕版印刷 B泥活字印刷 C木活字印刷 D铜活字印刷9古代有位思想家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说:“虽草木,亦有理存焉。一草一木岂不可以格?如麻麦稻粱,甚时种,甚时收,地之肥,地之硗,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

5、有理。”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是( )A. 天人感应 B. 知行合一 C. 格物致知 D. 经世致用10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么绘画的特点( )A. 原始岩画 B. 汉代帛画 C. 民间绘画 D. 中国文人画11简明中国教育史中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某时期的教育现象:“红专学校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还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建国初期,国家十分重视教育扫盲教育的开展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期间,左倾错误扩展到教育界C. “文革”期间

6、,教育发展的停滞D. 1977年人们对恢复高考的迫切心理12指南针最早应用于航海是在( )A战国时期 B宋元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1317世纪欧洲启蒙思想迅速发展,同时期顾炎武的主张也体现了启蒙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顾炎武提出的“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是西方分权学说的渊源.B. 顾炎武有专门的哲学著作,形成系统哲学理论体系C. 中国自然科学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体现理性诉求D. 他要求限制君主的权力,其思想具有民主启蒙色彩141953年8日,艾青在文艺报上发表的谈中国画一文提出了“新国画”概念。该文发表后,有许多人写信表示反对,然而来信却并未公开发表。时隔三年后,文艺

7、报上突然出现了俞剑华等一组针对此文进行批判的文章。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C. “双百”方针的提出 D.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15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提出了( )A“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C“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 D“建立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16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炎黄子孙。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 )A“仁政学说”B“天人感应”学说C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1719561966年被称为“文艺学术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硕果累累。

8、出现这一局面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贯彻B广大知识分子的辛勤劳动C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文艺创作素材丰富D全国知识分子会议的召开18体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并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成果是( )A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9李贽说:“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这表明他( )A主张个性解放 B具有平等观念C具有民本思想 D反对空谈义理20从1904年朱执信介绍到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知识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据此可知( )A. 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化 B.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方向C.

9、 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发展 D. 社会主义革命成为中国革命的方向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综合题(每题20分,共2题,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是以其(君主)未得之(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三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10、,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宋)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君主和天下百姓实际上是一种什么关系?(2分)作者主张具有一种什么政治倾向?(3分)(2)材料二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其思想的局限性是什么?(3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伦理思想教育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两方面10分)22中国近代形式的报刊诞生于鸦片战争前夕。 出版地点遍及全国各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

11、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方晓红中国新闻史材料二 戊戌变法失败后,清王朝的反动腐朽愈来愈暴露,中国被瓜分的形势愈来愈严重。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都创办了白话报刊,它使民主革命时期的白话报刊又有了新的发展。从1899年到1918年,各地新创办的就有170种。北起哈尔滨,南到广州,东至上海,西达伊犁,遍布全国近30个大中小城市,甚至连最僻远的世界屋脊拉萨,也在1907年创办了西藏白话报。此外在日本东京也出现了9种中国白话报刊。王洪祥中国近代白话报刊史(1)据材料一,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最少三点6分)(2)和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白话报刊的发展又有哪些新变化?(6分)(3)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民报宣传三民主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是在怎样的政治背景下提出的?(2分)简要指出旧(新)三民主义分别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6分)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