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34432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起。材料现象最能说明A. 周天子丧失“共主”地位B. 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C. 诸侯间争霸战争日趋激烈D. 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需要【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

2、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根据材料文字“周天子被赶出国都”、“ 国君被杀”、“ 卿大夫据封地叛国”可知,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破坏。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B。2.汉代御史大夫下属的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唐朝时专责监督皇帝的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专门监督宰相;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反映出A.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 专制皇权趋向强化D.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列举了汉代、唐代、宋代以及明代监察官

3、员的职责逐渐从“监督王室和宫廷”到“监察宰相和政府”,说明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故C项正确。古代属于君主专制的社会,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故A项错误。唐朝是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来削弱宰相的权力,不是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故B项错误。宋代谏官是监督宰相,向皇帝负责,故D项错误。3.通典记载: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侍中张衡上疏曰:自初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馀力,乃草文法耳。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料,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损本而求末”的“本”是指A. 孝、廉的选官标准B. 门第族望的推选依据C. 科举考试的办法D.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答案】A【解析】试题

4、分析:由“改察举之制”可知材料是关于汉代察举制改革张衡上疏强调察举制推行至今二百年“必先孝行”反对改变这一选官的标准。他认为孝、廉是“本”章句是“末”。因此选A。考点:察举制点评: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两汉时期推行新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征召等。察举即选举,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西汉时主要是以才能和品德为推荐标准,东汉初重孝廉;但发展到东汉后期,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依据,使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发展形成并发展起来。4.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

5、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A. 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B. 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C. 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D. 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内阁大臣地位不高也无权,内阁大学士不能与皇帝共同决策,决策权只属于皇帝一个人,内阁大臣也不是延续历代宰相职权,“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足以证明阁臣是能够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的。故本题答案选C项

6、;A项与与“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不符;B项与“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不符;D项本身说法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名师点睛】在做此类试题时首先审准题目的设问明确答题的方向,其次审清题目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因为其实好多选择题都是在设问、时间和空间等信息上设置陷阱,特别注意有些隐性的时空信息,必要时可以用笔画出来。然后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5.中国古代政区划界存在着犬牙交错和山川形便(依据山川走势)两条相互对立的主要原则,往往同时并用。但越到

7、后来,前一原则越占上风。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A. 同级政区的数量明显减少B. 不同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多C. 政府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D. 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答案】D【解析】材料说的是中国古代政区划界的原则的变化,没有涉及政区的数量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中说明犬牙交错划界逐渐占据上风,因为以自然地形划界是促成地方割据的重要的因素,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犬牙交错,相互制衡的原则来划分行政区域,不同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多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政府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也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点睛:本题要理解“犬牙交错”的含义。“犬牙交错”比喻

8、交界线很曲折,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比喻情况复杂,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为了防止地方割据或敌对势力的威胁,统治者往往在一些战略要地或军事据点,往往要造成“犬牙交错”的格局,使地方或敌对势力无法依托“山川形便”构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卫体系。6.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云:“是故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五口为一家肥墒不得独乐,硗墒(质地差的土地)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兵车素定,是谓均民力强国家。”材料说明井田制下A. 出现土地兼并现象B. 农民拥有土地的所有权C. 土地经营相对公平D. 私田争夺公田劳动力【答案】C【解析】【详解】土地兼并指的是井田制瓦

9、解,土地私有制兴起之后的现象,故A错误;井田制下农民没有土地的支配权,土地所有权归天子,故B错误; 由“故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反映出土地经营相对公平,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私田争夺公田的劳动力的信息,故D错误。7.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A. 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 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C. 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 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10、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庄园中的冶铁、制盐等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竞争的情况时有存在,但材料并未提及官营手工业发展如何,不能得出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故A项错误;庄园中的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形成竞争,以获取利润,有利于民间手工业发展,故B项正确;庄园经济是为了满足庄园的需要,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故C项错误;庄园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竞争只是“时有发生”,远不能达到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的程度,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庄园经济名师点睛】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11、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脆弱性:自然灾害和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压迫容易导致自耕农破产。8.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材料反映出宋代的民营手工业()A. 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B. 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C. 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D. 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答案】D【解析】“ 明显的行业分工”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同样没有体现,故排除A; 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同属民间手工业,两者是并列关系,故排除C; 关键信

12、息“候人请唤”表明出现了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故选D。9.明代以及清代有些时期,曾经短暂地实行所谓对外开放,但是限禁极为严格。如雍正时期虽曾一度“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贸易,然而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就又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这种“开放”实质上A. 完全开放民间贸易B. 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C.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反映D. 体现了重商主义政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清代厉行海禁政策,雍正时期一度“开闽省洋禁”,到乾隆时期又关闭,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由此可以看出海禁的开放与否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旨意,带有强烈的官方

13、垄断色彩,故选C项。A项不符合题意内容,B项与题意无关,D项不符合中国明清时期史实。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10.钱穆认为北魏实施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平均,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A. 完全禁止私人土地买卖B. 把地主占有的过多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C. 没有具体规定授田数量D. 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均田制主要是把无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这样也就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也有利于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D项正确;由于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土地

14、兼并现象是不会消除的,A项错误;均田制下分配的土地是国家掌握的土地,不是地主的土地,B相反错误;均田制对于分配的土地有具体的数量规定,故C项错误。【点睛】均田制是我国从北魏到唐代中期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始于北魏,北齐、北周、隋、初唐时均沿此制。唐中叶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瓦解。“计口授田”是指政府根据所掌握的土地数量,授予每口人几十亩桑田和露田。均田制,即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11.1516世纪之交,盛极一时的地中海沿岸城市迅速衰落,而像尼德兰的安特卫普,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南特、波尔多等

15、港口承担了巨额的世界贸易。这说明A. 工业革命促使工业城市迅速发展B. 新航路开辟后商路中心发生转移C. 欧洲国家垄断了中西方贸易商路D. 商业发展冲击了原有的政治格局【答案】B【解析】【详解】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故A项错误;15-16世纪之交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传统以地中海区域为贸易中心逐渐转向大西洋沿岸,故B项正确;此时商业中心主要集中于大西洋沿岸,并不能说明欧洲国家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故C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新航路开辟导致的经济影响,并不是冲击了原有的政治格局,D错误。12.16世纪中期,英国谷物价格上涨了8倍。1495年,一个工人以15周的劳动就能挣得全家一年的口粮,1564年则要花40周的劳动,而到1593年,一个农业工人甚至成年累月地劳动也不能保证全家一年的口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生产萎缩使农产品供应出现不足B. 圈地运动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C. 土地贵族对农业工人残酷的压榨D. 殖民掠夺加剧了货币的贬值【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农业工人的困境,是因为谷物价格上涨幅度过大,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欧洲物价飞涨的主要原因是大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