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有色一中高三历史一模.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343396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黄石有色一中高三历史一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北黄石有色一中高三历史一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北黄石有色一中高三历史一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黄石有色一中高三历史一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黄石有色一中高三历史一模.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高考历史一模试卷(5月份)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严耕望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中提到:“汉代前期的制度可称为集权的信托制度,皇帝虽掌握最高权力,但一般政务原则上完全交付丞相全权处理”此种政治后来发生了变化,与这种变化相关的是()A颁布推恩令B设置中朝C设转运使D设立内阁2宋代的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同的,南方增长极快。南宋末年,临安府九县人口达到124万,尚不包括不下十万人的军队,以及为数众多难以统计的流动人口。而同时期,伦敦只有2万人,巴黎有4万人,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也不过10万人口。这主要反映了宋

2、代()A政治中心东迁的趋势B多子多福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C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小农经济较之庄园经济更稳定3张亮采在中国风俗史中指出:“但学风之提倡于上者,民之受之,犹在被动地位,不如濂洛关闽诸儒之自行集徒讲学,转足以正人心而维风化也,故宋末忠义之气,实胚胎于讲学诸儒。”据此判断,张亮采认为()A宋代儒学教育注重提升个人的素养B私人讲学之风在宋代最盛行C理学最初形成于宋代的私人讲学中D民间讲学更易塑造忠义气节4据记载,著名实业家张謇所办的大生纱厂,1912年后出纱顿增,获利之丰为近七年来所未有。1913年,盈利又比上年增加。1914年,又添购纺纱机两万锭,织布机四百部。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有()社会秩

3、序比较稳定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辛亥革命胜利的推动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ABCD5维新变法期间,中国出现了强学会、保国会、时务学堂等一大批组织。他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从近代化角度上看,其反映了()A中国社会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B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C抵抗西方入侵的近代爱国主义内容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停滞不前6三大改造后,陈云指出:“节制资本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副作用。特别是一九五三年以后,对工业实行统购包销,商业自上而下派货

4、,农产品独家收购,市场管理很严格,带来了消极因素。主要是产品品种减少,质量下降。这种消极因素过去就有,现在应该取消”。依据材料可知()A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机已成熟B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全面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必要性D社会主义改造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7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借助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军事工业迅速增强的优势,苏联的对外扩张咄咄逼人,在加紧同美国争霸的同时,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军事部署,陈兵中苏边境,对中国国家安全形成巨大的压力。苏联的对外扩张行动()A成为中苏关系长期恶化的根源B为东欧国家的政治改革创造了条件C客观上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D推动了

5、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发展8海国图志记载:“(某国)立绅士会询问政务,筹办国饷”“设有大事会议,各抒己见。国主若欲征税饷,则必绅士允从,倘绅士不允,即不得令国民纳钱粮。若绅士执私见,则暂散其会,而别择贤士。”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是()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B法国的议会共和制C美国的总统共和制D徳国的君主立宪制9据教育部的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之后,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公办民助(如独立学院)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局面,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基于()A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高等教育有重要影响B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C民众对教育需求和弥补国家

6、教育投入不足D办学方式的多样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大众化10有学者在评论二战后某政策时说,“它为联邦德国选择西方的机制与制度铺平了道路,也为日后德国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基础。”由此可知,此政策()A推动欧洲走向了联合B加剧了世界市场的分裂C缓和了法德两国矛盾D促进了德国统一的实现11苏共中央规定:1968至1975年,农村硬化公路年筑里程大于4万千米。公路的修养费,除国家拨款、汽车企业提成外,将向有个人轻便汽车的公民酌收少量款项。这可以说明()A工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反哺B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私有制C斯大林模式得到实质性突破D政府计划改善农村生活条件12中国海关刊文指出,在“后金胜危机”时代全球化似乎正进人

7、“大门时代”全球化仍在继续,但两扇大门轻掩,贸易受到限制,投资不再自由该文()A讽刺了发达国家设置贸易壁垒B认为经济全球化前景比较暗淡C否定了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D指出了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困难以下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4题-第46题为选考题,考生可以选做其中一题做答。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农业集体化运动在广大农村普遍开展起来后,加之城乡差别逐渐显现和自然灾害的出现,农村一些人员开始向城市流动。1957年前后,农民入城风气达到高潮。当时正值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关键时期,阻止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全国上下非常重要的工作。1957年年底,

8、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严厉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来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1958年,国家就出台了户口登记条例,严格限制农村户口人员迁往城市。材料二 由于经济“大跃进”的需要,大批从农村招工导致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粮食高产的泡沫吹破之后,严重的经济衰退,导致国家被迫精简城市人口,大量城镇居民被强制向农村迁移。“文革”前期,户籍迁移的主要流向是城市户口向农村的迁移,主要表现是两个人群的户籍迁移:其一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其二是城市“反动分子”。“文革”爆发后,大批被打倒的干部和以前曾被确定为“反动分子”的人被发送到农村。农村到城市的户籍迁移制度逐渐固化。据统计,1949

9、年我国仅有136座城市,至“文革”结束时近30年时间才增加至191个,平均每年增加不足2个。“文革”刚刚结束后的几年,国家户口迁移政策依然没有明显变化。不过,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国家先后出台了一些“农转非”政策。各地相继放松了对下乡知识青年因病、残和困难回城的限制,这个时期从农村转回城镇的知识青年有650多万人。国家还出台了老职工子女“顶替接班”政策,进一步开大了“农转非”的口子。据统计,从19781983年,5年内全国办理子女顶替约有900万人。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划经济逐渐退出和市场经济的兴起以及国家城市化进程建设,城乡经济十分活跃,城市第二、三产业相当兴盛。此时,国家粮食生产丰

10、足,粮食供应已与户口脱钩,农村人口进城经营工商业活动的人员数量很多,要求在城市落户的呼声非常强烈。“到1992年上半年,全国几乎每一个省份都出现了交钱办理城镇户口现象。据公安部对全国17个省区950个市(县)的不完全统计,共办理收费农转非户口248万人,每个户口收费从2千元到4万元不等”。以上材料摘编自现代中国户口迁移制度变迁的经济因素材料四 据有关学者测算,改革开放30多年来,劳动力流动对GDP的贡献率超过了20%而越是流动人口聚集的地区,他们的贡献率就越高。目前,流动人口中的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诸多产业如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的主力军,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将对拉动投

11、资、消费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不仅如此,将更多的农村人口纳入城镇,还有利于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社会稳定的维护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摘编自放开户籍限制释放经济活力(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1958年国家出台限制农村人口流人城市的原因。(2)结合上述材料,评析户口迁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4科技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时间历史资料1807年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76年贝尔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电话1895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1903年莱特兄弟试飞飞机成功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第一条流水线诞生1969年因特网问世以“交通、通讯与人类文明进步”为题,从上表

12、中选择与美国相关的材料进行论述。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一条鞭法”的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粮,官为分界,在役应付。”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一条鞭法在中国赋役制度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改变了历代“赋”与“役”平行的征收形式,统一了役法但在另一方面,当时中国民间极度缺乏白银,流通的是铜钱,而官方两税收的是白银。民间只有在交税的时候才会将铜钱折算成银子,所以要在缴纳两税的时候集中向商人兑换,而商人借此将银价抬高,这是明清延续的一大弊政,又被称为残民一条鞭。中国赋税史张居正改革材料二 器必试而后知其利钝,马必驾而后知

13、其驽良,今用人则不然。官不久任,事不责成,更调太繁,迁转太骤,资格太拘,毁誉失实。臣愿皇上慎重名器,爱惜爵赏。用人必考其终,授人必求其当。仍敕吏部严考课之法,审名实之归。敕下吏部,慎选良吏,牧养小民。其守令贤否殿最,唯以己端洁,实心爱民,乃于上才考称职,不次擢用。若但善事上官,干理薄书,而无实政及于百姓者,虽有才能干局(按:有才干),止于中考。其贪污显著者,严限追赃,押发各边。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一条鞭法“又被称为残民一条鞭”?从内容方面,概括“一条鞭法”的积极影响。(2)概括指出张居正整顿吏治的内容。并指出整顿吏治与张居正改革的关系。16【20世纪的战

14、争与和平】材料 华盛顿会议中的“限制军备”问题,由美、英、日、法、意五个大国的代表组成全体委员会进行讨论。经过争论。签订了五国海军条约,仅仅就海军中的主力舰一项,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的比侧为5:5:3:1.75:1.75.1926 年8月,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致函外交部说,华盛顿会议签署的九国公约为“改革苛约”提供了“根据”,应于旧约期满时“声明作废”,“改订新约时”应根据“华府会议精神”“坚持平等原则”以“郑重国权”,“以刷新外交”。通过四国协定和九国公约约定各国不在中国实行武力扩张,以武力威胁中国承认特权,美国取得在中国的优越地位,部分地打破了日本在中国的垄断,恢复了各强国共同控制中国

15、的局面。由于美国的牵制加上中国人民反日爱国运动和日本国内民主运动的高涨,日本不敢疯狂地推行其大陆政策。摘编自曹学恩民国外交简史(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的外交成果。(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文翁,少年时好学,通晓春秋,担任郡县小官吏时被考察提拔。汉景帝后期,担任蜀郡守,仁爱并喜欢教导感化。看见蜀地的民风野蛮落后,文翁就打算诱导教化,加以改进。于是就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的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遣送他们到京城,让他们就学于太学中的博士,有的学习法规法令。几年后,这些蜀地青年都学成归来,文翁让他们担任要职,按顺序考察提拔,他们中有的成为了郡守、刺史。他又在成都市中修建学宫(公立学校),把条件差的县的青年学生招收为学宫弟子,免除他们的徭役,将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