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二轮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343024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第二轮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地理第二轮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地理第二轮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第二轮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第二轮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年高三地理第二轮专题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 【高考目标】1、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以及国家间的地缘政治合作和冲突;2、 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地理意义。3、 综合国力: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命题趋势】在国际地域分工不断深化和世界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的情况下,当代世界已经形成完整的、无所不包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高中学生不仅要关心国家大事,更要关心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和媒体手段的发达,也使得高中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有关当前世界政治和经济形势的感性材料,从而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这就需要高中学生对国际关系格局具

2、有一般性的背景知识,能够围绕国际热点问题,搜集相关材料,作出分析和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本单元是很好的文综切入点。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命题的规律是以热点政治、经济事件为背景,以世界区域图为载体,综合考查相关政治、历史、地理知识。主要有:1、结合历史知识考查世界政治多极化。如2001年全国卷第41题,就是以非洲殖民地的历史变化过程图为材料,综合考查政、史、地知识。2、以读图分析题考查经济区域合作组织。如2005年春季北京卷第39题,以泛亚铁路图表资料为线索,考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意义等内容。3、结合区域地理、世界经贸、工业集聚和扩散考查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如2002

3、年全国卷第17题,考查欧盟、欧元等时事知识。4、结合政治、历史学科考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区域经济集团,是本考点的难点。如2004年天津卷第40题,通过“欧共体”到“欧盟”的演变历史,综合考查政、史、地学科的有关知识。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本单元命题趋势是继续以世界热点地区的冲突或世界影响较大的经贸摩擦为素材,配以世界局部政区图,进行政、史、地综合命题,考查学生地理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分析】这几个课题主要是政治地理学的内容。政治地理学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它不仅直接服务于国家的对内、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而且有助于我们把握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地理背景,认

4、识和理解当今重大国际问题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参与性和预见性。历史长河,前后相续。了解现在,需要把握过去,也才能预见未来。理解当前政治和经济的地域空间格局,需要掌握过去100年中世界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包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及其深远影响,战后美苏两大阵营的形成、发展、分化和瓦解过程,这样才能对当今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在过去的100年中,前50年主要是战争和破坏,后50年主要是和平和发展。两次世界大战都肇始于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其背景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矛盾则发生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在亚非拉的殖民体系崩溃,一大批从

5、前的殖民地和附属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走上世界政治舞台。美苏则由战时的合作走向全面对抗,除了在接触地带发生局部冲突和战争,世界在冷战中保持相对和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巨变,苏联解体。随着世界舞台上的军事争霸逐渐让位于经济角逐,国家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综合国力竞争。世界上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正在形成,各国更多地显示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战后50多年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各国纷纷致力于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世界经济出现了空前的大发展。一方面,工业化从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向广大亚、非、拉地区转移。但是,产业分布和集中的倾向仍然非常明显,表现在工业主要分布在北

6、美洲、欧洲和日本,现代化水平高的商品农业则以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欧洲的法国、荷兰、丹麦和南美的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国为代表。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材讲述世界政治地理和经济地理格局,采用厚今薄古的原则。讲述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历史演变,主要是提供一些背景知识,让学生对国际形势及其发展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讲述当代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格局,则贯穿全球关系中的两个根本性问题东西矛盾(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意识形态对抗,并分别组建了军事和经济合作组织)和南北差距(主要由殖民侵略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

7、的差距),使学生能够把握当前世界格局特征,即冲突和合作并存,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具体表现为政治上向多极化发展,这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稳定。经济上机遇和挑战并存,南北差距拉大的趋势有所扭转,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还将持续下去。本单元教学内容和义务教育初中历史、高中思想政治的联系比较密切。例如,学生在初中世界历史部分曾经系统地学习了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发展和影响可能有较多的了解。教师在讲述这一部分时,需要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治地图,重点掌握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深化认识,提高概括能力。同时,这一部分高中地理的内容也有助于学生

8、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学习有关当代国际社会的基本知识。本单元教学内容概括程度高,时间跨度大,但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很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学策略的设计和组织。可以采取讨论、报告或者专题研讨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有必要适时补充一些事实和材料,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局势的发展和变化,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空间的和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尽可能地联系当今国际形势新的变化和热点问题,指导学生搜集、分析和组织相关材料并交流各自的发现。【5.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一、本课讲述三个问题:一是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二是当前一超多强格局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三是国家间地缘政治

9、冲突和合作的特点及其表现。二、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斗争形成的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地域结构及其表现形态。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不是亘古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继承性。首先,世界政治格局有一个形成、发展和变革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格局要代替旧的格局。其次,新格局的产生是旧有格局中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的结果,旧的格局在冲击下不断调整,并产生新的特点,逐步向新的格局过渡,因而新旧格局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掌握旧的格局中各种因素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及其特点,把握新旧格局演变的脉络,才能比较深刻地了解当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阅读世界

10、政治地图是了解和认识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比较好的方法。世界政治地图表现了一定时期各种类型的国家或者国家集团、政治体系的区域划分和组合对立关系。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则可以体现区域或者全球政治现象的发展过程。意识形态斗争、经济冲突和国际竞争,是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三、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教材以欧洲政治地图的演变为例,讲述主要参战国对阵形势和战后政治地图的重划。这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也主要集中在欧洲。这部分内容并不复杂,教师应注意挖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观念。也可以作一些延伸,适当提供一些背景知识。1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经过近3

11、00年的发展,到20世纪初,各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基本把世界瓜分完毕。在1900年的世界政治地图上,主要是几个殖民国家及其殖民地。当时的殖民地面积占世界面积的一半以上,人口5亿多。主要的宗主国包括英国、法国、俄国、德国、美国。英国的殖民地面积比其本土大100多倍。美国原来也是殖民地,在独立后却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日本是亚洲惟一走上西方道路的国家。日本在1853年受美国舰队逼迫对外开放。但是因为它处于欧洲侵入亚洲路线的末端,位于印度、中国之后,在列强分割衰落的中国清王朝时,乘机改革,富国强兵,避免了半殖民地危机,成为新的帝国主义。2在西方列强看来,海外殖民地的多寡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由于工

12、业技术的扩散,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现象加剧,后起的美、德、日等国跳跃式地赶上并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要求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心脏欧洲,英、德矛盾最为突出。德国垄断资本实力超过英国,殖民地却不及英国的1/11。在争霸过程中,英国向法俄集团靠拢,德奥意则结成盟友。19141918年,旨在瓜分世界、分割和重分殖民地及财政资本势力范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在这两大对立集团之间进行。在战争中,日本在1914年对德宣战,却不出兵欧洲战场,而是借机在亚洲扩大势力和影响。意大利在1915年向奥匈宣战,加入协约国阵营。1917年,俄国因发生革命而退出战争,美国则向德国宣战。3第一次世界大战并

13、没有解决帝国主义间的根本矛盾,相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又发生新的变化。美国和苏联经济迅速发展,工业生产水平跃居世界前两位。德国在英美扶持下重新崛起,为再度称霸世界奠定了经济基础。后起的日本和意大利不满于战后现状,企图侵占更多的领土和殖民地。德国、意大利、日本先后走上疯狂对外扩张的道路,并在20世纪30年代结成企图征服世界的轴心集团。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政治地图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可按以下几点归纳。(1)亚洲的中国、朝鲜和越南,欧洲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以及拉丁美洲的古巴,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战前的社会主义国家

14、苏联、蒙古一起构成社会主义世界体系。(2)两大阵营的形成与东西对抗。由于国家利益和战略构想发生冲突,美苏两国关系从战时的结盟不断走向紧张直到全面冷战,并按意识形态差异分别组建了经济集团和政治军事联盟。美国为遏制苏联,在从北大西洋经西欧、地中海、中东、东南亚到西太平洋和东北亚的漫长地带,建立了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体的庞大军事集团。战后在阿富汗、越南、中东、柬埔寨等地爆发的地区冲突,都与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有关。(3)亚非拉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崩溃。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长期遭受外国侵略、压迫和剥削的历史,基于发展经济、改变长期落后状态的迫切要求和共同利益,它们采取各种形式联合起来,

15、例如不结盟运动、各种行业性或地区性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发展中国家合法利益、反对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4)三个世界的划分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974年,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战略划分,指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构成第一世界,它们拥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经济、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在反帝、反殖和反霸斗争中成长壮大的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形成一支集体政治力量,构成第三世界,逐渐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国是第三世界的一员;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国家居于二者之间,构成第二世界,它们是反霸斗争中可以联合的力量。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关于多极化的说法

16、多种多样,但是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得到国际公认。与两极格局阵线分明、相互对峙、针锋相对和全面对抗的态势不同,多极化的世界政治地图呈现出既有矛盾又有联系、既有斗争又有合作的复杂局面。应该说,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与两极格局的分化和瓦解相伴的。1苏联集团的分化。苏联和东欧国家原来就存在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矛盾。因为领土划分和确立势力范围方面的矛盾,南斯拉夫和苏联的关系首先在1948年破裂。波兰在经济上照搬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匈牙利则紧跟苏联政策,搞个人崇拜。1956年,波兰和匈牙利发生骚乱,苏军甚至出兵布达佩斯,运用武力对两国加以控制和干涉。1960年,阿尔巴尼亚和苏联的关系破裂。1968年,苏联出兵布拉格,武装干涉捷克共产党改革进程。在远东地区,中苏关系在50年代后期出现紧张,60年代急剧恶化,两国甚至于1969年在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上游的珍宝岛发生严重武装冲突。2美国集团的分化。法国传统上是欧洲大陆型国家,与英美有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