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第十三中学2020高三地理第二次质检考试 2.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343014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衡水第十三中学2020高三地理第二次质检考试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北衡水第十三中学2020高三地理第二次质检考试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北衡水第十三中学2020高三地理第二次质检考试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衡水第十三中学2020高三地理第二次质检考试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衡水第十三中学2020高三地理第二次质检考试 2.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在一年当中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记录太阳的位置,就能制作出“8”字形日行轨迹图。第一张“8”字形日行轨迹图是由44张太阳曝光画面和一张房屋照片组成(如下图所示),记录的是美国新英格兰地区(45N,70W)上空的太阳“8”字形轨迹,房屋窗户朝向正南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拍摄太阳日行轨迹可能是在当地时间A. 6:00B. 10:00C. 12:00D. 15:002. 当太阳运行到“8”字形轨迹最高位时,当日

2、正午太阳高度最接近A. 46B. 55C. 68D. 753. 太阳从日行轨迹最高位向最低位移动过程中A. 当地日出方位不变B. 新英格兰夜长变长C. 当地6:00后日出D. 建筑物日影保持不变【答案】1. B 2. C 3. B【解析】【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图中房屋面向南方,房屋顶部建筑物的日影朝向西北方,则太阳日行轨迹位于东南方位,所以最接近的拍摄时间是当地时间上午10:00左右。故选B。【2题详解】当太阳运行到“8”字形轨迹最高位时,说明同一时刻太阳升到一年中最高的位置,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可以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得出,90-(45-23.5)=68.5。该日新英格兰地区的正午

3、太阳高度约为68.5。C正确。故选C。【3题详解】当太阳从“8”字形曲线轨迹最高位移动到最低位时,北半球从夏至日过渡到冬至日,新英格兰昼长时间从最大值减小到最小值,新英格兰夜长变长,B正确。夏至日日出东北,冬至日日出东南,A错误。夏至日当地6:00前日出,C错误。建筑物日影变长,D错误。故选B。山地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海陆变迁、沧海桑田的变化。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图示地区湖泊A. 地壳抬升形成B. 岩浆活动频繁C. 断裂下陷形成D. 流水沉积增强5. 图示断裂带形成后,左侧山地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是A. 断裂一变质作用一地壳下降一外力作用B. 地壳抬升一变质

4、作用一断裂一外力作用C. 外力作用一地壳下降一变质作用一断裂D. 地壳抬升一变质作用一外力作用一断裂【答案】4. C 5. D【解析】【4题详解】图示地区湖泊处在断层处,岩层下陷形成,C正确。对比两侧的岩层,地壳应是下陷,错误。湖泊下的岩层为沉积岩,岩浆活动不频繁,B错误。沉积岩2与湖岸沉积岩一样,且厚度较薄,说明流水沉积弱,侵蚀作用强,D错误。故选C。【5题详解】对比断裂带的右侧,左侧山地浅变质岩和沉积岩1明显海拔较高,应是地壳抬升的结果,在抬升的过程中,在断裂带下部形成了变质岩,经历了变质作用,受外力作用浅变质岩出露地表,最后是沉积岩出现了断裂。故选D。潜热通量为温度不变条件下下垫面与大气

5、之间水分的热交换。右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夏季风边缘摆动区潜热通量等值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夏季风边缘摆动区内潜热通量突变转换最明显的地区是A. 华北平原西部B. 东北平原中部C. 内蒙古高原东部D. 黄土高原西部7. 导致夏季风边缘摆动区内潜热通量突变转换的主要因素是A. 干湿度B. 地形起伏C. 太阳辐射D. 植被覆盖率【答案】6. D 7. A【解析】【6题详解】夏季风边缘摆动区内黄土高原西部潜热通量等值线最密集,潜热通量突变转换最明显,故选D。【7题详解】潜热通量为温度不变条件下下垫面与大气之间水分的热交换,夏季风边缘摆动区内处在季风区的边缘,由半湿润地区过渡到半干旱地区,干

6、湿度变化明显,导致水分的热交换差异大,导致潜热通量突变转换,A正确。地形起伏对水分的影响较小;夏季风边缘摆动区内太阳辐射差异不大;水分的变化影响植被覆盖率。故选A。2018年7月1日,参加“金球杯”单人环球帆船赛的帆船从法国某海港出发,一个月后穿过赤道,经过230天完成环球航行。在航行时为减缓逆流带来的阻力,参赛选手会采用“Z”字形线路。右图为“金球杯”单人环球帆船赛航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最适合采用“Z”字形线路航行的航段是A. 一段B. 一段C. 一段D. 一段9. 图中航线附近洋流A. 增加沿岸湿度B. 南部形成渔场C. 属于季风洋流D. 提升航行速度【答案】8. D 9

7、. A【解析】【8题详解】在航行时为减缓逆流带来的阻力,参赛选手会采用“Z”字形线路,一段、一段附近为加那利寒流,顺流航行;一段附近为赤道逆流和几内亚湾暖流,顺流航行;一段附近为本格拉寒流,逆流航行,参赛选手会采用“Z”字形线路;故选D。【9题详解】图中航线附近洋流为巴西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可增加沿岸湿度,A正确。暖流南部不能形成渔场,B错误。巴西暖流是南赤道暖流自东向西遇到南美大陆阻挡,洋流沿着陆地方向继续流动而形成,不属于季风洋流,C错误。洋流向南流,帆船向北航行,逆行降低航行速度,D错误。故选A。下图表示某大陆西海岸年降水量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N地比M地降水多的主要影响

8、因素是A. 地形B. 海陆位置C. 纬度位置D. 太阳辐射11. N地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 热带雨林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温带海洋性气候12. 与M地所在大陆同纬度东岸形成的白然带地域分异相似的是A. 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带B. 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C. 非洲南部的热带草原带D. 欧洲西部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答案】10. A 11. D 12. B【解析】【10题详解】该大陆西岸从纬度从10度到70度,只能是北美大陆,N地降水多主要是位于西风的迎风坡,M地降水少主要是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故N地比M地降水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影响较小。

9、故选A。【11题详解】从纬度位置可以判断,N地主要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D正确。故选D。【12题详解】M地所在大陆同纬度东岸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热带雨林带,属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带是常年受赤道低压形成,属于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A错误。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是受东南信风和洋流影响形成,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B正确。非洲南部的热带草原带属于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C错误。欧洲西部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属于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D错误。故选B。世界冰川监测局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全球主要山脉的6000多条冰川进行持续监测,结果显示19572018年

10、间,全世界的冰川正在逐渐消退。就我国而言,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我国有82%的冰川处于退缩状态,总面积缩小了18%左右。右图为我国青海哈龙冰川不同年代冰川退缩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随着哈龙冰川的大量消融,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A. 该地淡水资源在持续的减少B.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C. 南亚各国粮食产量不断提高D. 水稻种植的北界在不断南移14. 针对哈龙冰川面积大幅缩减,可采取的措施有全面缩减绿洲面积 逐步减少冰川旅游开发发展节水农业和限制采矿等生产活动 控制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A. B. C. D. 【答案】13. B 14. C【解析】【13题详解】哈龙冰川大量消融会导致冰

11、雪融水增加,当地水资源短时间内略有增加;冰川融水增加,会导致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哈龙冰川消融,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粮食产量可能降低,水稻种植的北界在不断北移。故选B。【14题详解】哈龙冰川面积的大幅缩减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有关,逐步减少冰川旅游、发展节水农业和限制采矿等生产活动是可以采取的措施;绿洲面积的大小不是人类控制的,控制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是控制酸雨采取的措施。正确。故选C。据资料统计,全球平均气温在20世纪升高了0. 40.8,且升温幅度高纬度地区大于低纬度地区,西风势力变小,暴雪、干旱、强降水等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北极冬季越来越冷,沿海城市冬季雾霾天气增多

12、,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区向高海拔森林茂密地区转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北极地区冬季越来越冷是由于A. 极地高压减弱B. 暖流势力减弱C. 极地东风加强D. 大气环流增强16. 导致沿海城市冬季雾霾天气增多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地形因素B. 海陆温差C. 洋流影响D. 太阳辐射17. 热带经济作物向高海拔地区转移的影响是A. 水土流失减轻B. 土壤肥力上升C. 森林种类增加D. 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15. B 16. B 17. D【解析】【15题详解】西风势力变小,北半球的西风漂流减弱,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暖流,对极地的增温作用减弱,导致北极地区冬季越来越冷;气温低,极地高压增强,极地东风加

13、强是结构,不是原因;大气环流减弱。故选B。【16题详解】全球平均气温在20世纪升高了0. 40.8,且升温幅度高纬度地区大于低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气温上升,海陆温差减小,气压差减少,风力减少,导致沿海城市冬季雾霾天气增多;地形、洋流、太阳辐射都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故影响较小。故选B。【17题详解】热带经济作物向高海拔地区转移,低海拔地区植被覆盖下降,水土流失加重,枯枝落叶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森林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故选D。永定河历史上多洪涝灾害,清康熙帝提出了修筑两岸堤坝以根治水患的治理措施,但河水决堤泛滥次数反而增多。永定河北京段的河道按地势分山区段和平原段,山区段为自官厅至三家店间的峡谷

14、,是北京著名的暴雨多发区,平原段自三家店起,河宽逐渐增加,河道游荡性强。下图为永定河的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 康熙年间,永定河河水决堤泛滥次数增多的最主要原因是A. 地势低平B. 大量修堤C. 年降水量大D. 支流众多19. 永定河平原段河道游荡性强,是因为该河段A. 人类活动频繁B. 夏季暴雨多发C. 含沙量变化大D. 河道宽浅多滩【答案】18. B 19. D【解析】【18题详解】永定河大量修堤导致河流改道减少,泥沙淤积加重,河床抬升,河水决堤泛滥次数增多,B正确。 地势、年降水量、支流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对河水决堤泛滥次数增多的影响较小。故选B。【19题详解】永定河平原段

15、自三家店起,河宽逐渐增加,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淤积加重,河床抬升,加上该河段河道宽浅多滩,河流易改道,河道游荡性强,D正确。人类活动对河流的改道影响较小,夏季暴雨多发和含沙量变化大不是河道游荡性强的直接原因。故选D。下图为2018年我国某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 该地区A. 女性平均年龄较小B. 就业机会较多C.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低D. 人口结构合理21. 针对该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当地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A. 接纳海外移民B. 鼓励生育C. 增加医疗投入D. 延迟退休【答案】20. C 21. C【解析】【20题详解】老年人口中女性比例较高,女性平均年龄较大;青壮年在人口中的比例较小,外出务工人口较多,说明该地经济较落后,就业机会较少,社会福利保障程度低,人口结构不合理。故选C。【21题详解】该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