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重点班含解析)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326935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重点班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重点班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重点班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重点班含解析) (1).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2017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引导社会各界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共建美丽中国。下列现象与污染源对应不正确的是A. 酸雨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 B. 温室效应SO2C. 臭氧空洞氟氯烃(如氟利昂) D. 光化学烟雾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答案】B【解析】【详解】A、雨水中溶解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形成酸雨,使雨水pH5.6,所以酸雨与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关,故A正确; B、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所以温室效应与SO2无关,故B错误。C、氟利昂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空洞,则臭氧空洞与含氟

2、化合物的排放有关,故C正确;D、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CxHy)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气体污染物,也有气溶胶)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故D正确;故选B。2.下列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化学知识或原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百炼成钢通过反复锤炼,除去铁中部分杂质,使其转化为钢B. 水滴石穿CO2H2OCaCO3=Ca(HCO3)2(以大理石为例)C. 恨铁不成钢钢的性能远优于铁D. 真金不怕火炼单质金的熔点很高【答案】D【解析】【详解】A、钢是指

3、含碳量低于2%的铁的合金,炼钢的原理是利用生铁为原料设法降低其含碳量。故A正确;B、水滴石穿是指二氧化碳溶于水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CO2H2OCaCO3=Ca(HCO3)2(以大理石为例),故B正确;C、钢是铁的合金,性能远优于铁,故C正确;D、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错误;故选D。3.下列各化合物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制取的是A. FeCl3 B. FeCl2 C. AlCl3 D. CuCl2【答案】B【解析】【分析】金属单质与氯气反应得到最高价的金属氯化物,铝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铝,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铜【详解】A、Fe和氯气在点燃时能直接生成FeCl3,故A不选

4、;B、Fe和氯气在点燃时能直接生成FeCl3,故B选;C、铝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铝,故C不选;D、Cu与氯气在点燃时能直接生成CuCl2,故D不选;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氯气的性质,解题关键:明确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最高价金属氯化物,易错点B。4.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表中用途与其性质或原理不正确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Na2O2常用于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Na2O2与H2O、CO2反应产生O2B常用铁盐做净水剂Fe3生成吸附能力强的Fe(OH)3胶体CFeCl3溶液可用于刻制印刷铜电路板发生反应2Fe3Cu=2Fe2Cu2D在医疗上烧碱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烧

5、碱可与胃酸反应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详解】A、Na2O2与H2O、CO2反应均产生O2,可以用于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A正确;B、铁盐溶于水电离出的铁离子水解生成吸附能力强的氢氧化铁胶体,因此铁盐常用作净水剂,B正确;C、Fe3氧化性较强,能够腐蚀金属铜,用该反应2Fe3Cu2Fe2Cu2刻制印刷铜电路板,C正确;D、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可以用碳酸氢钠溶液治疗胃酸过多,不能用烧碱,烧碱的腐蚀性太强,D错误;答案选D。5.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A. Na与O2在不同反应条件下产物不同B. Na2O2和Na2O与水反应产物相同C. Na2O2中阴

6、、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D. 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有红色物质析出【答案】A【解析】【详解】A、钠与氧气反应,加热生成过氧化钠,不加热生成的是氧化钠,反应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故A正确;B、Na2O2和Na2O与水反应产物都生成NaOH,但前者还生成氧气,故B错误;C、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故C错误;D、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钠先与水反应,不会置换出金属铜,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解题关键:明确钠及其化合物性质,易错点D,注意金属钠与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不会置换出金属。6.下列各组反应,最终一定能得到白色沉淀的是A. 向Ca(

7、OH)2溶液中通入足量CO2B. 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C. 向FeCl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D. 向MgSO4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先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再根据生成物的溶解性进行判断,难溶性的物质会产生沉淀,白色沉淀常见的是:硅酸、氢氧化铝、难溶的碳酸盐和硫酸盐以及氯化银等【详解】A. 向Ca(OH)2溶液中通入足量CO2,Ca(OH)22CO2=Ca(HCO3)2,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故A不选;B. 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故B不选;C.FeCl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会先生成白色的氢氧化亚铁,然后迅速

8、变为灰绿色,最终得到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故C不选;D. 向MgSO4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故D选;故选D。7.已知:CuCu2Cu。现将Cu2O与稀硫酸混合,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氧化剂、还原剂均是Cu2OB.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2H=Cu2CuH2OC. 会得到蓝色溶液D. 若硫酸足量会有H2生成【答案】D【解析】【分析】Cu2O与稀硫酸混合发生的反应为:Cu2O+2HCu2+Cu+H2O,该反应中Cu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部分升高到+2价,部分降低到0价。【详解】A、反应中只有Cu2O中的铜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氧化剂、还原剂均是Cu2O,故A正

9、确;B、Cu2O与稀硫酸混合发生的反应为:Cu2O+2HCu2+Cu+H2O,故B正确;C、反应生成铜离子,所以溶液为蓝色,故C正确;D、反应生成的Cu与稀硫酸不反应,所以没有氢气生成,故D错误;故选D。8.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选项被提纯的物质杂质除杂试剂AFeCl3(aq)Fe2新制氯水BFeCl2(aq)Fe3Cu粉CNaHCO3(aq)Na2CO3CO2气体DMg粉Al粉NaOH(aq)、过滤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详解】A、2Fe2Cl2=2Fe32Cl,可以除去Fe2杂质,故A正确;B、加入铜反应后生成的有Cu2,引入了新的杂质,应选Fe粉与氯化铁反

10、应生成氯化亚铁,故B错误;C、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Na2CO3H2OCO2=2NaHCO3,故C正确;D、铝能与NaOH(aq)反应,而镁不反应,故D正确;故选B。9.有关下列物质的用途,叙述不正确的是A. 浓硫酸可作干燥剂,可干燥SO2、Cl2、NH3等气体B. 氨容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C. 硅胶可用于袋装食品或药品的干燥剂,也可用作催化剂的载体D. Cl2、ClO2、O3均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剂,而明矾可作净水剂【答案】A【解析】【详解】A、浓硫酸可与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故A错误;B、氨容易液化,液氨气化时吸热,常用作制冷剂,故B正确;C、硅胶无毒,可吸水,且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则硅胶

11、可用于袋装食品或药品的干燥剂,也可用作催化剂的载体,故C正确;D、Cl2、ClO2、O3均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明矾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用于净化水质,故D正确;故选A。10.下列试剂不需要用棕色试剂瓶来保存的是A. NaOH溶液 B. 浓HNO3 C. 新制氯水 D. AgBr【答案】A【解析】【分析】实验室中见光易分解的物质,须存放在棕色瓶中。【详解】A、NaOH溶液见光不分解,密闭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即可,故A选;B、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应存放在棕色细口瓶中,故B不选;C、氯水中的HClO见光会分解,应盛放在棕色瓶中,故C不选;D、AgBr见光易分解,应存放在棕色广口瓶中,

12、故D不选;故选A。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SO2、Cl2均能使品红溶液永久性褪色B. NH4HCO3晶体、固体碘受热均能变成气体都是因为升华C. 铁分别与氯气、硫反应都生成含三价铁的化合物D. OH与Mg2+、Cu2+均因为生成难溶物而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答案】D【解析】【详解】A. SO2不能使品红溶液永久性褪色,氯气将品红氧化,过程不可逆,故A错误;B. 固体碘受热能变成气体是因为升华,NH4HCO3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C. 铁与硫反应生成含二价铁的化合物,铁与氯气反应生成含三价铁的化合物,故C错误;D. OH与Mg2+、Cu2+可分别生成Mg(OH)2、Cu(OH)2难溶物,不能

13、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D正确。故选D。12.关于非金属元素Si、N、S、Cl的叙述,正确的是A. 通常情况下,它们的单质均为气体 B. 它们在自然界中都存在游离态的单质C. 它们都有对应的含氧酸 D. 每种元素都只有一种氧化物【答案】C【解析】A:硅、硫在常温常压下为固体单质B:硅、氯元素在自然界中无游离态C:正确D:举反例:S有SO2、SO3两种氧化物,排除13.下列实验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A. NH3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有透明的凝胶形成C. 将NO2通入水中,气体由红棕色逐渐转变为无色D. 向Fe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

14、淀【答案】C【解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或偏移,反映在化合价上就是价态的变化,据此分析答题。【详解】A.NH3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是由于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了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溶液呈碱性的缘故,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会发生如下反应:Na2SiO3+2HCl=2NaCl+H2SiO3,生成的白色胶状的沉淀H2SiO3,发生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NO2通入水中,会发生如下反应:3NO2+H2O=2HNO3+NO,其中红棕色气体NO2变为无色气体NO,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0价和+5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向Fe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是因为发生可如下反应: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发生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C。14.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氯气可用于漂白,这是氯气的漂白作用B. 纯净的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C. 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D. 红热的铜丝可以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雾【答案】B【解析】【详解】A、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A错误。B、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会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