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4种群数量和特征课下定时作业必修3.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326690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4种群数量和特征课下定时作业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4种群数量和特征课下定时作业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4种群数量和特征课下定时作业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4种群数量和特征课下定时作业必修3.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3 第4章 第1、2节(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培养中,培养皿中有几个菌落就有几个种群B一个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对象以种群为基本单位D全球的人口增长是指种群的增长答案:A2(2012潍坊模拟)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tN0tB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解析: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2、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可能不适应变化的环境而被淘汰,也可能因环境优越、缺少天敌而呈“J”型增长;对于呈“S”型增长的生物种群来说,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的数量在K/2左右。答案:B3如图是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调查物种种群数量时只能用样方法B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0C由A到B种群数量越来越少,由B到C种群数量越来越多DC点之后种群数量不会发生变化解析:调查物种种群数量时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等;由曲线可知A到C段种群数量越来越少;C点之后种群的增长率为0,但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可能不断发生变化。答案:B4(2012白城模拟)下

3、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解析:A项和B项中,蔓生或丛生单子叶植物不易计数,而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一般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C项中,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越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D项中,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取决于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构。答案:C5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S”型增长曲线表

4、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增长速度和时间的关系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答案:B6.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右图甲曲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右图乙曲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之后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解析:对害虫的防治应在害虫个体数较少的b点进行。环境的最大容纳量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数量

5、的一半时,增长速率最快,但是种群所需要的资源(食物、空间等)是有限的,随着资源的枯竭,环境阻力将随着种群数量的增长而增加。种群增长速率逐渐缓慢下来,直到停止增长。当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时,增长速率为0。答案:A7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解析:由曲线可知:t0t2时种群增长速率由小变大,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变小,因而该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曲线;t2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

6、的数量为K,即最大值;在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的数量为N/2,即K/2;种群数量为K/2即t1时,捕获该鱼获得的量最大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因而此时为开始捕捞的最佳时期。答案:B8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 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A50只B42只C92只 D160只答案:D9(2011河南洛阳二模)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

7、现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解析:只有在理想的状态下,种群才呈现“J”型曲线;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仍然是“S”型增长;“S”型增长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率为0;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的K值不同。答案:B10下列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之前应振荡试管,有利于正确计数B先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轻盖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C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时,应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D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只计

8、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解析:振荡试管有利于酵母菌均匀混合,有利于正确计数;应先将盖玻片盖上再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的一侧,便于计数,酵母菌数量过多不好计数,应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计数方格内的酵母菌时,应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和方格内的个体数。答案:B11(2012安徽合肥调研)在昆虫繁殖季节,使用特定的性引诱剂,可以将某种昆虫的雄性成虫诱杀。其结果与不使用性引诱剂相比,将是()改变子代的性别比例改变子代的种群密度改变子代的基因频率改变子代种群空间特征A BC D解析:使用性引诱剂后,将某种昆虫的雄性成虫诱杀,改变了种群的性别比例,未改变子代的性别比例,从而影响种群密度。由于抗性引诱剂

9、的昆虫不被诱杀,导致子代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答案:B12下列有关“S”型曲线的说法,与事实相符合的是()A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变化曲线B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的水平Cab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慢,其主要原因是受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的影响D该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测得的,人工培养中不会出现这样的曲线答案:C二、非选择题13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_。图1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2

10、)调查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如图2),并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_多样性,主要是由_和_引起的。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_多样性。(3)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年份植物20012002200320042005A10.09.286.85.5B3.02.11.10.30.1C0.30.61.11.52.3D3.02.00.400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_。(4)上图3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

11、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答案:(1)样方法S0(2)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物种(3)C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4)20014(2012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多根浮萍紧贴水面,生长快;扁种浮萍有气囊,总浮于水体表面。在某稻田中同时引入相同数量的多根浮萍与扁种浮萍。如图1曲线表示多根浮萍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试在图1中画出扁种浮萍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2)某研究小组在路边的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

12、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年份植物20012002200320042005甲10.09.286.85.5乙3.02.11.10.30.1丙0.30.61.11.52.3丁3.02.00.400戊3.22.81.71.30.5在所调查的五种植物中,你认为入侵物种最可能是_。通过调查分析知道,入侵种群在原生长地,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侵入该地区后,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试解释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_。(3)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且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

13、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_ _。(4)图2为三种蜂的生存曲线。叶蜂产卵于叶上;泥蜂贮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作为子代的食物;蜜蜂的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这三种蜂的生存曲线依次是_ _。解析:(1)扁种浮萍总浮于水体表面,而多根浮萍紧贴水面,因此当扁种浮萍数量逐渐增加后,多根浮萍所获得的阳光越来越少,最终因呼吸消耗大量有机物而死亡,导致数量减少。(2)由表中数据可知,五年内丙的种群数量逐渐增加,而其他四种植物的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因此可以推断,丙为入侵物种,入侵后由于环境适宜,大量繁殖,占据 一定的空间,导致其他种群数量减少。经计算可知,该种群在原生长地时,A的基因频率为:24%72%1/260%;入侵该地区后,A的基因频率为:36%48%1/260%,说明两地的环境基本没有差异,也没有新的基因突变产生。(3)鱼类资源捕捞时,既要满足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要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增长,故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量(速率)最大。(4)从幼虫的生存条件看,蜜蜂幼虫条件最好,泥蜂幼虫其次,叶蜂幼虫最差,因此对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