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六盘水盘四中高一历史期末考试.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326520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六盘水盘四中高一历史期末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贵州六盘水盘四中高一历史期末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六盘水盘四中高一历史期末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六盘水盘四中高一历史期末考试.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六盘水盘县四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分卷I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在实力上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她这段话的最本质的含义是A. 英国失去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B. 国家实力是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C. 中国的综合实力超过了英国 D. 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外交的胜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

2、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在实力上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她这段话的最本质的含义是国家实力是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祖国统一大业香港问题【名师点睛】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祖国内地和台湾和平统一的问题以及在香港、澳门恢复行使我国主权的问题而提出的基本国策。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内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整个国家的主体,同时允许台湾、香港、澳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在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1979年元旦发表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

3、。 国家实力是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2. 梁启超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陈旭麓说,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的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二人都认为甲午中日战争( )A. 有助于民族意识觉醒 B.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C. 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D. 是政治近代化的开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中国的民族具有的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可知二人都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有助于民族意识觉醒,故答案选A。B是鸦片战争;C是洋务运动;D是戊戌变法,排除BC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

4、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的影响3.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该材料出自资政新篇,表明洪仁玕的外交思想是( )承认外国的先进技术文化 实行开放政策,全境对外通商 对外国人的活动缺乏警惕 维护国家主权。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可见洪仁玕承认外国的先进技术文化。“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

5、,不得毁谤国法也”可见洪仁玕允许外国商人入内,但不许毁谤国法,遵守国法。不正确,不是全境对外通商,题干中说“不得擅入旱地”。 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资政新篇4.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A. 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 B. 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C. 列强在华利益趋于一致 D. 该政策不影响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以知道,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因此得到各国支持,说明列强在华利趋于一致,故C项

6、正确。A项明显不符合史实,应排除;“门户开放”政策不涉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故B项错误;D项不是主要原因,应排除。5.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这首诗反映了某历史事件产生的后果,该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中法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反映的是台湾已被列强侵占,可知是马关条约中日本割走了台湾。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辛丑条约并无割地条款,故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6.6.“十九世纪西欧大陆宪

7、法普遍表现为强大的王权与软弱的议会并存、中央集权的倾向明显、公民的政治权利受到相当的限制以及保护私有财产的坚定性。”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宪法是()A.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B.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C. 1861年俄国二一九法令D.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答案】A【解析】由“十九世纪”、“西欧”可以排除C、D;材料所反映的19世纪西欧大陆宪法具有二元制特点,故排除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同时德意志帝国皇帝又享有绝对的权力,故属于二元君主立宪制,故选A。 7.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

8、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C.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D. 增辟通商口岸【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马关条约8.8.从中共“一大”党纲到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变化,表明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起来将普遍的革命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党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了更加正确的认识党明确提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目

9、标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是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开始的,故错误,排除AD。中共一大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超出当时中国国情;中共二大在正确分析中国国情的情况下,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一大到二大革命目标的转变,说明中共对国情的认识更加深刻,表明中共在探索革命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故正确。党明确提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目标,并不是变化,故错误。综上所述,排除ABD,所以选C。9. “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

10、一项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此观点旨在强调A. 华盛顿没有顺应历史潮流B. 欧洲尚不适宜采用近代民主体制C. 华盛顿的选择会冲击君主制度D. 华盛顿的选择有助于美国的稳定与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没有王冠然而多了一位总统”等关键信息可知,华盛顿顺应了历史潮流,采取了近代民主体制,而这一选择冲击了君主制度,所以AB说法有误,答案选C。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华盛顿【名师点睛】乔治华盛顿是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时大陆军(Continental

11、Army)的总司令,1789年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其同时也成为全世界第一位以“总统”为称号的国家元首),在接连两次选举中都获得了全体选举团无异议支持,一直担任总统直到1797年。华盛顿也是美国的首都,是为纪念美国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和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而命名的。华盛顿在行政上由联邦政府直辖,不属于任何一个州。10.10.下图为1997年在美国纽约华埠中心竖立的林则徐铜像,1999年,铜像所在的地方被纽约市政府命名为林则徐广场。这一切与林则徐哪方面的活动关系最密切.A. 虎门销烟B. 整顿海防C. 学习西方D. 抗击英军【答案】A【解析】【详解】林则徐是全世界反毒品的楷模人物,虎门销烟与材料主

12、旨密切相关,故选项;B、C、D虽然是林则徐的相关事迹,但与材料主旨无关。11.11.过去是一个边陲小镇,“一条街,一栋楼,一个警察看两头;一个公园一只猴,不用几分钟,这头到那头”是对它落后的写照,但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它“一夜崛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它应该是下图中的A. B. C. D. 【答案】A【解析】深圳过去就是一个边陲小镇,被称为改革开放春风让它“一夜崛起”的城市,所以它应该是深圳而非上海浦东、 珠海、汕头等城市,所以正确答案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2.12.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如将此立法置于新政内容示意图中,准确无误的位置

13、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知识点,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关注“工业复兴法”、“主要目的”等关键信息。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工业复兴法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内容,罗斯福新政开始以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缩减工业产量,实现经济的复兴为主要目标,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是整顿金融业方面的措施,排除;C项是就解决就业方面的措施,排除;D项是解决劳资关系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新政的内容13.13.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

14、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B. 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C. 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D. 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答案】D【解析】材料“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反映了苏联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的战略,说明苏联为发展工业,过度损害了农村和农民利益,故D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而是反映其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的战略,故A错误;材料内容没有反映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战略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或说法不准确的选项。14.14.对于中国入世,人们普遍认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上说是利大于弊,其中的“利”是指能使我国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能使我国大中型企业迅速摆脱困境有利于我国增加优势产品的出口有利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参与公平竞争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使我国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有利于我国增加优势产并有利于品的出口,有利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参与公平竞争,正确;虽然加入世贸组织,但是我国大中型企业面临着世界大型企业的竞争,不会迅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