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一历史期末考试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301707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高一历史期末考试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南高一历史期末考试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南高一历史期末考试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高一历史期末考试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高一历史期末考试 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 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对农耕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下列农具主要功能与其他三个不属于一类的是2.北齐书记载了一种当时的铸造法:“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挺(熟铁),数宿则成刚(钢)。”用此法铸造出来的兵器坚韧锋利。这种技术出现于A.西周 B.秦朝 C.南北朝 D.明朝3.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出 处记载

2、通典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全唐诗补编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全唐文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到法律有效保护 B.税收制度变革成为历史必然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4.唐朝诗人皮日休云:“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陆龟蒙诗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两位诗人赞美的是A.青铜器B.丝绸C.瓷器D.水排5.都城纪胜记载,南宋都城临安“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据此可知,当时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坊市制度

3、开始打破 C.商业经营不受限制D.抑商政策有所松动6.下表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农村 社会 时间茶叶(万镑)生丝(包)鸦片战争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1845年8010132201851年9919230401853年1012262896A.农村农产品的完全商品化B.商贸型农业成为生产主导 C.民族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D.被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7.有学者认为:尽管洋务运动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 零买,不是批发的”,但是“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 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此说法主要是 A.肯定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

4、动作用 B.指出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实质 C.否定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D.看到了洋务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 8.饮冰室合集载:“(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人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材料中的,旧工业”指的是 A.传统手工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洋务派办的军事工业D.洋务派办的民用工业 9.1946年7月,解放日报刊文指出:“美货(美国货物)源源由上海等地运 来,如蠢、民万、民联等轮船运来布匹及颜料、香烟、木油、西药、杂货等大 批美货。.布业无法生存,改业者已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反映了 A.美国极力扶植国民党B.国统区的经济已面临崩

5、溃 C.美国大肆对中国倾销商品D.抗战后国内物资极度缺乏 10.“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 部。”这首歌谣反映的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11.纪录片复兴之路在描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化建设时讲道:“共和 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 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 电设备生产厂等等。”其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B.三大改造的进行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行 12.河北日报1958年9月15日号外,用全部

6、红字报道“著名交河梨放出大 卫星,王庄村大黄梨亩产九万斤,小炉村鸭梨亩产七万斤”。号外中还画 了一只大鸭梨,比四个成年人还大,两个人在前面拉梨,一男一女二人在梨后面推。此“号外”反映了当时 A.农业科技取得了重大突破B.国家转向重点发展农业 C.农业生产出现“浮夸风”D.人民公社激发了生产热情13.新中国成立后,关于香港问题实行一种“暂时维持现状不变”的特殊政 策,以保持与英国的对话关系,保持香港作为新中国与外部世界相联系 的“国际通道”。这一做法 A.违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是暂时承认帝国主义不平等条约 C.体现了和平共处的外交基本原则 D.是冷战大环境中的现实主义考虑 14.在论

7、述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毛泽东认为,二者应该是按照核子和电子 的动力学相互联系起来。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 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 A.要求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B.要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C.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15.下图是1949-1957年间我国中央一级制定的法律法规情况的统计图。造成不同阶段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建立B.国家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 C.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D.宪法颁布后明确立法方向 16.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华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

8、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周恩来访缅后,缅甸人逐渐消除了这种恐惧,主要是因为中国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兴区域国际合作组织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17.人民日报在1978年3月以一整版篇幅介绍了埃德加斯诺的生平,突 出强调了他对中国的深厚感情以及为中国革命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并在 篇末使用“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的结论。当时,人民日报此举的主 要用意是 A.树立美国爱好和平的形象B.扭转国人旧有的美国印象 C.推动中美两国关系的解冻D.

9、颂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18.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广为传唱的台湾民歌,但1981年该曲发表时,却因引发老兵们的思乡情结而遭台湾当局禁止,直到1991年才解禁。促 成解禁的原因可能是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B.两岸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C.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D.“一个中国”共识的达成 19.据中国国家人事部统计,1992年辞官“下海”者有12万人,不辞官却又投身工商业的人超过1000万。另外,还有数以百万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人员在经商。这一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A.公私合营的展开B.南方谈话的发表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D.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 20.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末,中国参

10、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表。 该表反映了1977年1989年1997年政府间国际组织(个)213752非政府国际组织(个)71 677 1163A.中国冲破美苏限制开展新型外交 B.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独立外交 D.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色彩的淡化 21.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 方式. “乌木”指的是 A.从亚洲掠夺的檀香木B.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C.从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22.下图为西班牙皇家造币厂发行的一枚12欧元哥伦布纪念银币,以纪念 历史性旅程-发现美洲大陆。马克思认为这次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

11、 级开辟了新天地”,这是因为 A.殖民扩张活动给殖民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B.新航路的开辟使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C.殖民地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新航路的开辟使近代商品交易产生 23.下图是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示意图。对图中至阶段发生的史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百分比 A.第段:西班牙支持的麦哲伦环球航行 B.第段:英国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C.第段:英国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D.第段: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侵略战争 24.下表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统计,它反映了 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A.美国已取代英

12、国成为世界霸主 B.技术创新改变世界制造业格局 C.中国和印度的制造业产量逐渐减少 D.19世纪初中国制造业水平世界领先 25.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 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26.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垄断集团发展成为巨型跨国公司,为适应垄断 集团对外扩张的要求,各国政府则运用政权的力量组织规模大、耗资大、 利润低而风险大的尖端科研项目。材料表明垄断 A.扭转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B.威胁

13、了中小型企业的生存 C.强化了世界范围内的竞争D.促成了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7.马克思说:“他们还在梦想用试验的办法实现自己的社会空想.而为 了建造这一切空中楼阁,他们就不得不去央求资产阶级放软心肠,解囊 施舍.所以,他们就愤怒地反对工人的一切政治运动。”马克思意在 强调 A.资产阶级的残暴性B.阶级斗争的必然性 C.阶级调和的必要性D.工人运动的阶段性 28.二月革命后,俄国布尔什维克将其出版的真理报农村真理报战士 真理报等报纸和杂志,送到农村,供农民阅读。布尔什维克的这一做法 A.有利于俄国工农联盟的巩固B.催生了工农代表苏维埃建立 C.意在壮大工人武装的力量 D.巩固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14、29.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向欧洲国家发出邀请,以共同制订经济复兴 计划。马歇尔称,这个计划“不是针对哪个国家,也不是针对哪一派信仰 原则,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对该计划理解正确的是 A.并非出于对抗苏联的目的B.只适合市场经济体制国家 C.利于资本主义秩序的稳定 D.体现美国军事扩张的要求 30.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 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 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材料中刚刚开始的战争指的是 A.经济战争B.冷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朝鲜战争 31.某宣言指出:“过去的历史

15、和今天的现实表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可以和平 共处,但是,独立、正义这一边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那一边是不能共处 的。”发出该“宣言”的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B.不结盟运动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2.一战中,法军司令福煦在贡比温森林的火车车厢内接受了德国的投降; 二战中,希特勒命人拉出“福煦车厢”,让法国人签署投降书。二战后,为了解决两国“福煦车厢”的难题,法德两国 A.共同加入了北约B.唯美国“马首是瞻” C.相互支持并修筑柏林墙D.建立了煤钢联营 33.某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 “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二战后,国际关系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B.苏联解体 C.欧盟成立 D.不结盟运动诞生 34.下图是一幅名为撕裂的漫画。它反映了当时 A.两大阵营对峙危及世界安全B.美苏两极处于势均力敌状态 C.欧洲国家难以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