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剧目发展历程初探.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301444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舞剧目发展历程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古典舞剧目发展历程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舞剧目发展历程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舞剧目发展历程初探.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典舞剧目发展历程初探摘要:处于中国舞蹈前沿领域的中国古典舞,走到今天也处在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考量自己未来走势的关键时刻。本文通过从1956年到1965年中国古典舞剧目发展历程的探讨,试图去探索古典舞风格上变异的过程及其原因。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剧目;发展历程;风格“中国古典舞”这个名词是1950年欧阳予倩先生提出的,当时是指京剧、昆曲中的舞蹈。在欧阳予倩先生的倡导下,北京人民剧院和中央戏剧学院率先提出了把戏曲舞蹈作为中国古典舞发掘与整理的重要原则。随着宫廷舞蹈逐渐的落寞,戏曲艺术渐渐的吸收并改造了传统舞蹈,使得舞蹈这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慢慢的融入到了戏曲中。从西周的大舞开始,中国古典舞蹈就

2、开始形成了融歌、舞、乐、诗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并最终形成了中国表演艺术的代表戏曲艺术。而所谓“民族舞剧”,指的是舞剧作品的形象和舞蹈语言主要来自传统戏曲中提炼和加工出来的古典舞。一、民族舞剧对戏曲的合理继承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与创作几乎是同步的,教学上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作品的创作走向。20世纪50年代最初的创业者们就开始在中国戏曲宝库中不断汲取与摸索着,并意识到戏曲舞蹈是蕴含中国古代传统舞蹈元素最多的活化石,从而对戏曲舞蹈的历史沿革、艺术表现手法、动作结构特征、表演程式规律、民族审美风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且细致的分析研究。因而,中国民族舞剧深受戏曲的影响,无论是故事题材、还是动作素材,都起源

3、于戏曲。盗仙草碧莲池畔刘海戏蟾可谓是探索民族舞剧的“头三脚”,这三部作品就是在借鉴戏曲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可否认的是,借鉴戏曲来探索民族舞剧的发展方向,为后来古典舞剧目的创作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二、中国民族舞剧对芭蕾的借鉴和吸收刚刚诞生不久的中国古典舞,在短时间内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训练体系,因此古典舞如何发展就成了有待于解决的问题。中国古典舞的创建者们经过研究探讨,最终确定了“以戏曲为基础,以芭蕾为框架”的理论指导思想。“以戏曲为基础”主要是指从戏曲中提炼出有助于古典舞发展的素材。“以芭蕾为框架”主要是指借鉴芭蕾的动作语汇和芭蕾的训练方法。中国古典舞理论指导思想的确立为古典舞工作者们提供了思想指导与

4、理论基础。宝莲灯鱼美人是苏联专家查普林和古雪夫带领舞蹈学院前两届编导班的学生编排的,因此受到西方芭蕾舞剧的结构与编舞技法的重大影响。1957年,由前苏联芭蕾编导大师查普林与戏曲表演艺术家李少春联合指导的舞剧宝莲灯,对于中国舞剧发展来说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国第一部大型的民族舞剧,标志着中国民族舞剧的初见成型,树立了我国古典民族舞剧一种比较完整的样式,为这一类型舞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舞剧宝莲灯是我国舞蹈工作者在中国民族传统舞蹈的基础上,借鉴芭蕾舞剧的艺术表现形式,所创造出的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的大型舞剧,标志着我国的舞剧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它已经树立了我国古典民族舞剧一种比较完整的

5、样式,为发展这个类型的舞剧奠定了基础。今天看来,在古典舞创建初期借鉴芭蕾的训练方法是历史的必然,也是舞蹈本体发展的必然。中国古典舞的真正提出和创立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教学体系上还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的训练体系,更何况在古典舞作品的创作上,仅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无论是当时的国情还是专业经验,在当时的条件下也是不能达到的,因此,它需要外部的力量来推动。三、其它传统文化形式对中国古典舞剧目的影响(一) 民间舞和武术的影响吸收戏曲、借鉴芭蕾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创作提供了养料,使民族舞剧在短时期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民间舞对古典舞的发展也是功不可没的。在民族舞剧中,民间舞的素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往往舞剧在处

6、理大段的群舞表演时,总是利用民间舞展现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乡土风情。如在舞剧宝莲灯的第二场,为表现众乡亲庆祝沉香百日生日,编导巧妙地运用了中国民间舞的“假面舞”、“扇子舞”、“手绢舞”、“霸王鞭”等素材,有着浓厚的民间风俗气息。在鱼美人中,还成功采用了相应的民间舞蹈语汇,如表现人参老人时,其舞蹈语汇就运用了河北秧歌和采茶戏的舞蹈动作语汇。舞剧小刀会也引用了具有典型江南民族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衬托了戏剧的典型环境,小刀会还将中国传统的武术加以发展创造,成功塑造了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以及小刀会起义军战士的英雄形象。(二)古代文献资料与石窟壁画的影响在早期的古典民族舞剧中,古代文献资料和石窟壁画为中

7、国民族舞剧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如宝莲灯、鱼美人等舞剧的题材均来自古代文献资料中记载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1954年由戴爱莲先生创作的女子双人舞飞天,是中国当代第一部取材于敦煌壁画的舞蹈,它成功地将戏曲中的“长绸舞”,加工为独立的纯舞蹈艺术。舞蹈所追求的不是敦煌壁画的临摹再现,而是以绸带飞扬瞬间的舞姿造型和流畅、滑翔、腾跃的步伐,表现翱翔天宇的一种意境寄予人类的希冀与向往。通过这种长纱长绸的运用,延伸了舞者的肢体,显现了舞剧人物的典雅,充分展现了古典民族舞剧的韵味。飞天可谓是为今后中国古典舞在敦煌舞方面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并开辟了新的思路。四、早期中国古典舞剧目的成就和不足(一)突出的历史贡献小

8、刀会创作的成功带有模式化的性质,这就是为什么小刀会在舞剧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如今的角度看,这个模式可以归结为舞剧创作的三条原则:第一,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喜剧情节结构舞剧,舞剧中的情节冲突蕴涵着丰富的、有历史印记的、社会生活的内容。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欧阳予倩称之为“章回体”式的结构。第二,在创作中高度重视人物的塑造,在矛盾冲突中展开艺术主题。第三,明确了大型群舞在舞剧中的重要作用,即舞剧的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都应该通过鲜明特色的民间舞蹈表现出来。这三条原则,后两条在艺术审美趣味上受到前苏联芭蕾舞剧艺术的影响,而第一条则是当代中国艺术创作的要求使然。这三条原则在后来的舞剧创作中形成了

9、不变的准则。(二)存在的不足五六十年代的古典民族舞剧可谓是中国民族舞剧的奠基时期,创作出了不少的经典之作,不过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显而易见的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上看,他们都带有很浓厚的戏曲表现痕迹。从创作来源上看,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部分是把某些戏曲片段、传统剧本改编或复制,其表现内容同戏曲题材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其次,五十年代初的作品带有明显的程式化,动作语汇的任意借鉴导致在连接上缺乏连贯性。由于大量吸收芭蕾的动作语汇和技巧,在古典舞与芭蕾舞结合上显得比较生硬,动作不够自然流畅。如东郭先生和盗仙草等。其次,由于过多的借鉴戏曲的动作,戏曲程式化比较明显,舞蹈动作过于琐碎。如刘海戏蟾春江

10、花月夜等。像小刀会和宝莲灯有着明显的“戏曲不带唱”的痕迹。第三,由于过多的使用芭蕾的舞蹈语汇和技法,缺少民族审美意识。如鱼美人可称得上是中国版的天鹅湖。总之,从1956年到1965年这个时期的作品“基本上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总体模式时代印迹。限于当时的思想观念,创作者似乎很怕自己的作品距离生活原型或原生态的民间舞蹈太远,对题材、体裁的选择以及舞蹈动作的加工,一般持慎重态度并趋向于同性。因此在创造辉煌的同时也存在着某种雷同化、模式化的倾向。”注释:资华筠中国舞蹈M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8(129)参考文献:1于平中国现当代舞蹈发展史M北京:人民音 乐出版社,20042资华筠中国舞蹈M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8(129)3李正一,郜大混,朱清渊.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 展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4冯双白新中国舞蹈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 社,20025唐满城唐满城舞蹈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 版社出版,19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