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三章第28讲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301218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三章第28讲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三章第28讲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三章第28讲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三章第28讲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三章第28讲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案 1.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8讲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考点一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1森林资源作用与现状(1)森林的作用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a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B不同区域内的生态功能差异地区生态功能湿润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沿海地区防止海风、海浪侵袭城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2)森林现状:急剧减少,原始森林破坏殆尽。(3)森林破坏的后果: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益(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2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的生态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4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雨林破坏原因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要求。(2)开发计划5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1)当前背景下,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2)保护措施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

3、自然保护区。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1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应最突出的是“地球之肺”功能。需特别注意的是,近年来,全球大气中CO2增多,与破坏热带雨林有一定关系。(2)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3)热带雨林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2015泉州毕业

4、班质量检测)下图示意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读图完成12题。1图示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二氧化碳减少 B全球降水增多C冰川体积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2导致亚洲森林面积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伐木与深加工 B开发矿产资源C由毁林到造林 D严禁砍伐森林解析:第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世界森林面积变小,这会使得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全球气候变暖。第2题,从图上可以看出,19902000年亚洲森林面积减小,20002010年亚洲森林面积增大,其原因最可能是由毁林到造林。伐木与深加工、开发矿产资源将导致

5、森林破坏,使得森林面积减少。严禁砍伐森林不合理也不现实。答案:1.D2.C考点二湿地的保护湿地资源的功能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4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5湿地的其他功能:美化环境,可作为旅游地,具有航运功能,是各种动物的栖息地(“鸟类的乐园”)。湿地问题的分析方法1沼泽

6、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主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2湖泊面积变化原因的分析思路首先,分析变化时间长短。如果是长期的变化(如一万年以来)则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湖泊萎缩主要是气候变干,蒸发加强造成的;如果是近十几、几十年来的变化,则主要是

7、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降水、冰雪融水有关。其次,分析湖泊所在地区。短期内外流湖萎缩主要原因一般是围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积增加一般是上游水土保持较好,湖泊淤沙减少,退耕还湖的结果;干旱区内流湖萎缩,短期原因是入湖河流的水资源利用过度造成。冰雪融水补给的湖泊面积的增减,一般考虑气温的变化、冰雪融水量的多少等原因。3外流湖缩小问题的分析模型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A甲和丙 B乙和丁C甲和丁 D乙和丙2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

8、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解析: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人类对湿地破坏后,气候大陆性会有所增强,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会增大,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会增大。三江平原原来是“北大荒”,后来被开垦成为“北大仓”,就是建立在湿地被开垦的基础上。答案:1.B2.D森林生态环境效益图的判读【图表特征】该类图示多以森林的变化为载体,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森林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森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图1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示意图图2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

9、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示意图1看风速和沙尘变化图中短横线的多少代表风速的大小,从左向右风速减弱,可以看出森林使风速降低,起到防风的作用;空中点状虚线表示沙尘的多少,从左向右沙尘减少,可以看出森林使沙尘减少,起到固沙作用。2看径流变化沿坡面向下的箭头数量表示地表径流的大小;箭头的粗细表示携带的泥沙含量,坡面垂直向下的箭头表示地表水下渗为地下水,由沿坡面箭头可看出地表径流减少,携带的泥沙减少,地表水下渗增加,说明森林起到了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3读气体及箭头指向森林吸收CO2放出O2,具有调节大气成分的作用。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1)(2)

10、题。(1)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A BC D(2)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A BC D思维流程1问题探究读图回答,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由好到差的顺序是_。提示:2信息解读标准答案(1)A(2)B考向一森林的开发和保护(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

11、日)。据此完成13题。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提高生物量降低植株密度改变植被分布改变A B C D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

12、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解析:第1题,分析表中数据不难发现,与2009年相比,20102013年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虽然略有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大幅度上升,可见实验期间生物量是提高的,正确,错误;与2009年相比,20102013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虽然不变,但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在持续增加,因此植株密度在增加,正确;实验期间,植被类型及其分布不变,错误。故选A。第2题,对比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期间,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下降,但草本植物

13、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上升。故选D。第3题,实验期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不变、地上生物量增加较少、地下生物量在下降,说明灌木植物有萎缩的趋势;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在增加,说明草本植物有繁茂的趋势。故选D。答案:1.A2.D3.D考向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2011高考天津卷)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45题。4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ab草原广布、温差大Bbf地表崎岖、降水少Cce光照充足、风沙小Ddg气候湿润、林地多5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

14、养水源为主的是()Ac BdCe Df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a、b生态功能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这些地区气候的大陆性强,温差大,但降水少,草原较少;b生态功能区位于河西走廊,地表并不崎岖;f生态功能区位于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并不少;c、e生态功能区的晴天多,光照充足,但c地区多风沙;d生态功能区位于东北北部山区,g生态功能区位于东南丘陵地区,两地区气候都较湿润,且都是我国森林的主要分布区。第5题,根据图中的相对位置可知,e生态功能区位于青藏高原上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区,该地区地势高,蒸发、下渗量较小,地表多湿地,将此地规划为生态功能区,其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涵养水源。答案:4.D5.C(2013高考海南卷)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的银川周边的湖泊所剩无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