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高中校协作体高一地理期末考试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301030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淮安高中校协作体高一地理期末考试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淮安高中校协作体高一地理期末考试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淮安高中校协作体高一地理期末考试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淮安高中校协作体高一地理期末考试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淮安高中校协作体高一地理期末考试 1.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下图 )。于 2019 年 1 月 3 日 10 时 26 分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从而开创了人类首次对月球背面的着陆勘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 “嫦娥四号”探测器飞行范围超出了A. 银河系B. 太阳系C. 地月系D. 地球大气层2. 月球上没有生命物质存在的主要原因是A. 与太阳距离太远B. 没有稳定的太阳光照C. 缺乏适宜生物生存的大

2、气D. 没有昼夜更替现象【答案】1. D 2.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判断。结合材料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是由地球发射,穿越地球大气层,登陆月球背面,仍在地月系中飞行,D正确,ABC错误。【2题详解】本题考查生命存在的条件: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随地球一起绕太阳公转,日月距离与地球相比相差不大,A错误;B、月球是地球的卫星,随地球一起绕太阳公转,宇宙环境与地球相比相差不大,B错误;D、月球的自转周期近似等于一个月,但是我们却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另一面看不到,是因为月球的公转周期也是近似一个月,这种自转叫受线自转,就好像地球这面有一根绳子拽着月球一样,所以月球昼夜交替是一个月

3、,D错误;C、月球上没有生命物质存在,是因为月球上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故C正确。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3. 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不正确的是( )A. a地核B. b地壳C. c岩石圈D. d大气圈4. 关于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bcd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自然地理环境B. 一般来说,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C. c 是一个由坚硬岩石组成的不连续的圈层D. ab 之间的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答案】3. B 4. B【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的判断及各圈层之间的关系。【3题详解】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的判读,读图可知,由图知b层有软流层,为地幔,a位

4、于地幔以下为地核,c位于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d在最外层为大气圈,故不正确的选项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的关系。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B正确;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自然地理环境,A错误;岩石圈为连续圈层,C错误;地核与地幔之间的界面为古登堡面,D错误。故选B。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5. 上图 所示景观中,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 B. C. D. 6. 上图所示景观中,外力堆积形成的是A. B. C. D. 【答案】5. B 6. C【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5题详解】读图中景观,普陀东海岸沙滩沿海岸分布,由松散

5、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缓地面,属于海岸堆积地貌,不合题意;浙东大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符合题意;江汉平原是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属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不合题意;温州古火山是火山喷发冷却凝固形成,不合题意。故选B。【6题详解】读图中景观,普陀东海岸沙滩是海水中的泥沙堆积作用形成的海岸地貌,属于外力堆积形成,符合题意;浙东大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不属于外力堆积形成,不符合题意;江汉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属于外力堆积形成,符合题意;温州古火山是火山作用形成,不属于外力堆积形成,不合题意。故选C。冬季我国北方农民常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左图为“大棚农业景观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6、。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7. 大棚农业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正确的是A. 减弱B. 不变C. 增强D. 减弱8. 当大棚的门打开时,大棚内外空气流动状况最可能是A. B. C. D. 【答案】7. C 8. B【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以及大气的受热过程。塑料薄膜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基本上是透明的,削弱的很少,而大棚内地面增温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热量,塑料大棚阻碍长波辐射,因此大棚内增强,基本不变,减少,增加。故选C。【8题详解】由于大棚内温度高,故大气上升高处形成高压,而门外温度低大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故上部大气由大棚内流向门外,下部气体由门外流向大棚内,符合此特征的

7、为B图,故选B。【点睛】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9.有关大气运动的力的正确叙述是A.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B. 地转偏向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C. 地面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只减小风速,不影响风向D. 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速风向起主要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D项,水平方向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促使大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形成风,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速风向起到了主要作用,故D项正确。A项,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垂

8、直于等压线,故A项错误。B项,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故B项错误。C项,摩擦力的大小影响风速,进而影响与风速成正比的地转偏向力大小,所以摩擦力也影响风向,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10.关于下图,说法正确的是A. 该图表示高空风向图B. 此图表示南半球C. 图中的 b 表示风向D. 图中 A、B 两地中,A 地风速较大【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风向的分析及风力大小的判断。【详解】读图,根据水平方向空气受力分析,图中a是水平气压梯度力,b是风向,c是地转偏向力,d是摩擦力,C正确。图示表示近地面风向图,高空风向图不考虑摩擦力,A错。图中地转偏向力方向向右

9、,此风在北半球,B错。图中A、B两地中,A地等压线稀疏,风速较小,D错。【点睛】高空空气受力分析中,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等压线越密集,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目前安徽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缺失地区,优先利用透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其他地区,优先利用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1. “海绵城市”建设对图中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符合实际的是A. 增加B. 增加C. 减少D. 减少12. “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A. 缓解城市内涝B. 导致城市地下水位下降C.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D. 减少城市用水

10、量【答案】11. B 12. A【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11题详解】结合水循环知识可知、四环节分别为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和蒸发(蒸腾)。据题可知,由于“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水体的“蓄存”和“释放”,下渗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海绵城市”的建设使当地空气变得湿润,蒸发(蒸腾)量增加。选B。【12题详解】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增加雨水下渗,有效利用雨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小城市气温日较差和缓解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A正确,BC错误;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交通拥堵没有影响,C错误。故选A。2018 年 10月 29日,雅鲁藏布江林芝市米林县加拉村段发生

11、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2017年 11月 18日当地发生过 6.9级地震,下图是该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3. 下列关于该堰塞湖及堰塞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综合运用 RS、GIS 技术分析堰塞体的土方规模B. 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地震C. 堰塞湖所在地区地势平坦D. 堰塞体溃决可能会引发上游洪水灾害14. 应对堰塞湖溃坝危害的最佳措施是A. 撤离堰塞体上游居民B. 开挖泄洪通道C. 一次性摧毁堰塞体D. 加固堰塞体【答案】13. A 14. B【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读图,能从图示获取有效信息,可直接分析堰塞湖形成的原因,而治理措施主要结合原因分析,两者具有

12、相关性。13题详解】通过遥感进行观测,运用GIS技术分析堰塞体的土方规模,B正确;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山体滑坡,A错;堰塞湖所在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山高谷深,C错误;水往低处流,堰塞体溃决可能会引发中下游洪水灾害,D错。故选B。【14题详解】堰塞湖形成后对河流下游的威胁很大,其应对的最佳措施是开挖泄洪通道,降低河道水位,从而解除溃坝造成的洪水威胁,B对;水往低处流,堰塞体溃决可能会引发中下游洪水灾害,对上游地区影响小,A错误;加固堰塞体只能是临时措施,这样并不能解决上游水位上涨的问题,D错误; 一次性摧毁堰塞体会使下游地区的水位迅速增长,C错误;故最终还是只有采取泄水措施,B正确。201

13、6年我国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读我国 1564 岁年龄段人口变化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5. 2015年后,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A. 少儿人口数量减少B. 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C. 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D. 老年人口比重下降16.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将A. 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B. 解决人口质量问题C. 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D. 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答案】15. C 16. A【解析】【15题详解】主要考查了人口数量的变化。读图可以知道,2014年开始我国人口15-64岁年龄段出现负增长,说明劳动力人口数量开始不断减少,老年人口比重

14、会持续增加;因为我国计划生育的政策,少儿人口比重不会上升,但总人口数量2015年后还会继续增加,我国总人口峰值大概出现在2040-2050,故C正确,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人口政策对我国人口的影响,结合上题,预计我国2025年后将会出现人口老龄化、劳动力逐渐不足及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有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和缓解人口老龄化等带来的问题,A正确,C错误。人口质量问题与受教育水平有关,B错;人口分布不均问题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D错,故选A。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 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宏观

15、格局不仅没有变化,反而“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结合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7. 影响图中乙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 地形B. 水资源C. 气候D. 矿产资源18. 图中甲省区面积广大,人口密度很小,却不能采取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其主要原因是A. 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发展水平较低B. 资源较为贫乏,不能供养太多人口C. 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小D. 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答案】17. B 18. C【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7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的乙地为我国的塔里木盆地,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其人口的分布主要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B正确。【18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低,应控制人口的增长。C正确。下图为某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