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1必修3.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300442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1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1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1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1必修3.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种群数量的变化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能力目标: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情感价值目标:探究培养液中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知识总结本节主要介绍了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和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即“J”型曲线和“S”型曲线),本节的重点内容在于通过探究活动建立种群增长模型。教材通过探究活动“建立种群增长模型”使学生真正认识一个种群,加深对种群数量变化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模型来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对于两种增长曲线需要掌握这两种曲线形成的条件和基本规律。种群数量的变化 合作与讨论1.澳大利亚野兔成灾,实际上是种群数量的变

2、化问题,那么种群的数量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我的思路: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等决定的。凡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的因素,都会引起种群的数量变化。这些因素有自然因素,如气候、食物、传染病等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现代社会中,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的是人类活动。2.生物数量的增长曲线呈现“J”型,那么出现“J”型曲线需要什么条件?又有什么规律?我的思路:生物生活在食物或养料充足、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的条件之下,生物数量的增长曲线就呈现“J”型,因为生活中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只有在理想的条件之下才会出现“J”型曲线。在理想条件下,如果某种生物的寿命只有

3、一年,每年只生殖一次,起始数量为N0,年增长率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为Nt=N0t,坐标图呈现“J”型曲线。3.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在一定时期内种群的增长大致符合“J”型曲线,达到一定程度就呈“S”型。那么“S”型曲线具有哪些特点呢?我的思路:由于受环境条件限制,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种群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K)后,数量就会停止增长,呈现“S”型曲线。“S”型曲线具有以下特点:开始时经过一个适应环境的停滞期后,即进入指数增长时期,种群密度增加,然后增长速度变慢,最后增量和减量相等,种群不再增长而达到最高密度的稳定期,这时种群的数量达到一个最大值。4.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4、有哪些?我的思路: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是由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决定的,所以凡是影响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的因素都可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如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等。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的作用是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这种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如传染病在密度大的种群中更容易传播,因而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就很大。又如,种内斗争在密度大的种群中更加剧烈,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也就更大。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通过反馈调节而实现的。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增强,使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加,从而使种群的增长受到抑制。当种群数量降低到环境容纳以下时,密

5、度制约因素的作用减弱,从而使种群增长加快。非密度制约因素。有些因素对种群数量起有限作用,但是作用的强度与种群密度无关,这些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如风、雨、雪、气温等都会对种群数量的变化产生影响,但是影响的大小是与种群密度无关的。5.种群数量是如何调节的?我的思路:(1)食物。旅鼠过多时,它们在草原上大面积的吃草,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结果食物缺乏(加上其他因素,如生殖力降低,容易暴露给天敌等)。种群数量从而减少,但数量减少后,植被又逐渐恢复,旅鼠数量也随着恢复过来。(如图47)图47(2)生殖力。生殖力受密度的影响,池塘内的椎实螺在低密度时产卵多,高密度时产卵少。(3)抑制物的

6、分泌。多种生物有分泌抑制物来调节种群密度的能力。蝌蚪密度高时产生一种毒素,能限制蝌蚪的生长,或增加蝌蚪的死亡率。在植物中,桉树有自毒现象,密度高时能自行减少其数量。(4)疾病、寄生物等是限制高密度种群的重要因素。种群密度越高,流行性传染病、寄生虫病越容易蔓延,结果个体死亡多,种群密度降低。种群密度降低了,疾病反而不容易传染了,结果种群密度逐渐恢复。(5)物理因素。其作用一般总是很猛烈的,灾难性的。例如,我国历史上屡有记载的蝗灾是由东亚飞蝗引起的。引起大蝗虫发生的一个物理因素是干旱。东亚飞蝗在禾本科植物的黄草地中产卵,如果雨水多,虫卵或因水淹或因霉菌感染而大量死亡,因而不能成灾,只有气候干旱蝗虫才能大量发生,所以我国历史上连年干旱时伴随虫灾。种群数量的变化 自主练习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 min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讨论:1.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72 h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 3.在一个培养基中,细菌的数量会一直按照这个公式增长吗?如何验证你的观点? 答案:1.n代细菌数量(N)的计算公式是:N=2n。2.72 h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N=2(723)。3.在一个培养基中,细菌的数量不会一直按照这个公式增长,因为培养基中的空间、营养物质、pH都会发生变化。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