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生态入侵 建立生物防治体系.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300436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警惕生态入侵 建立生物防治体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警惕生态入侵 建立生物防治体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警惕生态入侵 建立生物防治体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警惕生态入侵 建立生物防治体系.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警惕生态入侵 建立生物防治体系所谓生态入侵,就是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入侵,所造成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在我国3万多种高等植物种类中,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就有近百种。它们分布广,与本地植物竞争土壤、水分和生存空间,造成了本地生物种类的下降或灭绝。更有甚者,严重威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有些有毒植物造成当地牲畜死亡或生存力下降,同时还在气候、土壤、水分、有机物等方面产生连锁反应。解决外来植物生态入侵问题,封杀外来植物生态入侵刻不容缓。目前,被列入生物防治的重要目标杂草有水葫芦、水花生、飞机草、紫茎泽兰、薇甘菊和大米草等。其中有的杂草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水葫芦水葫芦(Ei

2、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Laub),又名凤眼莲、凤眼蓝,属雨久花科凤眼莲属,是目前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多年生水生杂草,是世界十大入侵植物之一。该草是浮水草本,多生于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甚至稻田中;有有性和无性繁殖两种繁殖方式,主要以匍匐茎无性繁殖,扩展蔓延速度极快,形成盖度为100%的单一群落;种子在水中的休眠期可达20年。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曾作为观赏或净化水质植物被引进,现广泛分布于40N(葡萄牙)到40S(新西兰)的许多国家,其中包括北美、亚洲、大洋洲和非洲的众多国家。水葫芦大约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曾于506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但因营养价值低,逐

3、渐失去其利用价值而被人们放弃,后逸为野生。近年来水葫芦在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苏、福建、浙江及河南南部等17个省市自治区迅速扩展蔓延,已大面积覆盖很多河道和湖泊水面,其中包括许多用于交通、商业、电力、灌溉和娱乐等方面的水体,带来严重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危害。水葫芦堵塞河道,影响航运,阻碍排灌,降低水产品产量,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甚至威胁周围居民和牲畜生活用水,年直接经济损失近80-100亿元,防治费用5-10亿元。云南昆明市市赖以生存的高原湖泊滇池内连绵1000公顷的水面上全部生长着水葫芦,由于水质污染和因此而导致的水葫芦的疯长,滇池内很多水生生物已处于灭绝的边缘。资料记载,60年代以前滇池主

4、要水生植物有16种,水生动物68种,但到80年代,大部分水生植物相继消亡,水生动物仅存30余种。人工打捞是目前的主要控制措施,生物防治和综合治理在浙江、福建进行了小范围实验,但应用面积和力度仍然不够。水花生水花生原产巴西,于30年代传入我国上海及华东一带,50年代后南方很多地区将此草作为猪饲料人为引种扩散种植,后逸为野生。现分布于20个省、市、自治区。据调查,仅四川的35个县,累积发生面积即达34.7万公顷,最高发生密度达339.6茎/平方米。水花生的发生环境有池塘、沟渠、稻田、蔬菜田、旱作物田、果园、河流、房前屋后、路旁地边等,常常形成单一的优势群落,覆盖水域或陆地。水花生对水稻、小麦、玉米

5、、红苕和莴苣五种作物全生育期引致的产量损失分别达45%、36%、19%、63%和47%。虽然生物防治有效地控制了南方水域中的水生型水花生,但陆地、农田中的湿生型和旱生型水花生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飞机草和紫茎泽兰飞机草是原产中美洲现对我国海南和西南各省尤其是西双版纳地区威胁最为严重的陆生植物。因传播速度太快,故名飞机草;因解放前后传入我国,故又称为“解放草”。现已广泛分布于海南、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的很多地区,并以很快的速度向北推移,目前飞机草和紫茎泽兰在我国的发生面积近3000万公顷。它们在其发生区总是以满山遍野密集成片的单优植物群落出现,大肆排挤本地植物、侵占宜林荒山、影响林木生长和更新

6、;并侵入经济林地,影响栽培植物生长;还堵塞水渠,阻碍交通。对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省宝贵的生物资源构成了巨大威胁,大批当地的野生名贵中药材因此失去了生存环境。目前国内以化学防治和人工防治为主,虽然进行了替代控制和生物防治研究,但没有得到实际应用。薇甘菊薇甘菊是原产于中美洲的菊科植物,印尼於1949年從巴拉圭引種,作為橡膠園土壞的覆蓋植物,到1987年已蔓延於整個印尼。在香港則早見於1919年1984年在深圳發現,目前已在深圳、東莞、內伶仃島等地廣泛出現,廣州、番禺、南海等地亦有發現并有迅速蔓延趋势。自90年代开始,该草从东南亚蔓延到香港及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并有向广西、云南、福建、浙江蔓延的趋势,

7、如不采取紧急措施,将对南方植被带来毁灭性灾难。例如,在7000多亩的内伶仃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80范围遭受薇甘菊的危害,造成灾害性危害的面积已达1200多亩,在这个自然保护区里生活着600多只猕猴以及穿山甲、蟒蛇等重点保护动物,这些猕猴依赖为生的香蕉、荔枝、龙眼、野生桔及一些灌木和乔木被薇甘菊大片覆盖,难以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它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危及到岛上的猕猴、红树林及鸟类生存,如不采取紧急措施,不但这些猕猴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着灭绝的威胁,这个国家级保护区也面临被毁灭的危险。大米草大米草(Spartina)是禾本科米草属几种植物的总称。我国大米草主要有四种,分别为大米草、互花

8、米草、大绳草和狐米草。大米草(S. anglica)、互花米草(S. alterniflora)是我国60-80年代分别从英美等国引进的用于保护滩涂的植物。30多年来,经过人工种植和自然繁殖扩散,在我国北起辽宁锦西县、南到广东电白共80多个县(市)的沿海海滩上均有生长。大米草的引进和大面积种植对我国一些沿海地区抵御风浪、保滩护堤、促淤造陆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带来了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近年来,大米草在一些地方也变成了害草,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危害。福建宁德地区于1980年开始引种大米草,83年在全区沿海乡镇大面积推广,但短短7年后,大米草便成了东吾洋这个以水产业闻名全国的“兰色宝库”的大祸害

9、。1990年,中国农牧渔业报最早报道了大米草在福建宁德地区的危害状况,发出了来自东吾洋的呼吁,仅在当时,东吾洋一带的水产业年损失就达1000万元以上。十年来,尽管宁德地区采取了人工割除、化学防治、综合利用等措施控制大米草,但收效甚微,控制速度远远赶不上大米草的繁殖蔓延速度,大米草发生覆盖面积越来越大,到1999年上半年已达13万多亩,大面积、高密度的大米草不仅没有起到人们事先预期的保护海堤、生产绿肥、用作饲料等目的,反而对当地的经济和生态带来了巨大灾难。主要表现在:(1)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使沿海养殖贝类、蟹类、藻类、鱼类等多种生物窒息死亡;(2)与海带、紫菜等争夺营养,使其产量逐年下降;(3)堵塞航道,影响各类船只出港,给海上渔业、运输业甚至国防(潜在危害极大)等带来不便;(4)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并诱发赤潮;(5)与沿海滩涂本地植物竞争生长空间,致使大片红树林消失,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用心 爱心 专心 121号编辑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