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焦作济源一中高一历史期末模拟5.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296944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焦作济源一中高一历史期末模拟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焦作济源一中高一历史期末模拟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焦作济源一中高一历史期末模拟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焦作济源一中高一历史期末模拟5.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5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牛耕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C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2明清时期,由于小农经营的制约、人口的增多、经营规模的缩小、农牧矛盾的发展等 因素,牛耕的普及程度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型(投入大量劳动力)”的 轨道上滑行。这表明明清时期A农业劳动 生产率出现停滞或下降 B国家在大力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不断松弛 D找到了彻底解决人地矛盾的办法3

2、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 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 取 决于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4宋代,在战国时期出现的租佃士地经营的方式日益普遍化;到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 步发展,土地租金被抬高,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这一变化 A反映了人地矛盾日益加剧 B是高产农作物推广的结果 C不利于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D是新生产关系产生的表现5“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此其分事也。”这是对中国 古代小农经济特征的描述。若对材料中省略的内容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最恰当的是A“

3、凡农之道,厚(气候)之为宝” B“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 C“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线)积纴(丝缕)”D“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6复活的兵团解说: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在统一后已按照“国标”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 化兵器。秦朝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以下分析正确 的是A有利于统一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 B说明了秦朝统一全国的原因C反映了秦朝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 D秦朝手工业生产的水平发达7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 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A中

4、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8明末清初,在景德镇常驻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瓷器的商人,他们按籍贯、按销地划 分共有八帮。其中以宁、绍、关、广四帮势力最大,其他如行商、水客和小商、小贩来去 频繁,无数可计。材料现象说明A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 B商帮出现于明初期C明代制瓷业利润非常高 D景德镇制瓷业发达9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唐宋时期,政府不仅不排斥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 相反,把手工业者和商人纳入国家专卖制度中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国家只在批发环节 上控制商品经营;明清时期,国家对盐实行专卖,其他

5、商品都可以自由经营。材料反映出A政府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政策 B政府对商业活动实行严格管理C民间贸易完全突破了官府的限制D政府对工商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调整10宋代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谚云“苏湖熟,天下足”,但到了明清时期,江汉平原成 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而太湖平原则出现了粮食不能自 给的情况。太湖平原的这一变化是由于A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B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C农业生产关系的改变 D农业生产人口的增加11清代学者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说“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 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一记载反映了A棉布已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6、 B棉花种植由边疆地区向内地扩展C棉纺织技术不断革新并日益推广 D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12史料记载我国农业税的征收始自公元前 594 年的“初税亩”,它含有极其重大社会变 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13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 12 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 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这 一现象突出反映当地A农业经济结构较合理 B农业生产受市场主导C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 D政府放弃重

7、农抑商政策14明代,农民越来越深的被卷入市场网络之中,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 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福建广东等地则利 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材料说明A明朝农业以专门化生产为主 B明朝农业的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C明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明朝农作物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15下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B租佃关系开始确立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6宋代军需物资的运输改变了过去或靠徭役、或靠军队自己解决的方式,交给商人转运。 商人只要将粮草送到军队指定的

8、地点,得到的报酬是官卖商品茶、盐、铁、香等的经营许 可证。这反映出A商人成为采办供应军需物资的主体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政府政策的调整C政府依靠商人解决军需物资的供应D政府因军事需要放弃商品官营政策17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 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18针对洋务运动,胡燏棻写道:“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 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则人人有争利之心。”胡燏棻认为洋务运动的出路在于A学习西方先进政

9、治制度B大力发展民营企业C培养中国自己的建设人才D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19李鸿章在对开平矿务局招商简章的批示中指出:在用人上,“各厂司事人等,应 于商股内选充,不得引用私人”;在财务上,“煤铁钱银出入,即派司事随时登注流水簿, 每月一结,每年总结。”这一批示表明洋务运动A生产经营不计较成本B开近代中国机器生产的先河C采用近代方式管理企业D通过官商合股兴办军事工业2014 世纪末,欧洲市场的利息率为 20%到 30%,而到了 16 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 个数字的一半;到了 18 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 3%以下。上述历史现象A促使了欧洲物价的急剧下降B加快了西欧社会性质的转变C导致了世界贸易

10、中心的转移D提高了封建地主的社会地位2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 椒的年均进口量,由 210 吨增加到 7000 吨之多”。材料主要反映了新航路开辟A开始了殖民扩张 B引起了价格革命C引起了商业革命 D推动了白银流通221624 年英国制订垄断法,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给发明专利予以肯定。有 学者指出,英国若无 1624 年的垄断法,那么“18 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 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出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专利制度推动了技术创新 B政府利用法

11、律保护个人的权益C垄断法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垄断法推动垄断资本主义产生23英国 18 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 1816 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 年,工厂 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 146 上升到 272,利物浦由 21 上升到 348。导致上述 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环境严重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24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一文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 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故该 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A我国传统

12、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25有研究表明,在 1842 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 农村领导城市。1842 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 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1842 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 实质问题是A经济结构的变动 B城市化水平提高C农村经济的凋敝 D城乡差距的扩大26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大企业时代到来。恩格斯说:“由单 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愈来愈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 看

13、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 性也没有了。”对上述材料的准确理解是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已成了计划经济 B垄断组织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垄断组织消灭了私人生产 D垄断组织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7英国工业革命后,统治阶层中普遍流行的看法是,谁拥有财富就证明谁有能力;谁处 于贫困状态,只说明他懒惰无能。贫穷被看成是个人的事,国家和社会与此无关。该主张 体现了A重商主义 B自由主义 C社会主义 D凯恩斯主义28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工业革命后发生的世界市场使“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 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作者主要在说明工业举命 A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B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成熟 C形成了东方原料、西方产品的基本格局 D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进步扩大29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 1872 年 2 月 17 日到 3 月 28 日,短短 39 天,洛克 菲勒一口气吞并了 22 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 48 小时内,连续买下了 6 家炼油厂1898 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