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上海卷解析.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294489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上海卷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上海卷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上海卷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上海卷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上海卷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 化学试卷本试卷分为第卷(第14页)和第卷(第510页)两部分。全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卷 (共66分)考生注意: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2B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2第卷(122小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涂写在试卷上,涂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23 Mg-24 Al-27 S-32 V-51 Cr-52 Mn-55 Fe-56 Cu-64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w.w.w.k.s.5.u.c.o.m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 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C利用潮汐能发电 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答案:B【解析】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只能降低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增大化石燃料的用量,从而增大能量的消耗,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故选B项。2以下表示氦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最详尽的是A:He B C1s2 D答案:D【解析】A项只能表示最外层电子数,B项只表

3、示核外的电子分层排布情况 ,C项具体到亚层的电子数,而D项包含了电子层数、亚层数以及轨道内电子的自旋方向,故该项正确。3有机物的种类繁多,但其命中是有规则的。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A项应为正己烷,B项没有指明双键的位置,D项应注明氯原子的位置。4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 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幕布的质量增加 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 B C D答案:C【解析】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能降低火焰温度,并且分解产物氯化氢和氨气能隔绝空气,均破坏了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故能使幕布不宜着火。5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w.w.w.

4、k.s.5.u.c.o.m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答案:C【解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表现为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在反应前后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故C项错。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6下列实验装置不适用于物质分离的是答案:D【解析】A项可用于互不相溶液体的分离,B项可将容易升华的物质分离出来,C项可用于降温结晶。D项并非蒸馏分馏操作示意图,只有当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时才能用于沸点不同物质的分离。7在下列变化大气固氮硝酸银分

5、解实验室制取氨气中,按氮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大气固氮是指在放电条件下将游离态的氮气转化为一氧化氮的过程,氮元素被氧化。硝酸银分解过程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实验室制氨气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项正确。8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正确的是w.w.w.k.s.5.u.c.o.mA熔点: B水溶性:C沸点:乙烷戊烷丁烷 D热稳定性:答案:D【解析】一般地,原子晶体熔点很高,离子晶体熔点较高,分子晶体熔点较低,A项错。二氧化硫的溶解度大于硫化氢,B项错。随着碳原子数增多,烷烃的沸点升高,故C项错。非金属元素的得电

6、子能力越强,即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D项正确。9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 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迷迭香酸属于芳香烃 B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9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迷迭香酸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取代反应和酯化反应D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含5mol 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答案:C【解析】烃是指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迷迭香酸中含有氧元素,故A项错。1分子迷迭香酸中含2个苯环,1个碳碳双键,最多能和7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项错。1分子迷迭香酸中含有3个酚羟基,1个羧基,1个酯基(1mol酯基水解消耗2mol),最多能和6mol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7、D项错。109.2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重水中,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A0.2mol中子 B0.4mol电子C0.2mol质子 D0.4mol分子答案:C【解析】9.2g金属钠可以与重水反应生成0.2mol氢气,这样的0.2mol氢气含有0.4mol中子,0.4mol电子,,0.4mol质子和0.2mol分子,故C项正确。11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右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不能用水浴加热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答案:C【解析】该酯化反应需要的温度

8、为115125,水浴的最高温度为100,A项正确。长导管可以起到冷凝回流酸和醇的作用,B项正确。乙酸丁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容易发生水解,C项错。在可逆反应中,增加一种反应物浓度可以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D项正确。12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等于0.1NAB常温下,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C分子数为NA的CO、C2H4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质量为28gD3.4中含NH键数目为答案:B【解析】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A项错。由碳酸根离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可知,水解引起阴离子数目增多,B项正确。C项没有指明条件,22.4L并不一

9、定是1mol,但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28g是正确的,故C错误。1分子NH3中含3个NH共价键,3.4g氨气中含NH数目为0.6NA ,D项错。13右图装置中,U型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C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D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答案:B【解析】a为中性环境,发生吸氧腐蚀,氧气被消耗,气体压强减小;b中酸性较强,发生析氢腐蚀,有氢气放出,气体压强增大,所以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高右低,故B项错。14根据以下事实得出的判断一定

10、正确的是w.w.w.k.s.5.u.c.o.mAHA的酸性比HB的强,则HA溶液 pH比HB溶液的小B和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原子的核电荷数比B原子的大CA盐的溶解度在同温下比B盐的大,则A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盐溶液的大DA原子失去的电子比B原子的多,则A单质的还原性比B单质的强答案:B【解析】A项中由于两种酸的浓度不知,无法比较pH大小,故错误。C项没有限定是饱和溶液,C项也错误。单质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难易有关,与数目没有必然关系, 故D错误。15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关系如右图。反应中镁和铝的A物质的量之比为3:2 B质量之比为3:

11、2C摩尔质量之比为2:3 D反应速率之比为2:3答案:A【解析】由图象可知,两个反应中生成的氢气一样多,说明两种金属提供的电子数目一样多,则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质量之比为4:3,故A项正确,B项错误。 镁、铝的摩尔质量之比为8:9,C项错。由图象镁、铝与硫酸反应需要的时间之比为2:3,则二者的速率之比为3:2,D项错。16物质的鉴别有多种方法。下列能达到鉴别目的的是用水鉴别苯、乙醇、溴苯用相互滴加的方法鉴别和溶液点燃鉴别甲烷和乙炔A B C D答案:B【解析】苯、溴苯不溶于水,当二者与水混合时,苯在上层,溴苯在下层,乙醇和水互溶,能达到鉴别目的。Ca(OH)2和NaHCO3相互滴加的

12、反应方程式虽然不同,但现象都是生成白色沉淀,所以达不到鉴别目的。甲烷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乙炔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并且伴有浓烟,能达到鉴别目的。17根据右表提供的数据,判断在等浓度的、混合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BC D答案:A【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H2CO3的酸性大于HClO,HClO的酸性大于HCO3-的酸性,则ClO-的水解程度大于HCO3-,故A项正确, B项错误。根据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判断,C项和D项等式右边都漏掉了CO32-的浓度,故均错误。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

13、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1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与溶液反应: B溶液吸收气体: C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氨水: D等体积、等浓度的稀溶液与稀溶液混合:答案:BD【解析】A项不符合反应配比,该反应中H+和OH前的化学计量数都应该是2,故该项错。Al(OH)3不溶于过量的氨水,故C项错误。19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均为正值): 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w.w.w.k.s.5.u.c.o.m A B生成物总能量均高于反应物总能量 C生成1molHCl气体时放出热量 D1mol HBr(g)具有的能量大于1mol HBr(l)具有的能量答案:AD

14、【解析】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B项错。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2mol氯化氢放出的热量才是Q1, C项错。物质在气态时具有的能量一般高于液态和固态时,故D项正确。20对于常温下pH为1的硝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lmL稀释至100mL后,pH等于3 B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为13的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C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与水电离出的之比值为。 D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是pH为3的硝酸中水电离出的的100倍答案:AB【解析】硝酸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稀释100倍,pH增大2,A项正确。硝酸电离出的c(H+)为0.1 mol/l,与水电离出的c(H+)为1013 mol/l,二者之比应为1012,C项错。pH为3的硝酸中水电离出的c(H+)为10-11mol/l,故D项的比值应为1:100,D项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