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物理综合复习精品之光学试题 浙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9252589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中考物理综合复习精品之光学试题 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中考物理综合复习精品之光学试题 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中考物理综合复习精品之光学试题 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中考物理综合复习精品之光学试题 浙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中考物理综合复习精品之光学试题 浙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中考物理综合复习精品之光学试题 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中考物理综合复习精品之光学试题 浙教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冲击2020中考物理综合复习精品之光学(一)光的直线传播1. 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要会利用光的这种性质解决、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应用以上规律可以推算出距离。3. 用实际例子来证明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二)光的反射1. 光射到物体表面上的时候,有一部分光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利用以上的规律解决控制光路的问题,达到理

2、论联系实际的目的。3. 光射到任何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光在平滑表面上的反射叫镜面反射;光在粗糙不平的表面上的反射叫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根据两种不同反射特点,解释一些现象,说明它们的简单应用。(三)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利用以上特点画平面镜成像图、确定平面镜位置,通过光源的虚像找入射点、确定平面镜所成虚像的观察范围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四)光的折射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3、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但总是小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应用以上知识解决平板玻璃侧移、三棱镜偏折、透过不同介质观察物体位置等问题。(五)透镜透镜有两类: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需要掌握三条特殊光线的光路。(六)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及应用表物距()像距()像的性质应用大小倒正虚实无限远极小光斑测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等大倒立实像1. (测)2. 最小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无限远1. 平行光源2. 测同侧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掌握凸

4、透镜成像的规律,并会利用它们来判断像的性质、虚实分界点、倒正分界点及放大还是缩小分界点;判断物体移动速度与像的移动速度之间关系;判断焦距;判断变化。【典型例题】例1 如图1所示,AB为一条从空气射向玻璃与空气界面时的一条反射光线,请你完成光路并指出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入射角、反射角要准确,折射光线画出大致方向)。图1解析:本题综合反射和折射的知识。要画反射现象的光路,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先找出虚像位置可使问题简化,此处无光源,无虚像,可在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虚拟一个虚像,再找出对应的虚拟的物,问题就解决了,在作出了反射光路基础上,再根据折射规律画出折射光线。答案:将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在延

5、长线上任取一点,过作界面垂线交界面于O点,截取。连接SA、SA就是入射光线,过A作直线垂直界面即为法线,然后过A点作出折射角比入射角小的折射光线AC。如图2所示,为入射角;为反射角;为折射角。图2方法提炼:作光路图时,有时虚拟一个物体的像可使解题过程简便,在折射现象里,光从空气(或真空)到介质,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光从介质到空气(或真空),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入射角为0时,入射角等于折射角)。例2 有一光源放在平面镜前,经平面镜得到两条反射光线,如图3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确定光源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图3解析:要找到光源位置,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找到像的位置根据对称性就能求出光源位置,而像

6、的位置可由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得到。答案:反向延长两条反射光线交于S,是S的像,过作直线垂直于平面镜交平面镜于O点,截取找到S点,如图4所示,S即为所求的光源位置,再将光源与两条反射光线连接起来完成光路图。图4易错分析:解此题是用的一种逆向思维方法,虽逆向思维,还是离不开平面镜成像特点。这类反射光路问题,简便的方法就是找到虚像,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若直接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也可,但要繁琐许多。例3 如图5所示,用自制的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有( )A. 薄膜上出现的像是倒立的B. 薄膜上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C. 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薄膜,烛焰的

7、像更明亮D. 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薄膜,烛焰的像变小图5解析:针孔照相机的针孔很小,烛焰上部的光通过小孔直射到薄膜下部,烛焰下部的光通过小孔直射到薄膜的上部,成的像是倒立的,烛焰和薄膜离小孔的距离不同,像可以是缩小的,也可以是等大或放大的,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薄膜,像距变大,像也变大,但像变暗,向前推动薄膜,像距变小,像变小,像就更明亮些。答案:ABD拓展延伸:对本题如果分析不全,很容易漏选D,对针孔照相机,要弄懂其原理,原理弄懂了,关于它的各种说法就能辨别真伪了。例4 为什么从圆形玻璃鱼缸的上方看水显得浅?从旁边看鱼显得大?把鱼缸放在阳光下,为什么鱼缸的影子里有个较

8、亮的光斑?解析:要学会联想法,鱼缸中间凸起,使我们想到鱼缸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用凸透镜解释缸中鱼变大,在太阳下有光斑就不困难了。答案:从鱼缸上方看鱼缸,鱼缸底上的光通过水射向空气发生了折射,故看起来显得浅;从旁边看,凸形的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金鱼游到鱼缸边附近时,处在这个凸透镜的焦点之内,凸透镜起放大镜的作用,我们实际上看到了金鱼的放大的虚像,鱼缸在太阳光下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会聚点处形成一个较亮的光斑。找出规律:凡是联系实际的题,我们要善于将实际情况与一些物理模型进行对比,看它是否符合某一物理模型的特征;找到了物理模型,就能用物理原理来解释现象了。例5 如图6所示,OC,OD

9、是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发生折射的光的传播路线,EF是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N为法线,图中A侧物质是 ,B侧物质是 ,入射角是 ,折射角是 ;在图中标出光线方向并画出反射角。图6解析: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OC与法线的夹角是50,OD与法线的夹角是,所以较小的角为折射角,因此可判断A侧物质是玻璃,B侧物质是空气,入射角为50,折射角为25,由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50。答案:玻璃;空气;50;25光路图如图7所示。图7方法提练:本题找出哪是玻璃哪是空气是解题的关键,可以用假设法也可用分析法解本题。例如假设DO是入射光线,则入射角为25,折射角为50,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与题意矛

10、盾,故只能是CO是入射光线,利用结论“光从空气(真空)到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介质到空气(真空),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题往往是奏效的。例6 如图8所示,由A点发出一束激光在液面MN上的O点发生反射,反射光线的光斑射到B点,由于液面高度发生变化,反射光斑由B移到C点(B和C是屋顶上的两点),试用作图法画出液面变化的高度。图8解析:由于液面上升或下降,A点虚像不好确定,所以不好找虚像。根据题意,入射光线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由于液面总是水平的,故入射角不会改变,由反射定律,反射角也不会改变,所以液面改变后,反射光线的方向应当与BO平行,根据这一思路,就很好作图了。答案:过C点作BO的平行线交A

11、O的延长线于,过作MN的平行线,与MN的距离就是所求的h,如图9所示。图9方法提练:分析题意,要善于找出哪些是不变的,哪些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从中找出便于作图的元素,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例7 如图10所示,请根据光线的传播情况,在方框内画出合适的一个光学元件,并完成光路图。图10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光学“黑匣”问题,它要求我们根据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判断方框内的光学元件的种类,并画出光路图,对于A图,平行光变成会聚光,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可判断出A框中是凸透镜,对于B图,是两条可相交的光线变成平行光,我们知道,会聚于凹透镜虚焦点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轴射出,若根据这一思路画出图来,应当如

12、图11所示,结果两条光线之间的距离不能达到要求,且上面的光线不能到达下边射出,下面的光线也不能到达上边射出,由此想到方框内不能是凹透镜,那就只能是凸透镜了。进一步想到,两条入射光线只有相交于凸透镜焦点,再分散射向凸透镜,其出射光线恰好能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能满足本题要求,问题解决。图11答案:如图12所示。图12方法提炼:解答此类题目一是要熟悉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规律,二是要注意入射光线和相应的出射光线的位置和方向,而第二点是往往容易忽视的,结果会导致选错元件,会聚光射向方框,但不等于射到透镜上的光一定是会聚光,可能是会聚光,也可能是会聚后的发散光。例8 如图13所示,有一束光线射入杯中,在杯底形

13、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 )A. 向右移动 B. 向左移动 C. 不动 D. 无法判断图13解析:往杯中加水,光射到水面上,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在杯底形成的光斑随之向右移动。答案:A易错分析:若误认为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光斑不动,就错误了,当折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时,折射光线是向右移动的一些平行光线。如图14所示。图14例9 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距凸透镜35cm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A. 放大的 B. 缩小的 C. 等大的 D. 虚像解析:根据题意,由于是在屏上成像,肯定是实像;又由于像距大于物距,说明物体处于1倍焦距到

14、2倍焦距之间,所以成的像是放大倒立实像。答案:A方法提炼:凸透镜成像问题中,在屏上成像,肯定是实像,虚像只能用眼看到。在成像问题中,不管是平面镜、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组合光具除外),只要是虚像,必是正立的,实像必是倒立的,凸透镜(或凹透镜)成像,像距大于物距,必是放大的像,物距大于像距,必是缩小的像,这些结论对快速解题有很好的作用。【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一. 单项选择题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小B.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C.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2. 关于SARS病毒传播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5、 )A. 它通过光线传播,看一下非典病人就会被传染上B. 跟非典病人打电话,就会被传染得病C. SARS病毒通过飞沫、水等传播D. 只要不跟非典病人握手,就不会被传染上SARS病毒3.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 不透明的物体被光线照射时,后面形成影子B. 日食、月食的形成C. 平静的湖面上看到山的倒影D. 晚上探照灯的光束照到很远4. 潜望镜观察到的像是下列情况的哪一种( )A. 正立缩小的实像B. 正立等大的实像C. 倒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等大的虚像5. 晚上在水平面上铺上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 )A. 镜面、白纸都是亮的,因为都有光的反射B. 镜面、白纸都是暗的,因为侧面没有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