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环境保护学案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252477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通用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环境保护学案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课标通用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环境保护学案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课标通用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环境保护学案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标通用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环境保护学案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通用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环境保护学案 1.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保护考纲展示1.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4.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5.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考点一环境污染问题1 水污染及其防治类型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污染过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

2、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积累造成人、畜伤害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污染来源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表现陆地水体: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海洋水体:称为“赤潮”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续表类型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危害水体中植物死亡;鱼类死亡;湖泊演变为沼泽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危害人、畜身体健康石油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生物的

3、毛、皮丧失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阻碍海藻光合作用;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防治措施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工业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防止石油泄漏2.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其危害主要类型 成因 危害酸雨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森林;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光化学烟雾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刺激

4、性的浅蓝色烟雾烟雾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温室效应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和自然灾害加剧等可吸入颗粒物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燃煤烟尘、建筑工地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且缺乏标准或不达标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3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1)固体废弃物的分类与危害(2)城市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处理方法 优势

5、 缺点填埋法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低,可处理所有种类垃圾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成污染的潜力大续表处理方法 优势 缺点堆肥法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病原菌杀死,使垃圾变成有机肥无法处理不可降解垃圾,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焚烧法(热处理)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消灭各种病原菌体耗资巨大,设备投资大;焚烧后所剩10%的灰烬是难以处理的部分;大气污染严重目前,世界上应用较普遍的是填埋法。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垃圾填埋和焚烧两种方法。垃圾越境转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尤其是有毒危害废弃物的数量、种类在日益增多,而人类对它们的处理技术水平和能力却非常有限。因此,在一些国家,累

6、积的废弃物已失去控制,大量运往发展中国家。4土壤污染及其防治(1)土壤污染的成因与危害(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3)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1(2016全国新课标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7、。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解析:影响应包括对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生物等方面)的影响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两大方面。在本题中,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水文(比如养殖过程中渗漏,导致地下淡水所含的盐分增多)、土壤(地下淡水所含的盐分增多及高盐度废水在地表的排放,均导致相关区域土壤盐碱化)和生物(水质和土壤的变化将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的影响;对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领域,包括种植业和渔业;对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质的变化和生活环境的变化。2

8、.(2016全国新课标甲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 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答案: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解析:快递外包装容易产生资源浪费、

9、环境污染等问题。可从推广快递外包装材料的环保化、减量化及实行废弃外包装的分类回收等角度提出解决措施。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分析(1)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例如,赤潮产生的原因: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使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适宜的水温、盐度等环境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域容易发生赤潮。(2)同一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下面以我国长江南、北地区的酸雨危害为例进行比较:地区危害 形成原因长江以南大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形成;多丘陵、盆地地形,且风速小,不利于酸性气体

10、的扩散;土壤呈酸性,因而大气中的灰尘也呈酸性,无法中和酸性气体长江以北小降水少,不利于酸雨的形成;地形平坦,风力较强,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灰尘也呈碱性,可以中和部分酸性气体(3)针对造成污染问题的成因采取相应措施:不同的污染问题成因不同,采取的措施也应不同,只有针对具体造成污染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一般来讲,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污染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考点二生态环境问题 1.主要生态环境资源及其保护(1)森林的生态效益及毁林的危害森林

11、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草地退化的原因a自然原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b人为原因:是最主要原因,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滥采滥挖等。在我国,鼠害和虫害也是重要原因。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保护草地a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强经济发展。b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 (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湿地的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湿地减少的原因 湿地的减少既

12、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如下图所示: 保护湿地: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4)物种灭绝及保护 灭绝的原因 a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b人为原因: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保护措施 a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b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2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的分布、形成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生态问题主要分布区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措施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森林火灾等

13、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过度放牧、垦殖气候干旱、降水减少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续表生态问题主要分布区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措施湿地萎缩三江低地、湖滨、海滨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土壤侵蚀(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东南丘陵人口稠密、过垦严重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土地荒漠化西

14、北、华北半干旱区过牧严重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2015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1)特点:湿地面积减少。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 (2)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解析: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湿地面积随着人口、耕地面积的增加而减少,主要是人类大量开垦湿地作为耕地、建设用地的结果。第(2)题,保护湿地的措施主要有退耕还湿、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每一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针对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可以判断该地区容易出现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生态问题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多与区域特征有关),也有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造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