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考实验题精选精练 .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249638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高考实验题精选精练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化学高考实验题精选精练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化学高考实验题精选精练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高考实验题精选精练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高考实验题精选精练 .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年化学高考实验题精选精练1、在一定条件下用普通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可以得到铁的氧化物。该氧化物又可以经过此反应的逆反应,生成颗粒很细的铁粉。这种铁粉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在空气中受撞击或受热时会燃烧,所以俗称“引火铁”。请分别用图535中示意的两套仪器装置,制取上述铁的氧化物和“引火铁”。实验中必须使用普通铁粉和6molL-1盐酸,其它试剂自选(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加热设备等在图中均已略去)。填写下列空白:(1)实验进行时试管A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烧瓶B的作用是_;烧瓶C的作用是_;在试管D中收集得到的是_。(2)实验时,U形管G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长颈漏斗H中应加入_

2、。(3)两套装置中,在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是(填该仪器对应的字母)_。(4)烧瓶I中发生的反应有时要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其目的是_。(5)试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6)为了安全,在E管中的反应发生前,在F出口处必须_;E管中的反应开始后,在F出口处应_。1、本题的正确答案如下:(1)普通铁粉(或铁粉);作为水蒸气发生器(或用来产生水蒸气);防止水倒吸(或用作安全瓶);氢气。(2)固体NaOH(或碱石灰、CaO等碱性固体干燥剂); 6molL-1盐酸。(3)A,B,E。(4)加快氢气产生的速率。(5)Fe3O4+4H2 3Fe+4H2O(6)检验氢气的纯度;点燃氢气。2、利用H2还原C

3、uO的实验可以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从氢气发生器中导出来的气体中含有少量H2S、HCl、H2O,还原CuO之前必须除去。还原氧化铜时产生的水可用无水CaCl2吸收。进行此测定实验可以从下图中选取必要的仪器: 序号仪器请回答: (1)实验时气流方向从左向右,上述必要仪器的导管连接的顺序为_。 (2)实验前后测定的有关数据如下:实验前氧化铜质量为ag,无水CaCl2和U型管的总质量为bg;实验后测得装置的总质量为cg,如果实验过程中H2为足量,且反应进行得很完全,则计算Ca相对原子质量x的数学式为_。 (3)下列实验操作对x值有什么影响?从下列选项中选取适当答案回答: A、无影响 B、偏大 C、偏

4、小 D、不能肯定 用未经干燥的H2还原CuO_; 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H2,后熄灭酒精灯_。 (4)用H2还原CuO时,加热氧化铜和停止加热的正确操作方法是_。 2、(1)E接D,C接A,B接F,G接J(或K)(2)x16/a18/(c b) (3)CA(4)加热CuO之前应先通H2,将反应管中空气排净后再加热CuO停止实验时应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H2至反应管冷却至室温,再停止通H2。3、现有药品W克(W1)锌片,稀H2SO4无水硫酸铜、氧化铜和水,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实验装置,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粗略测定锌原子量。(假设环境为标准状况)(1)应选用的装置是_(2)所用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接口

5、字母)_(3)操作中,怎样加放试剂以保证不漏出氢_(4)用实验所测的数据,写出计算锌的原子量的数学式。3、(1) (2)G接F E接J(3)先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能没过锌片),将试管倾斜,小心地将锌片贴在试管壁上,塞好胶塞,连好装置,再将试管直立,使锌与稀H2SO4反应。(4)设收集H2 VmL(标准状况),Zn的原子量为xH2SO4+Zn=ZnSO4+H2 x 22.4L W V10-3Lx=4、用下图所示仪器装置制取H2,再用H2还原CuO,最后根据CuO质量的减少和无水CaCl2质量的增加来测定水的质量组成。 请回答: (1)如果制得H2从左向右流向时,上述仪器的连接顺序

6、是a接_,_接_,_接_,_接_(碱石灰)。 (2)实验装置里最后连接盛放碱石灰干燥管的目的是_。 (3)装入药品后进行实验,有下列的步骤:正确操作的步骤是_打开A的活塞;点燃C处酒精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活塞,停止产生H2;等CuO变红后撤去酒精灯;通入H2,使C中的物质冷却;称量C管和D管的质量。 (4)若测得的原质量为wg的硬质玻璃管C,反应后质量变为mg;U型管实验后质量增加ng,则水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比可表示为_。 (5)若实验中有部分CuO被还原为红色的Cu2O,对实验的影响为_(偏大、偏小、无影响)。 4、(1)a接g2,g1接e2,e1接c2,c1接d1,d2接h2(2)

7、防止无水CaCl2吸收空气中水蒸气,增大测定误差。(3)、 (4)n (w m)(w m)(5)无影响 5、为探究苯与溴的取代反应,甲用右图装置I进行如下实验:将一定量的苯和溴放在烧瓶中,同时加入少量铁屑做催化剂,35分钟后发现滴有AgNO3的锥形瓶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即证明苯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1)装置I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中离子方程式为_。(2)中长导管的作用是_。(3)烧瓶中生成的红褐色油状液滴的成分是_,要想得到纯净的产物,可用_试剂洗涤。洗涤分离粗产品应使用的最主要仪器是_。检验产物已纯净的方法是_。(4)甲做实验时,乙观察到烧瓶中液体沸腾并有红棕色气体从导管口逸出,提出必须先除去

8、红棕色气体,才能验证锥形瓶中的产物。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原因是_。该红棕色气体会干扰反应产物的验证,请说明干扰的原因并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表示:_。(5)乙同学设计右图所示装置,并用下列某些试剂完成该实验。可选用的试剂是:苯、液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四氯化碳。a的作用是_。b中的试剂是_。比较两套装置,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5、(1) ;Ag+Br=AgBr(2)导气,冷凝回流 (3) 、Br2,稀NaOH溶液,蒸馏水。分液漏斗。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液,加入稀HNO3,再加入AgNO3溶液,溶液不浑浊说明产品已洗净。(4)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和白粉加入的量不适当,会使液溴挥发。挥发的液

9、溴溶于水,生成HBr,与AgNO3反应生成AgBr沉淀,因而无法确定HBr是否 与Br2取代反应的产物。Br2+H2O=HBr+HBrO HBr+AgNO3=AgBr+HNO3 (5)a是安全瓶,防止倒吸,b中度剂是苯或四氯化碳。装置的优点控制反应进行 防止倒吸 排除液溴的干扰 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环境6、1820年,德贝尔钠首次使用MnO2作催化剂加热分解KClO,制备O2,当时就发现气态产物有异常气味,后来证明是因为其中含少量Cl2的O(臭氧)等杂质。已知O的氧化性比O2强,且与还原剂反应时通常生成O2。碳酸钴(CoCO)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可表示为: 现利用如下实验装置测定固体CoxOy

10、的组成。 请填写下列空白。 (1)E装置中U形管内填充的试剂是_。(填选项的标号) A、五氧化二磷 B、无水氯化镁 C、无水硫酸铜 D、碱石灰 (2)若实验装置中,接口a与b直接相连,而不用B、C装置,会导致测定结果产生偏差,其原因是_。 (3)B洗瓶内所盛的物质可以是_。(填选项的标号)。A、NaOH溶液B、饱和NaHCO溶液C、淀粉溶液D、KI溶液(4)实验结束时,若先撤去A装置的酒精灯,会引起_。 (5)碳酸钴完全转化为褐色的CoxOy后,称得E管增重4.4克,D管内残留物的质量是8.3克,据此可以推知褐色物质(CoxOy)中xy=_。 6、(1)D; (2)生成的少量Cl2及水蒸汽被碱

11、石灰吸收,D管中将生成部分钴的氯化物; (3)AD; (4)装置B内的液体倒流,致使试管破裂;(5)23。 7、有一Na2CO3样品,其中只含Na2CO310H2O和NaHCO3,为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需做实验,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请填写下列空白:(1)应选用的装置是(只写装置的标号):_,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接口的字母)_。(2)写出在实验测定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实验过程中当_时,即可停止加热。(4)停止加热时,正确的操作是_。(5)实验装置中盛碱石灰的U型管的作用是_。(6)若取wg样品

12、实验,经测定wg样品在加热时,可得agCO2,则wg样品中所含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7、(1)、连接顺序;B接F,E接H,G接I(或K)(2)2NaHCO3Na2CO3+H2O+CO2CO2+Ba(OH)2=BaCO3+H2O(3)当样品受热不再有气体产生时(4)先将连接B与C的胶皮管卸下之后,再撤酒精灯。(5)防止Ba(OH)2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而使实验准确度受影响。(6)(53(11w-42a)/143w)100%8、有一包含有氧化镁的碳酸钙粉末,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实验,用测定氧化镁质量的方法测定混合粉末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你根据他们设计的下列操作步骤进行补充,并回答有关问题。称取3.3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缓慢滴入60mL3.0molL-1的盐酸。滴加盐酸过程中,锥形瓶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加入_。称量一张滤纸(其质量为W1g)安装过滤器,过滤。过滤时,某同学操作不慎,使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该同学发现后,应采取的措施是_。 _,目的是_。取滤渣连同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