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244829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徽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徽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在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两宋时期,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这种现象说明A. 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 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C. 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 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答案】D【解析】“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说明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D正确;A中开始打破说法绝对;B是五代时期已经开始;C中没有提及生态破坏信息。2.古代中国新统一的王朝通常会编写前朝的历史,既是对前

2、朝的“盖棺论定”。也表明对前朝正统的继承。元朝在修前朝历史时,为确定奉哪个朝代(金、辽、宋)为正朔,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元朝统治者将金、辽、宋均奉为正朔。据此推断,该举措A. 消除了意识形态对政治的影响B. 有利于推动元朝的政教合一C. 打破了传统的中原中心观念D. 激化了帝国内部的民族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最后元朝统治者将金、辽、宋均奉为正朔”可以看出该举措打破了传统的中原中心观念,故C项正确。A项中的消除说法绝对化,排除。该举措促进元朝政教分离,故B项错误。该举措有利于民族融合,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查元朝民族政策改革。解题的关键是对“最后

3、元朝统治者将金、辽、宋均奉为正朔”的分析理解。本题考查对元朝民族政策改革及其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明中后期人们对理学出现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在批判宋明理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提留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这股“思潮”A. 取代理学成为主流B. 反映资产阶级诉求C. 使得儒学焕发生机D. 触发思想解放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继承,一定程度上发展了理学,使儒学焕发了生机,故选C项;这股“思潮”最终并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故排除A项;该“思潮”是对传统理学

4、的批判继承,不是资产阶级的诉求,更没有触发思想解放,故排除BD项。4.仲伟民在茶叶与鸦片一书中认为:(鸦片战争前)与中国人沉迷于鸦片迷雾之中萎靡不振、日趋堕落相反,茶叶成为英国人日常必需消费品,英国人痴迷于茶叶清香、提神的功效。“一杯甘甜温热的茶可以让人心情舒畅,重新恢复精力。在以人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时代,一杯美好的茶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的重要推动力,”这种比较,最能说明的是A. 中英两国传统文化对各自前途的影响力B. 英国工业革命推动力C. 中英两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D. 中国茶叶出口的起源【答案】C【解析】【详解】吸食鸦片不能说是传统文化,A项排除;工业革命的推动力从根本上是资本主义经济

5、的发展,依据材料饮茶提神虽有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不能称之推动力,B项排除;吸食鸦片与饮茶对两国人的精神风貌造成截然不同的影响,一个是萎靡不振,一个是成为工作的重要推动力,这种不同的精神风貌在全球化已经展开的时代,必将影响两国相互交往的角色和地位,所以,C项正确;中国茶叶出口起源虽所学知识没有明确告知,按常理应是由近及远的,不应最早出口到英国,D项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鸦片战争前)与中国人沉迷于鸦片迷雾之中萎靡不振、日趋堕落相反,茶叶成为英国人日常必需消费品,英国人痴迷于茶叶清香、提神的功效”“在以人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时代,一杯美好的茶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的重要推动力”,联系所学工

6、业革命的影响和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背景分析解答。5.社会的相对稳定、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升、新式海军的建成等,给晚清当政者及相当一批人造成“中兴”之感。中国近代的这一场“中兴”A. 实践了“实业救国”的思想B. 得益于清政府的政治改革C. 避免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D. 发展中酝酿着更大的危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关键词语“大机器生产”“新式海军”等,可以判断出这一场“中兴”是指洋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是“中体西用”并未解决根本问题,西方列强侵华的脚步没有停止,并在之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表明“中兴”在发展中酝

7、酿着危机,故答案为D项。洋务运动实践的是“中体西用”思想,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想开始盛行,排除A项;洋务运动主要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等领域,并未进行政治改革,排除B项;洋务运动并未避免中国被瓜分的命运,使中国避免被瓜分命运的是中国人民的反抗,排除C项。【点睛】洋务运动旧称“同光中兴”。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反而掩盖了深刻的危机。6.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

8、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 “自我疗伤”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B. “开颅洗脑”确立起了民主科学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C. “猛药重治”是变革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D. “温药治疗”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分别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温药治疗”是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故D项正确;“自我疗伤”是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故A项错

9、误; “开颅洗脑”指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新文化运动,但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故B项错误;“猛药重治”指辛亥革命,要暴力推翻清王朝,故C项错误。7.1930年10月,共产国际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在暂时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展农民运动,发展游击战争”,中共的干部工人骨干才开始按共产国际的要求向农村地区转移。这表明当时A. 中共始终以农民运动为革命的核心B. 井冈山道路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认可C. 土地革命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开展D. 党内关于革命道路的分歧消失【答案】B【解析】【详解】井冈山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材料中共产国际主张在暂时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

10、展农民运动,发展游击战争,说明井冈山道路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认可,故B项正确;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不同,故A项错误;C项错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排除;D项错在“分歧消失”,当时党内关于革命道路还存在分歧,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必须在暂时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展农民运动,发展游击战争”,联系所学“井冈山道路”的内涵分析解答。8.1940年,中共提出“抗日根据地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应各占1/3。”这一政策在当时A.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 有利于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C. 瓦解了日伪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D. 扩大了敌后抗日政权的基础【答案

11、】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政策是抗战相持阶段中共为巩固统一战线,在政权组织形式上实行的三三制,这一政策得到了民族资产阶级、开明人士和左派进步分子的认可,扩大了敌后抗日政权的基础,选项D政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选项A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工农武装割据时间在1927年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选项B排除;大生产运动有利于瓦解日伪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而非三三制,选项C排除。9.对下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 为长江以南地区的解放创造了条件C.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D. 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图片反映的是三大战

12、役,即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奠定了基础,故B正确;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A不符合题意,排除;渡江战役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CD不符合题意,排除。10.20世纪50年代后期,各种国际力量分化重组。毛泽东同志冷静分析形势,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即通过依靠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两个中间地带”思想提出的背景是A.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支援中国建设B. 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

13、纷与新中国建交C. 新中国周边的外交环境逐渐恶化D. 团结欧洲和亚非拉国家共同反对霸权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20世纪50年代后期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并没有支援中国建设,排除A;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与新中国建交是在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外交环境的恶化使中国改变了传统的外交方针,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思想,故C正确;团结欧洲、亚非拉国家共同反对霸权主义,这是目的而不是背景,排除D。11.1954年3月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为“红色中国的周恩来”,小标题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该期杂志“封

14、面”反映的是A. “北约”和“华约”全面对抗局面正式形成B.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订C. 广大亚非国家排除西方干扰,独立自主召开万隆会议D. 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即将召开【答案】D【解析】【详解】“北约”和“华约”全面对抗局面正式形成是在1955年,排除A;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订是在1954年7月,排除B;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故C错误;1954年3月,朝鲜战争已经实现停火,但印度支那战争还在继续,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宣告法国对越南侵略的失败。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抗法斗争中,中国给予两国有力的援助,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4月,故D正确。12.下图所

15、示漫画左上角英文含义是“中美关系简史”,画中牛仔代表美国,龙代表中国。以下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 20世纪60年代中美处于敌对期,朝鲜战争使得中美两国关系僵化B.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改善关系为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C. 20世纪90年代中美交往加深了,两极格局瓦解之后中美主宰世界D. 进入21世纪中美关系曲折发展,中美由一贯的盟友变为竞争对手【答案】B【解析】【详解】1953年朝鲜战争已经结束,A错误;20世纪70年代牛仔和龙握手,表明中美关系正常化,改善关系为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故B正确;两极格局瓦解之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并非中美主宰世界,C错误;中美并非一贯的盟友,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一直仇视中国,D错误。13.19641978年,国家在川贵、云、陕、甘、宁、青等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新建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沿海一些工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旨在A. 改变旧有工业布局B. 加快发展内地经济C. 备战应对国际局势D. 创新科技调整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苏关系。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