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产业化发展的趋势研究.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243609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戏曲产业化发展的趋势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戏曲产业化发展的趋势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戏曲产业化发展的趋势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戏曲产业化发展的趋势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戏曲产业化发展的趋势研究人类的文化审美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价值判断,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国戏曲产业化发展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在人类艺术史上,中国戏曲赫列世界三大戏剧体系,其中古希腊悲剧、印度梵剧已相继消亡,而硕果仅存的中国戏曲在21世纪的生态环境也不容乐观。一方面,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国戏曲遭受依托电子传媒而迅猛发展起来的电影、电视、网络和3G移动技术的挤压,以及文化市场大发展大繁荣带来的新营销模式的冲击;另一方面,就内部生产机制而言,中国戏曲面临内容陈旧、剧院经费匮乏、创演人才断档、经营管理体制陈旧等诸多困境。在产业化背景下,中国戏曲要突围,必须放下传统戏曲尤其是非遗类戏曲

2、的高贵身段,与时俱进,逆势而上,作为文化形态的一种主动参与到文化市场竞争中去,在产品的审美趣味、投资运作、宣传推广、媒介传播和业态承载等方面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改革和创新,从而实现中国戏曲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一、审美趣味当代化康德哲学认为,人类的文化审美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价值判断。作为文化产品,戏曲首先必须要考虑的便是这件产品带给人们的审美和精神方面的高雅享受,这是戏曲文化产品的价值所在。而这种价值又关乎我们当下社会的实用性,戏曲文化产品应该满足和解决当代人的审美实用问题。任何一个时代的戏曲,要传承和发展下去,都必须符合当下的社会文化生态,在内容形式上彰显创作者在时代背景之下的艺

3、术畅想和审美哲学意味的思考的同时,又要融合新时代的流行文化元素,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近年来,作为中国申请世界非遗成功的第一个项目-昆曲,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做出了大胆的实验创新,这为文化市场吸纳昆曲消费者的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发展戏曲产业提供了宝贵经验。以昆曲牡丹亭为例,打造青春版牡丹亭的华人作家白先勇认为:“青春版,则是要用精美、漂亮、青春来表现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青春爱情,使他们的这段挣脱束缚、感动鬼神、超越死亡的爱情充满青春的魅力和活力,以吸引年轻的观众。”为突出“青春”效果,吸引更多80、90后消费者,创作班底以“情”为主线,围绕“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对传统牡丹亭

4、进行只删不改的创新,并首开风气大胆起用有着青春靓丽的容貌和气质的苏州昆剧院年轻演员俞玖林和沈丰英,以满足年轻人追求视觉盛宴的审美心理;“昆曲王子”张军联合着名音乐家谭盾联袂打造的园林实景版则另辟蹊径,突破惯常的室内镜框式舞台,依据戏曲内容的真实情境,创造性地把昆曲演出搬演到上海朱家角课植园,张军认为“没有别的空间比园林更能够承载昆曲之美了”,“曲境就是园境,而园境又同曲境”,园林昆曲两相宜,只三五件纯粹的中国乐器,就让人感受到外部自然和内在心灵的共通,迎合了现代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渴慕走出钢筋水泥森林,走进活态山水园林寻求一份鲜活雅致体验的文化消费心理;戏剧大师林兆华和昆曲名家汪世瑜联袂执导、普

5、罗艺术出品的厅堂版牡丹亭,凭借“600年皇家粮仓+600年昆曲”的文化理念,一改以往昆曲演出服装、舞美、道具、剧场都不太讲究的陈旧没落感,走昆曲“精致化呈现”的路线。剧场是有着600年历史的北京重点文保古建筑皇家粮仓;席设50名观众,座椅全用真正的明式家具布置;现场灯光也不像舞台上那么强,观众可以近距离观看表演,抬头可仰视旦角莲步;舞美设计不设三面墙,让观众平面视线观赏昆曲表演,演出最后落下的是真实的花瓣雨和飞舞的蝴蝶;场上道具是按照图谱仿制的明代家具;演员服装造型全部手绣而成;现场表演完全靠角儿的嗓子和身段,没有麦克风和扬声器;不用伴奏带,全靠乐师现场演奏,贯耳即闻曲笛幽咽、丝弦婉转。总之,

6、在120分钟和500平方米的简洁时空中,厅堂版牡丹亭给消费者构筑起的是一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写实与写意并存的唯美景观。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来的社会生活中创造出的独特文化财富和精神瑰宝,但由于它诞生于农耕时代,在时代发展中自然会出现许多不符合当代社会文化发展潮流的内容,因此我们必须像上面提到的一系列昆曲实验,从主题、场景、服装、道具、扮相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满足当代受众接受与审美的需求。二、投资运作多元化文化的产业化,所形成的是一套以资本为动力、以现代市场为基础的高效文化流通和传播机制。戏曲文化产业化的步伐之所以缓慢,最大的一个原因是资金缺口。长期以来,戏曲文化发展往往只依赖于单靠政府扶

7、持的一元化融资模式,在产业化背景下,中国戏曲要焕发出新的生机,就必须大胆开拓,建立多元融资渠道,吸引、利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戏曲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首先,政府可以加大优惠政策力度,鼓励更多有实力的企业积极投资表演艺术,形成以国有专业表演艺术院团为主体,以合作、民营、股份、中外合资等多种形式为辅,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政府通过对戏曲文化产业品牌宣传,使企业与戏曲文化单位形成产业伙伴,以戏曲提升企业自身文化内涵,以企业增强戏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后劲,双方合作共赢。比如山东省济南京剧院排演的李清照,就是由文化部门联合山东普利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济南四建集团斥资170万元多元融资打造的艺术精品,该剧市场

8、运作的成功成为济南市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范本。其次,除了多渠道、多层次投融资外,还可以拓宽思路,采取多种形式的投资甚至是并购策略,以缩减戏曲生产成本。比如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出品的功夫传奇是新中国成立后唯一一台在国内常演,同时又在国外巡回演出的商演剧目。2009年该公司又通过收购国外剧院-美国第三大演艺中心布兰森白宫剧院为演出剧目缩减了高额的国外宣传费用,提高了演出收益,为戏曲文化产品搭建了更好的输出与输入的平台。另外2010年由中国、法国、卢森堡三方联手共同投资、由四川省川剧院打造的新编川剧镜花缘,更是大胆突破被动承接订单演出的传统演出运作模式,在核算剧本创作和演员费用等成本的基础上,

9、以实物形式进行投资,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开拓海外市场。戏曲生产要改变长期经费不足的困境,戏剧院团就必须面向市场和观众,既要增强海内外融资能力,又要核算项目运作成本,在剧目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上不断改革和创新。三、宣传推广热点化宣传推广热点化是指合理利用名人效应和文化热点事件进行戏曲的推广宣传,实现区域社会甚至全世界对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接纳与认同。首先,名人自身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丰富的人脉资源一旦作用于戏曲,将产生无法估量的“名人效应”.以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为例,当代着名华人作家、将门之后白先勇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和多年积累的广泛人脉,在海内外积极进行多方公关协调,才使得该剧目在大获成功,赢得“

10、一出戏复兴了一个剧种”的高度赞誉。在他的带动下,香港大学的古兆申、苏州大学的周秦、台湾大学的郑培凯、台湾戏曲美学家辛意云、国际新象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樊曼侬、台湾雅韵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贾馨园等文化人共襄盛举,连昆曲界原本已经退休歇业的顶尖人物“旦角祭酒”张继青、“巾生魁首”汪世瑜都聚集在他身边,共同投入这部戏的制作和推广。其次,戏曲文化产品从投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策划一系列文化热点事件可以使戏曲尽可能延长其作为产品投放市场的生命周期。首演成功后,青春版牡丹亭团队通过策划一系列文化热点事件充分为美国巡演宣传造势。首先,白先勇为当地高校师生和主流社区免费开展了十场介绍

11、昆曲和牡丹亭创作经过的讲座,进行商业“预热”,极大地调动了媒体的口味,激发了潜在消费者的观赏兴趣;其次,进军学术界,在伯克莱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举办了为期三天的“牡丹亭及其社会氛围:从明朝至今昆曲的时代内涵与文化展示”研讨会。这场研讨会由中、美、加等多所大学的着名学者参加,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昆曲在世界学术领域的覆盖和传播;再次,进军政界,在其团队的公关下,圣芭芭拉市女市长亲自宣布2006年10月3-8日为“牡丹亭”周,并通过在街道悬挂彩旗的方式来表示当地政府对这一活动的高度重视。如此宣传,青春版牡丹亭很快就引起了世界主流媒体的关注,纽约时报、芝加哥先驱报、人民日报、央视、凤凰卫视等三十多家新闻媒体都

12、对演出盛况进行了详尽报道和评价。青春版牡丹亭也通过这一系列热点文化事件,在美国民众间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并成功成为聚焦海内外的媒体事件。通过名人效应和热点事件的宣传推广,原本平常的戏曲创作和演出活动被加以放大和强化,戏曲产品从开发到投放市场的每一个步骤、过程、细节都成为吸引眼球的热闹场面或者流行时尚,煽起了大众的消费激情,也进一步刺激了人们对戏曲演出产品的消费欲望,从而延长了戏曲文化产品的生命周期。四、媒介传播整合化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传播媒介,随着21世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传播方式迅猛发展,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除了传统媒体即报刊、广播、电视之外,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即利用

13、数字技术,网络技术,3G、4G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媒介-新媒体应运而生。与传统媒介不同,新媒体大多是一些“私人用品”,正是由于这种私密性,使得使用者对内容拥有绝对的选择权,从而也就使得戏曲传播的个性化特征和互动性特征愈来愈明显。戏曲艺术要在当代赢得广阔的市场和生存空间,就必须积极适应新媒体的这种传播特性,使受众群体最大化。一是在戏曲院团和相关行业中增设新媒体部,将某个戏曲产品从剧目创作、资金募集、舞台表演、音乐创作、服装设计、人物造型等都挂到网站上去,使得剧目还未真正献演就形成产品关注热度;利用微信、微博、数字

14、报纸、数字杂志、数字广播等投放发布消息、组织活动、联动戏迷和社会各界,参与多领域的戏曲产品研发。二是建立戏曲艺术音视频门户网站(及智能终端应用软件),以新媒体手段为依托,系统搭建集戏曲剧种介绍、名家名段介绍、戏曲演出信息、戏曲高清视频、戏曲评论专栏、戏曲论坛、戏曲博客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戏曲网站目前虽然数量众多,但都呈点状分布,网友无法在一个网站上有效获得戏曲各方面的相关信息,在全球数字化、大资料、大数据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打破常规思路,运用新技术、新架构对戏曲艺术进行多维度、立体化的内容创作与展示。三是开发手机戏曲APP客户端,实现3G、4G移动平台的交叉互动优势,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戏曲信息的发

15、布者、把关人,甚至剧目创作者和演出者,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传播戏曲信息,个性地表达自己对戏曲的看法,实现手机戏曲卡拉OK大家唱和随点随播,从而达到与网友共享、普及戏曲知识、传播戏曲艺术、促进戏曲艺术繁荣的效果。整合一切媒介形态,尤其是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戏曲生产和营销中的作用是戏曲艺术在新的传播环境中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也是戏曲艺术在大数据时代积蓄力量获得新的传承与发展的关键之所在。五、业态承载融合化戏曲除了演出外,还可以与更多产业业态高度融合发展,全面实现戏曲与现代生活的高效对接。比如我们可以借鉴拉斯维加斯构建世界“赌城”的成功经验,全方位实现戏曲文化与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的无缝对接。通过戏曲主题酒店、戏曲艺术酒吧、戏曲特色餐饮,戏曲特色购物、戏曲狂欢节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形成多业融合的发展格局。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一个集戏曲的演出、博览、创作、旅游、培训、主题公园、动漫等衍生产品开发于一体的“戏曲文化航母”-中国戏曲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已落户北京丰台,该中心同时也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中所列的20个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之一。根据规划,中国戏曲文化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