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课绿色社区畅想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1.07KB
约31页
文档ID:12923586
第一课绿色社区畅想_第1页
1/31

1第一课 绿色社区畅想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样的社区才是绿色社区2、了解创建绿色社区需要解决那些环境问题3、知道怎样创建绿色社区,并能为创建绿色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学重、难点:1、 知道什么的社区是绿色社区2、 为绿色社区做些什么教学准备:PPT 课件(有关绿色社区的内容)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创建绿色社区倡议书2、学生读倡议书3、全班交流:倡议书说些什么?二、 猜想与假设1、分小组学生交流教师:怎样的社区才是绿色社区呢?2、描绘绿色社区学生将自己心目中的绿色社区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3、课件展示样板绿色社区2三、 实践活动1、寻找自己社区的环境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2、交流社区环境情况组织学生比较出社区亟待解决的问题四、 快速阅读怎样创建绿色社区?1、 建立环境管理和监督体系,推动社区环境建设2、 绿化面积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护养绿色植物的工作要落实到每个家庭3、 保持社区环境安宁,将噪声污染降到最低4、 组织绿色志愿者大队,开展环保活动5、 节约能源,尽量使用节能电器,节能燃具等6、 节约用水,达到区或市级节水标准7、 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保持社区清洁。

8、 建立环保橱窗等宣传设施,定期更新内容9、 绿色社区同时也必须是文明社区五、 决策与行动1、 讨论:我们能为绿色社区做些什么?2、 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写成方案3、 发布自己的方案,接受大家的质疑4、 评出最优方案六、 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3第二课 我们的石油还能用多久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活动,使学生知道石油界一种宝贵资源,了解石油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让学生了解石油的广泛用途,我们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石油3、让学生明白自然界的石油储量虽然很多,但是以我们使用的速度,以及石油的再生速度,石油资源是很稀少的、宝贵的,激发学生节约利用石油资源的意识 教学设计:一、石油是什么?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石油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 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 977 年中国北宋编著的《太平广记》 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 一 1095)在所著《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 、 “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 、“猛火油” 、 “石漆”等。

二、石油有哪些用途?(学生看书讨论)1、交流 42、对于石油你想了解什么? 石油的生成问题,科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为什么说石油是宝贵的能源?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 200 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可达到 5 亿年之久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伴随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持续不断地堆积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沉积物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碳氧化合物分子,最终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三、有没有可替代石油的新能源?学生充分看书讨论,再集体交流四、绿色小活动请同学们以“节约石油资源,从我做起,人小事做起”为主题,撰写宣传标语比一比谁的标语写得好由老师评选出“节能标语达人” 5第三课 农药的使用价值与危害教学目标: 1.了解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保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了解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农药对环境与人类所带来的危害,并掌握避免农药危害的方法 3.能够学会避免农药对我们造成的伤害的方法,在村里进行宣传,提出解决农药污染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展示农药对环境和人类产生影响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 我们都生活在农村,农药大家很了解,家家户户都在用,而且在大范围的用,对庄稼的丰收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大家了解他的危害吗?它有哪些危害呢?我们如何去避免农药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呢?怎样去有效发挥它的作用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课内容首先我们共同讨论一下农药的使用价值 (一) .农药使用价值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用农药? 学生分小组探究,根据多媒体课件图片,进行讨论 活动中可让学6生通过自己搜集的资料与调查的情况,列举农药可以提高粮食果品的产量,可以大量减轻农民捕捉害虫的劳动强度等相关的实例,认识使用农药的益处 (二) .农药的危害 1.学生分小组探究,就有关农药特性性以及造成的危害进行讨论 2.教师可通过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利用农药会给环境与人类带来哪些危害,知道人们起初利用农药只考虑到它对人们有利的一方面,并没有考虑到环境问题及对人类造成的伤害。

引用资料: 关于农药的危害大体分为 2 大危害,一个就是对环境的危害第二就是对人体的危害目前,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约 500 余种,这些农药的广泛使用,不仅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农药主要由三条途径进入人体内:一是偶然大量接触,如误食;二是长期接触一定量的农药,如农药厂的工人、周围居民和使用农药的农民;三是日常生活接触环境和食品、化妆品中的残留农药,后者是大量人群遭受农药污染的主要原因环境中大量的残留农药可通过食物链经生物富集作用,最终进入人体 农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急性中毒、慢性危害和“三致”危害 3.对于已经使用了农药的蔬菜瓜果,我们在进食时应怎样正确操作,以减少农药对我们的伤害下面介绍几种简便的蔬菜农药残留清除法 储藏法:根茎类、瓜果类、叶类(圆白菜、大白菜)等一些便于储藏的蔬菜,买回后放置一段时间,让空气中的氧气和蔬 菜中7的酶等活性物质与残留农药进行反应,使农药氧化降解, 减少农药残留量,降低其毒性 去皮法:一般蔬菜表面农药残留量最高,对于瓜果类如黄 瓜、冬瓜、南瓜、西葫芦、萝卜、茄子等,先削去皮再冲洗食 用较好 水洗法:有机磷农药大都是一些磷酸酯或酰胺,这些农药 在水中分解为无毒的物质。

不能去皮的蔬菜要充分冲洗表面, 先冲洗,后浸泡(泡 10 分钟,还可放入一些水果蔬菜洗剂) , 再冲洗 5—6 遍实验证明,这样可去除蔬菜表面 75%—85%的 残留农药圆白菜、生菜等生长期比较长的蔬菜,需要将菜叶 掰开,逐叶浸泡冲洗,以去除菜心和深层菜叶上的残留农药 碱洗法:大部分化学农药呈酸性,用碱水浸泡可起中和反 应,清除蔬菜残留的农药效果更好先在清水中加一小撮碱面,溶解后放入蔬菜浸泡 10 分钟左右,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食用 加热法:有些农药在高温下容易挥发分解对菜花、芹菜、 豆角、莴笋等适宜加热的蔬菜,冲洗后可用沸水烫一下,然后 再烹炒食用 综合法:以上,我们总结了“一放、二削、三洗、四烫、 五炒”蔬菜安全食用方法人们可根据蔬菜类型,选择多种适 宜方法综合处理,以便有效清除残留农药,保障食用安全 二、课外实践: 1.继续收集相关知识,并以实际行动来做好环保小卫士 2.调查当地农药的使用情况 3.就农药如何避免危害以及怎样合理化使用提出建议三、作业8P18 拓展与思考第四课 施用化肥的两面性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反思多度使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树立尊重自然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本资料和交流讨论法,使学生正确认识使用化肥的价值,知道合理施用化肥的意义与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运用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有关化肥施用影响的信息,正确理解施用化肥的两面性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学会正确施用化肥难点: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落实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语:同学们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必然为我们带来身心的愉快和无限的乐趣,环境能让我们感受清幽,自然能够让我们触摸壮丽,大地能够让我们聆听喧闹,环境还能让我们亲近悠闲„„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施用化肥的两面性一、生活 91、视频展示“洞庭湖的污染”和中科院土肥所和湖南省农业厅土肥站调查数据 2、引导学生分析数据 3、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从而导入新课:化肥带给我们什么 二、追根求源 1.交流施用化肥的价值 启发让学生想一想: (1)提出问题:施用化肥对农作物生长于土壤结构有什么价值?(2)阅读教材中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3)组织学生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教师参与 (4)小组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

(5)教师适时补充相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2.交流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1)教师:施用化肥给人类带来了好处,但是你知道过量施用化肥带来了那些危害吗? (2)小组内整理、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3)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观点: 例如:危害一:削弱庄家的生产能力 危害二:加剧环境污染 三、环保在行动 1、调查当地的化肥施用情况 (1)提出调查主题:我们当地的化肥施用情况10(2)学生根据自己课前了解的情况谈谈自己的认识 (3)指导学生调查当地化肥施用的情况 (4)交流活动计划,相互补充、完善 2、合理施用化肥,节约资源 (1)组织学生阅读这段资料,交流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2)提出问题:如何才能不施用化肥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3)小组代表在全班内交流不施用化肥的设想和建议 四、绿色延长线: 1、引导学生阅读“制作有机肥”的资料,教师补充一些施用化肥的重要意义 2、学生谈自己的认识 3、小组代表交流有关有机肥的种类与制作方法 五、反思重建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号召我们要为打造——蓝天碧水绿地多做贡献第一次教学此教材还在探究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努力11第五课 不和谐的声音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和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2、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在各种各样的的声音中,有些声音悦耳动听,称之为乐音;有些声音嘈杂刺耳,称之为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和噪声都是声源振动产生的不同的是:乐音是由周期性振动的声源产生的;而噪声是由作无规则的和非周期性振动的声源发出来的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所谓噪声,就不只看声音的物理性质,还必须考虑到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因此,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的声音,人们把它称为噪声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 一、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 12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工业突飞猛进,人类活动急剧增加,人类生存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当前,主要污染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和噪声污染它们是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威胁正常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四大公害放二、噪声的计量和危害 声音有强有弱,用声级计的仪器来测量声音的强弱,测量单位为分贝声级计中有 A、B、C、D 四档在噪声中常用 A 档,称 A 声级噪声的强弱就用 A 声级的分贝来计量的分贝数越大,噪声就越强 (出示表 1) 声音或环境噪声级的要求 分贝 感觉 人耳刚能听到的最弱声 0 听阈 微风吹落树叶的沙沙声 10极静 轻轻耳语声 20 深夜静悄悄 30 医院、图书馆的环境要求 40 安静 普通房间的环境要求 50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