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231206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山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教师:路小刚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A. 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B. 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C. 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D. 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稷之孙曰叔均,

2、始作牛耕”意在强调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这也是材料的主旨,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历史记述的正误不一定需要考古发现佐证,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本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而非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是石犁而非铁犁,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据记载,南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泉州知州连南夫奏请:“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抽解物货,累价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阿拉伯商人蒲罗辛贩卖乳香达30万,纲首蔡景芳招诱船货,收息钱达98万,都各补授从九品“承信郎”官衔,赐予“公服履笏”。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了A. 海外贸易满

3、足了贵族的物欲追求B. 招徕外国货船可以增加官员政绩C.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民众崇尚洋货D. 政策调整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答案】D【解析】材料中说明鼓励外国商人从事商业贸易,“收息钱达98万”促进了政府财政收入,D正确;A中贵族需求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是促进海外贸易,不是招商引资,B错误;民众崇尚洋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3.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A. 宋朝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4、B. 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徽宗废除C. 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D. 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答案】C【解析】宋朝统治者力图维护原有城市管理制度,结果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失败,这实质上反映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迫使城市管理进行改革,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徽宗废除,故B项错误;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不是材料的主旨信息,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商品经济发展使宋朝统治者力图维护原有的城市管理制度的企图失败。4.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

5、;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这现象说明A. 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B. 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C. 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D. 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佃农见田主“如少事长之礼”,不能体现佃农逐渐独立,A项错误;社会结构主要是指社会阶层结构,佃户与地主不论关系如何,都改变不了地主与佃户的身份结构,B项错误。明朝政府的规定,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有所脱节,但并不能代表全国其他地方也是如此,C项错误;根据材料“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可知,人地矛盾

6、的尖锐与否,直接影响地主与佃户之间的关系,D项正确;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租佃关系5.在明清江南市镇,四里八乡的农民到这里来出售自家生产的商品,天南海北的商贾到这里来收购畅销于国内外的各种商品,并把它们运销到全国各地的市场。这说明,明清江南市镇A. 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B. 是农业商品化的结果C. 具有开放性和进取性D. 成为全国性商贸城市【答案】C【解析】“四里八乡的农民到这里来出售自家生产的商品,天南海北的商贾到这里来收购畅销于国内外的各种商品,并把它们运销到全国各地的市场”体现出明清南市镇的开放性和进取性,故C项正确;“天南海北的商贾到这里来收购畅销于国内

7、外的各种商品,并把它们运销到全国各地的市场”说明长途贩运贸易发展,但不是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四里八乡的农民到这里来出售自家生产的商品”说明了农业商品化,但不是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明清江南市镇是农村地区的市镇,不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故D 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信息,AB均不符合材料部分信息,故错误。6.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谕曰:“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今虽禁海,其私自贸易何尝断绝?今议海上贸易不行者,皆由总督、巡抚自图便利故也”:道光十年(1830年),英国下议院对在广州从事贸易的商人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几乎所有出席的证人都承认,广州做生意比在世界上任何其他

8、地方都更加方便和容易”。这说明当时A. 英国在中国贸易畅通无阻B. 清廷放弃实行海禁政策C. 广东是当时世界贸易中心D. 海禁政策并未严格执行【答案】D【解析】材料只是说广州做生意比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方便和容易,并没有体现贸易畅通无阻,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保留广州一处通商,不可以说畅通无阻,故A项错误;今虽禁海,其私自贸易何尝断绝”体现了清廷实行海禁政策,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时期,世界贸易中心是伦敦,而不是广东,故C项错误; “今虽禁海,其私自贸易何尝断绝?今议海上贸易不行者,皆由总督、巡抚自图便利故也”说明了当时存在走私现象,海禁政策并未严格执行,故D项正确。点睛:闭关锁国

9、政策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7.明朝内阁大学士张居正认为,“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这种观点实质上A. 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B. 片面地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 反对提升商人的地位D. 肯定了商业对农业发展的作用【答案】D【解析】材料中“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反映了张居正“农商并重”的理念,肯定了商业对农业发展的作用,D项正确;从张居正的话中,表明他已经有了本、末同等地位的思想,AB两项错误,故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的相

10、关史实,在封建社会前期,重农抑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推动农业经济向前发展;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统治者把工商业与农业对立起来,运用政治手段压制工商业发展,其结果必然打乱社会经济结构的内部平衡,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上,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8.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指出:“15世纪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所谓挪动了自己的疆界,是指A. 西欧国家开拓海外殖民地B. 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C. 世界各大洲在地理上连为整体D. 欧洲开始一体化过

11、程【答案】A【解析】“15世纪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指的是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西欧国家开拓了海外殖民地,故A项正确;B项是原因,故错误;世界各大洲在地理上连为整体是在工业革命后,故C项错误;欧洲开始一体化过程是在二战后,故D项错误。9.“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是为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说明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A. B. C. D. 【答

12、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论述的均为事实,无夸大之意,故错误。根据材料“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可知该评价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故正确。材料体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而不是为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故错误。该评价告诉我们对于近代以来西方的殖民活动,也可以从文明史观与现代化史观的角度考虑,故正确。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排除ACD,所以选B。10.据学者估计,在17501800年间,“已开发世界”(欧美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世界”国家大致相当;但到1880年代,“已开发世界”国家的人均收入大约是后者的两倍,1913年,更达到

13、三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 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C. 欧美资本主义的确立D. 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答案】D【解析】世界市场的形成也会影响国家之间的差距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会导致欧美国家与落后第第三世界的差距扩大,但是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欧美资本主义的确立会对经济差距的扩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注意限定信息“主要原因”,依据题干时间可知,处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欧美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世界”国家差距在拉大,结合所学可知,两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拉大了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故

14、D项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使得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2)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国际间的人口、资金的流动和贸易更加扩大。(3)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更多的原料、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对外侵略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4)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11.对下面曲线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A. 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B. 代表

15、法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展更迅速C. 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为保守经济政策而衰落D. 代表中国,因西方列强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答案】A【解析】题目所显示的时间是1750年到1900年,这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线在19世纪前后的发展趋势是不断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是中国的情况体现,故可排除C;线所体现的信息是在工业革命开始后,其制造业不断上升,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是英国的发展情况,故可排除D;线所体现的信息是在两次工业革命中都有所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是美国的发展情况,故选A;线所体现出的信息是在19世纪60年代后发展更迅速,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世纪60年代德国并没有完成第一工业革命,故可排除B。12.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纱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这表明当时A. 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B. 技术发明的水平相当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