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小题抢分30练

上传人:byq****87 文档编号:129231167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4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语文二轮小题抢分30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小题抢分30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小题抢分30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小题抢分30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小题抢分30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语文二轮小题抢分30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语文二轮小题抢分30练(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笑靥(y)妊娠(shn)哺育(p) 面面相觑(q)B逮捕(di) 殷红(yn)按捺(n) 不落窠臼(k)C果脯(f) 蕴藉(ji)蹊跷(q) 退避三舍(sh)D炽热(zh) 熟稔(rn)桎梏() 咫尺天涯(zh)答案B解析A项“哺”读b。C项“舍”读sh。D项“炽”读ch。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蟊贼 洗练 市列珠矶 春光溶溶B招睐 虚诞 前合后偃 切中肯綮C指摘 孛老 不落窠臼 苌弘化碧D勖勉 缥缈 不可明状 以意逆志 答案C解析A项矶玑,溶溶融融。 B项睐徕。D项明名。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第一夫人热

2、”是中国人真情实感的集体共鸣和流露,得以自然释放出来显示了中国社会越来越开放,整个国家的轻松和自信不断导致新空间的开辟,带来新的厚积薄发。B总队便衣已早早进入现场,摸清娱乐城的大小通道和包厢位置。行动之时,内外配合。大约半小时左右,这家娱乐城四层所有可疑的包厢房门已被警察封锁。C今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反复出现雾霾天气,除了不利气候条件这一外部因素,深层次原因是我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所积累的环境问题。D习近平主席是第一位到访俄罗斯国防部并参观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作战指挥中心的外国元首,充分体现了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答案C解析A项成分残缺,“显示”缺宾语中心语;偷换主语,造成

3、表意不明。B项“大约半小时左右”重复赘余。D项第一句句式杂糅;滥省主语造成搭配不当,“充分”前加“这”。4把下列句子组成上下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组是()春日融融。和风习习。花红草青,气息清新,难怪唐人语出惊人:“握月担风且留后日,吞花卧酒不可过时。”鬼斧神工的幽雅峻峭,司空见惯的柳下花前,小桥流水。芳草萋萋,自然之美,无处不在。佳境原本用不着寻觅。 把那盘盘盏盏的美酒佳肴,统统搬到郊野去享用,另有一种滋味,别有一番情趣。 郊游野宴,自然以春季为佳。 但自然之美,有时还得屈尊郊野,远足寻觅。A BC D答案A解析佳境原本用不着寻觅但自然之美还得远足郊野寻觅郊野别有情趣郊游以春季为佳

4、为什么选择春季。关键是第句,若把它放在第句与第句之间,便割裂了第句与第句的紧密联系。5古诗文默写。(1)_,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氓)(2)_,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陶渊明归园田居)(4)_,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5)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_,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兰亭集序)答案(1)乘彼垝垣(2)同心而离居(3)鸡鸣桑树颠(4)复为慷慨羽声(5)犹不能不以之兴怀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内容提要】莫泊桑的乡村故事讲述了农民蒂瓦施夫妇经受住了城里贵妇人出高价想收养孩子的诱惑,而他们的邻人瓦兰

5、夫妇却为了生计以每月100法郎的高价“卖”了自己的孩子。前者以没有卖掉孩子而自豪,得到了乡邻的赞誉,却过着贫穷的生活;后者虽然“不愁吃喝”,却不得不长期忍受邻居的冷嘲热讽。许多年过去了,被卖到城里的孩子让瓦兰衣锦还乡。夏洛站在自家的破屋门口看着让瓦兰走过。晚饭时,他对两位老人说:“你们那会儿可真蠢,居然让他们抱走了瓦兰家的孩子!”他母亲固执地说:“我可不想卖掉自己的孩子。”父亲沉默不语。儿子又说:“送给这样的人家并不坏呀。”蒂瓦施老爹含着怒气一字一顿地说:“你是不是责怪我们把你留了下来?”年轻人粗暴地回答道:“不错,我怪你们,你们可真是呆子,像你们这样的父母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幸,你们使我不得不离

6、开你们。”女人对着面前的盘子失声痛哭,她边抱怨边喝菜汤,勺里的汤洒了一半。“累死累活地拉扯这些孩子!”年轻人怒吼道:“我宁可不生下来也不愿像现在这样活着。刚才我看见那人时,真气极了,我对自己说:本应该是我。”他站起身:“听着,我觉得我最好走,因为我会一天到晚地埋怨你们,给你们的生活带来痛苦。你们知道,为这件事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们。”两个老人惊呆了,一句话都说不出,老泪纵横。他又说:“不,这样想太残忍了,我还是到别处去谋生吧。”他打开门,一阵欢声笑语闯了进来,这是瓦兰家在为他们归来的儿子大摆宴席。夏洛跺了跺脚,转身对他的父母吼道:“乡巴佬!”说完他就消失在黑夜中。(1)自选欣赏角度,谈谈所选文段

7、是如何塑造夏洛这个人物形象的。答: (2)你怎样看待蒂瓦施夫妇的做法?答: 答案(1)答题角度:叙事视角的角度,情节设置的角度,语言、动作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角度。示例:文段通过典型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塑造夏洛这一人物形象。夏洛在看到让瓦兰衣锦还乡时,心中的不平一下爆发出来,他在对父母的埋怨、指责中使用了这么一些词句:“你们那会儿可真蠢”“你们可真是呆子”“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们。”同时,他的一系列动作也将其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如“粗暴地回答”“怒吼”“站起身”“跺了跺脚”等等。从这些语言和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夏洛贪图富贵、冷酷自私、心灵严重扭曲的形象。(2)示例:蒂瓦施夫妇的做法

8、值得我们敬重。蒂瓦施夫妇在面对金钱、富贵的诱惑与亲情的割裂的选择时,甘愿忍受贫困也绝不高价“卖”孩子,毅然坚定地捍卫了珍贵的亲情。任何财物都代替不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如果为了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而“卖”孩子,这样的父母于心何安?又如何面对自己的孩子和世人?虽说生存是人生的第一要义,但我们不能为了生存而向金钱投降,更不要说是这种出卖自己孩子的行为了。第11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剽悍(pio) 语塞(s) 多棱镜(ln) 不着边际(zhu)B矗立(ch) 角斗(ju) 配给制(j) 公开露面(lu)C散播(sn) 拂晓(f) 一溜烟(li) 相机行事(xin)D说服(shu

9、) 撷取(xi) 文绉绉(zu) 消弭灾祸(m)答案B解析A项“棱”读ln。C项“拂”读f。D项“绉”读zh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攸长彷徨凄婉迷茫篱墙颓圮B葱茏 绿州 急不暇择 揠苗助长C烟霭 诧异 沸反盈天 走投无路D辖制 通宵 性情孤僻 哀声叹气答案C解析A项攸悠。B项州洲。D项哀唉。3选出填在横线处最恰当巧妙的一项()乾隆皇帝有一天对官居东阁大学士的刘墉说:“有人说你滥用同乡,结党营私,不知有无此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刘墉立刻答道:“_。”A滥用同乡,结党营私之事臣万死不敢B此为诬蔑诽谤之词,请陛下明察C臣谨领陛下“无则加勉”之训D臣耿耿忠心可誓天日,望陛下明

10、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用语得体。C项紧承皇帝话语,既明确表达了自己没有他人所说之事的意思,又回答得体,符合自己的身份,可谓巧妙。4下面这首诗题为途中,语序已打乱,调整后最恰当的一项是()双燕引雏花下教风卷云开陡顿晴烟江远认帆樯影雨中奔走十来程一鸠唤妇树梢鸣翠条浓处两三莺山舍微闻机杼声 最爱水边数株柳A BC D答案A解析本诗写诗人春日途中所见。第一联写天气,第二、三联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所见所闻,尾联突出诗人的最爱。本诗为律诗,第二、三联为工对,偶句押韵。5古诗文默写。(1)舞榭歌台,_。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_,身死人手,_,何也?_。(贾谊过秦论)答案

11、(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人道寄奴曾住(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为天下笑者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古塘早丧母,家贫,母家给田数十亩。少长,觅食自活,以田归庶弟。既为诸生,得时誉,学使常以重币延。古塘貌精悍。有与同姓名者,大患乡里,督学邵嗣尧闻之而未察也,按试呼名,忽注视冯怒,榜笞数十。众皆哗,群聚而诟之,嗣尧愧恨,发疾死。古塘始无愠色,既无宽容。尝语余曰:“士之大闲二:其一义利也,其一利害也。君子怀刑,设子遘祸殃而我退避,以为明哲,可乎?”始余出刑部狱,传客诸公间。诸公计数余兄弟早岁诸同好,数之奇,彼此如一辙。时存者惟彝叹、古塘,因谱其行及殁而未见余文者,作四君子

12、传。无何彝叹亦殁,至于今无一存者矣,而余独留其衰疾之躯,其尚足控揣邪?然吾闻古之为交者,其有失言过行,则相引以为羞;今诸君子各以身名完,未为不幸,独后死者滋惧耳。道希与翁君止园纪其丧,余恐不宿,乃豫为志铭。古塘姓刘氏,名捷,怀宁人,流寓江宁。其卒以四月廿五日。某年月日葬于某乡某原。(选自方苞姚鼐集,有删改)(1)既为诸生,得时誉,学使常以重币延。译文:(2)设子遘祸殃而我退避,以为明哲,可乎?译文:(3)今诸君子各以身名完,未为不幸,独后死者滋惧耳。译文:答案(1)(古塘)成为生员后,得到当时人们的称誉,学使常常用重金来招请他。(2)假如您遭遇灾祸而我躲避,并认为很明智,(您认为)可以吗?(3

13、)现在各位君子都因为声誉名望得以保全,而不能算是不幸运,只是让后死的人更加害怕(自己的名声不能保全)罢了。得分点(1)“时誉”,时人的称誉;“延”,招请。(2)“遘”,遭遇;“明哲”,明智;疑问句。(3)“完”,保全;“滋”,更加。参考译文古塘幼年丧母,家境贫寒,母亲的娘家给了几十亩田地。长大以后,他自谋生路,把田地给了弟弟。(古塘)成为生员后,得到当时人们的称誉,学使常常用重金来招请他。古塘外貌精干勇猛。有个和他同名同姓的人,祸害乡里,督学邵嗣尧听说了这件事而没有仔细调查,巡视考试叫姓名的时候,突然注视着古塘大怒,(把他)鞭笞拷打了几十下。大家都大声抗议,聚在一起辱骂邵嗣尧,邵嗣尧既惭愧又悔恨,发病而死。古塘最初的时候没有怨怒的神色,之后也没有表现出宽容。他曾经对我说:“读书人基本的行为准则关乎两个方面,其中一方面是义和利,一方面是利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