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涤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228769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龙涤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龙涤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龙涤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龙涤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龙涤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龙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1.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王垄断神权的目的是A. 敬酬鬼神B. 强化王权C. 控制方国D. 扩大地盘【答案】B【解析】统治者采取的一切手段和措施,都是为巩固统治服务的。商王通过垄断神权,借以宣扬王权神授,从而达到强化王权的目的。故目的在于巩固统治、强化王权,B对。选项A,是垄断神权的形式。控制方国、扩大地盘是强化王权的方式,所以C、D错误。点睛:对事物进行分析的时候,要注意原因、目的、表现、方式、结果和影响的分类,防止混淆。如本题,敬酬鬼神是神权色彩的

2、表现,控制方国是方式,扩大地盘是结果,强化王权是目的。2.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 河南、河北B. 湖南、湖北C. 山东、山西D. 广东、广西【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山东和山西的简称分别是鲁、晋,两者均源自西周封国国名。3.中国古籍中有些人名,如刘敬先,殷孝祖(宋书),杨延宗(新庸书),汤显祖(明史)等。你推测材料中这一现象主要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A. 程朱理学B. 宗法制度C. 王位世袭制D. 礼乐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

3、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敬先、孝祖、延宗、显祖”均是和宗法制度密切相关的,而和程朱理学、王位世袭制、礼乐制度无关,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名师点睛】当今历史试题的选材很多是学生平时所从未接触过的,但无论怎样选材其实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它们的本来“身影”。因此,做此类试题时可以采取回归教材法,即根据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及其发生的时间、空间等因素准确定位所考查的点是做对此类试题的关键所在,例如本题可以回归到教材上的“敬先、孝祖、延宗、显祖”。4.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分封制的核心是嫡

4、长子继承制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的表述错误,分封制的主体是同姓亲族,宗法制的核心才是嫡长子继承制,排除;从表格可以看出姬姓贵族分封的地理位置在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处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故正确;反映的是分封制的作用,从地理位置来看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故正确;西周初年分封制巩固了统治,排除。综上分析,只有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ACD项,都含有不符题意的或,排除。【点睛】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

5、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国林立的状态。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5.下图百家姓中,赵姓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最早可能出现在A. 西周B. 唐朝C. 北宋D. 明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姓修于宋朝。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因此在北宋时“赵”姓排序第一。故答案为C项。ABD项,西周是姬姓,唐朝是李姓,明朝是朱姓,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

6、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6. 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 )A. 强调血缘纽带B. 重视尊卑贵贱C.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D. 有利于凝聚宗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白头哥,坐地叔”不能体现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继承关系,排除C项;A项和D项相比,A项是宗法制的本质特点,且能更好地反映材料内涵。7.一位历史老师在暑假期间参观了西安临潼秦陵兵马俑,拍摄了一些典型历

7、史图片(部分见下图)并在班上展览,引起了学生热烈讨论。学生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A. 再现了秦朝的强盛国力B. 暴露了秦始皇的奢侈残暴C. 体现了秦民的勤劳智慧D. 反映了秦朝人的保守落后【答案】D【解析】【详解】ABC项,根据“西安临潼秦陵兵马俑”可知,材料图片中的历史遗存是秦朝当时情景的再现,不同程度的能正确反映真实的历史,从兵马俑的宏伟,一方面反映了秦朝势力的强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秦动用民力,劳民伤财,暴露了秦始皇的奢侈残暴;这些文物至今保存完整,能体现秦民的勤劳智慧,三项表述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材料与秦的保守落后无关,但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点睛】图片材料性选择题解题技

8、法: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8.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A. 定期朝觐皇帝B. 监督监察百官C. 负责地方行政D. 拥有世袭权【答案】C【解析】题干中“由中央政府人民、对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是郡县制的长官,他们的职责是遵照皇帝的命令和授予的权力,负责地方的行政,C正确。选项A,“定期朝觐皇帝”是分封制下诸侯王的义务。选项B,“监督监察百官”是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责。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不能世袭,故D错。9.以下四种古代中国地

9、方行政制度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郡县制分封制行省制郡国并行制B. 分封制郡国并行制郡县制行省制C.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D. 行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分封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出现在周朝,郡县制在全国范围推广在秦朝,郡国并行制出现在西汉,行省制出现在元朝,因此正确的顺序是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所以答案选C。ABD排除。10.“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下列举措实践了贾谊这一主张的是A.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B. 汉景帝制定削藩策C.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D. 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答案】C【解析】“众建诸侯”等字眼足以证明材料反映

10、的是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而非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汉景帝制定削藩策、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等选项,因为“推恩令”就是众建诸侯,把王国变成候国,从而解决了王国问题,所以本题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1. 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 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B. 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C.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 神化皇权,万世一统【答案】C【解析】秦朝修建咸阳,让咸阳宫居中,而咸阳宫象征着王权,即君权,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把加强君主专制和

11、巩固中央集权两者合二为一,故C项正确。12.公元前3世纪末,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下列有关文中所提政治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 实现了官僚政治向贵族政治的转变B. 奠定了中国封建地方行政基本框架C. 我国古代地方实行县制的开端D. 彻底结束了中国封建割据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可知,这是考查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郡县制奠定了地方行政的基本框架。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颠倒,郡县制实现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排除;C项,我国古代地方实行县制的开端也

12、与郡县制相关而不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彻底结束了中国封建割据局面”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秦朝后的唐朝也出现过封建割据局面,排除。13.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A. 西汉的御史大夫B. 北宋的通判C. 明朝的锦衣卫,D. 清朝的军机大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提到“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和“常与知州争权”,可知为为地方监察官职。西汉的御史大夫为中央监察官职,排除A;明朝锦衣卫不会“常与知州争权”,排除C;清朝的军机大臣没有监察权,排除D;根据所学

13、可知北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设置通判监督,B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北宋监察制度14.清朝学者徐大椿在道情中写道,“读书人,最不济,背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作了欺人技”由此可见,作者抨击A. 八股取士B. 读书无用C. 经世致用D. 考试作弊【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清朝学者徐大椿”“读书人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作了欺人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价的是清朝的科举制即八股取士,说明了八股取士使读书人脱离现实,禁锢了思想,国家也无法选拔有用的人才。故答案为A项。BCD项,材料无法体现读书无用、经世致用、考试作弊,排除。

14、15.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 秦朝郡县制B. 西汉郡国并行制C. 元朝行省制D. 清朝军机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汉初戒于“亡秦孤立之败”,分封一些同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但“有心裁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后来这些诸侯国的势力膨胀,严重威胁到中央集权。A、C、D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均可排除。故选B。考点: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点评: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其结果导致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削弱,无力与中央相抗衡,

15、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从而完成了汉代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过渡。16.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 汉朝的刺史B. 宋朝的通判C. 明朝的内阁D. 清朝的军机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梁启超的描述,这一机构是十分机械化的,只负责跪受笔录,传达命令,因此这一机构指的就是清朝的军机处。这是明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具体体现,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17.马克思指出:在古希腊“周期性的殖民是社会制度的一个固定环节”,为了保存自己的文明,“唯一的出路就是强迫移民”。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 地理环境与生产方式B. 民族传统与思想认识C. 原始遗风与城邦政治D. 生活方式与文化习俗【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殖民是社会制度的一个固定环节”“唯一的出路就是强迫移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腊环海多山的环境使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