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6.1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必修3.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228444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6.1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6.1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6.1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6.1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6.1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必修3.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1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学案(人教版必修3)要点导学一、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在内容上是一致的,它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一方面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又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它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2“创立民国”,即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它是三民主义学说的核心部分,其基本含义就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主张民权主义,但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找不到真正的出路。3“平均地权”,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2、社会革命)。它是以“平均地权”为核心内容的,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是他的“社会革命”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其实质是通过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是一个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但又不敢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不能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二、临时约法的性质、内容和评价临时约法作为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它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意愿和要求。目的是为了防范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确保中国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主要内容:主权在民;民族平等;自由权利;参选权利;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总理有驳回权、副署权。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3、主权在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拥有相对民主和自由的权利,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还特别规定实行内阁责任制。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进步意义,革命派颁布临时约法的主要意图是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但是,在当时条件下,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三、三民主义的新发展及其进步性新三民主义是在孙中山发生转变后,是在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是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从内容上看,三民主义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帝和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内容;民权主义增加了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增加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

4、田”的内容。进步性: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主张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并提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使民生主义与扶助农工紧密结合。问题探究 问题:史学界对1924年初召开的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历史地位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国民党改组后仍是资产阶级政党;另一种观点认为国民党改组后是具有两重性质的革命联盟。思考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 探究:同意第一种观点:孙中山是通过借助苏俄和中共的力量来改组国民党,以建立新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其根本目的还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新三民主义是在新的历史时代下,集中体现了

5、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本质的区别。国民党改组后虽允许中国共产党员加入,但领导核心还是资产阶级,主要政策还是资产阶级制定。同意第二种观点:国民党改组后成为具有双重性质的革命联盟。指导思想上:新三民主义的纲领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许多一致之处,成为国共两党完全合作的理论基础。斗争目标上,国共双方共同的目标是推翻封建军阀和反对帝国主义。此外,国共双方还有各自的奋斗目标,具有双重性。组织特点上: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四个阶级的联合体,不再是单一的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也不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团体,因此具有双重性。经典回顾例1孙中山领导的辛

6、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理解。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答案:A绿色通道解答该类试题,应将选项和题干的内容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同时注意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思考。例2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主要表现在()A.是否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C.彻底反对国内民族压迫 D.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思

7、路解析该题涉及到新三民主义和同盟会政治纲领的比较,考查分析比较能力。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即发展了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同时该题又是一道程度选择题。“主要表现”是指新三民主义最突出的特征。B、C两项为新、旧三民主义所共有,A项为新、旧三民主义均不具备,它们自然也不能与D项相提并论。 答案:D黑色陷阱解答该题容易出现的失误是比较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抓不住主要方面。如本题隐含的比较点是新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相比在哪些方面不同,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分析不出这一点就会误选。巧建结构自主训练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后,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挽救民族危亡,

8、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不断碰壁。(2)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3)孙中山由改良向革命转变。(4)孙中山创立革命理论的实践活动。下列孙中山创立革命理论的实践活动包括()创建兴中会领导广州起义领导武昌起义考察西方社会政治A.B.C.D.答案:A(5)借鉴了西方的民主革命思想。(6)中国同盟会的创立: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2.提出(1)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2)民报发刊词进一步阐发。3.内容民族主义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核定全国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原主所有

9、,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读下图(1)这是哪一组织手书的纲领()A.兴中会B.光复会C.国民党D.中国同盟会答案:D(2)中国同盟会成立于日本东京。(3)读下图民报在上图的报刊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发展为三民主义,其中三民主义不包括()A.民族主义B.民主主义C.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答案:B(4)三民主义的核心是()A.民权主义B.民族主义C.民主主义D.民生主义答案:A(5)民权主义之所以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因为()A.它把斗争矛头直指清王朝的腐朽统治B.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C.它提出了资本主义土地纲领D.它主张推翻封建帝制,建

10、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答案:B4.评价(1)进步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与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2)局限: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A.没有涉及封建的土地制度B.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C.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要求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答案:D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

11、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取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请回答:材料中“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孙中山以什么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参考答案:民族革命指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政治革命指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社会革命指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孙中山

12、目击西方资产阶级社会的贫富悬殊和阶级斗争的激烈,认为中国如果学习西方的“文明进步”(资本主义的发展),将来也会产生同样的社会问题。这就是他一再说要“毕其功于一役”的原因。二、从思想论战到“临时约法”1.保皇派与革命派的论战保皇派革命派论战原因20世纪初,民主革命运动兴起,已成为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流亡海外的康有为等改良派却站在维护清朝专制统治的立场上,成为保皇派,对革命进行攻击,阻碍了革命的发展,这必然引起革命派的反击代表人物康有为孙中山要不要革命,要不要推翻清政府反对革命,认为革命会引起内乱,招致外国干涉认为以建立民主政治为目的,不会引起内乱。革命不以排外为目的,不会招致外国干涉要不要兴民权

13、,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没有实现民权的条件根据天赋人权学说,认为民权的兴起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人不比欧美人低劣,有能力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平均地权”认为平均地权危害国本,煽动“下等社会”革命天下田应天下人同耕。地主垄断土地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影响三民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2.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于1911年10月,成功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颁布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1)下列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正确的是()约法是依照三民主义思想而定约法确认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约法颁布

14、与袁世凯就任总统以后约法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A.B.C.D.答案:D(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国民全体”,其本质意义是()A.使人民获得了广泛的政治权利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D.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背景原因(1)一系列革命斗争的失败使孙中山处于彷徨之中。(2)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希望。(3)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4)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与时俱进。孙中山听到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非常高兴,他给列宁发去了贺电。贺电中说:“中国革命党对于贵国革命党员之艰苦卓绝的奋斗,表示极大的敬意;而且更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孙中山对俄国十月革命持何态度?其态度说明了什么?由此你对孙中山先生又有何新的认识?提示:赞赏、支持。孙中山要由过去依赖西方走向联俄。与时俱进、敢于否定自己。2.新三民主义的内容读下表,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