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29221854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红桥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天津市红桥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天津市红桥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天津市红桥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天津市红桥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红桥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红桥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红桥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第1卷(选择题,共50分)、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A汤姆生发现电子,从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B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说圆满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C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能级的概念D玻尔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己知第1s末的速度是6m/s,第2s末的速度是8m/s,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的初速度是3m/sB物体的加速度是6m/s2C任何1s内的速度变化都是2m/sD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3、正负电子对撞后湮灭生成两个频率相同的光子。己知普朗克常数为h

2、,电子质量为m,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这种频率的光在真空中波长为( )ABCD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决定的,与原子核内部本身因素无关Bb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电子流C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Db衰变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变为质子和电子,释放出电子形成的5如图所示,将半径为R的半球体放在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朋友(可视为质点)坐在球面上,他与球心的连线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为q、与半球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m,小朋友和半球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对半球体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B小朋友

3、对半球体的压力大小为mgcosqC小朋友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mmgsinqD小朋友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mgcosq6用频率为v0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v1、v2、v3的三条谱线,且v3v2v1,则( )Av3=v2+v1Bv0v1Cv0=v1+v2+v3Dv1=v2+v3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质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AgBgC0Dg8表示放射性元素碘131(I)b变的方程是( )ABCD9倾角为45的斜面固定于竖直墙上,为

4、使质量分布均匀的光滑球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需用一个水平推力F作用于球上,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球受到的重力为G,竖直墙对球的弹力为N1,斜面对球的弹力为N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1一定等于FBN2一定大于N1CN2定大于GDF一定小于G;10研究光电效应电路如图所示,用频率相同、强度不同的光分别照射密封真空管的钠极板(阴极K),钠极板发射出的光电子被阳极A吸收,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下列光电流1与AK之间的电压Uak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 )二、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

5、分)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可能很大而加速度可能为零B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可能为零而加速度可能不为零C在初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可能增大D初速度为正、加速度为正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向较低能级跃迁,最多可放出两种频率的光子B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可以根据原子光谱来鉴别物质C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核外电子动能增加,氢原子电势能减少D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核外电子动能减少,氢原子电势能增加13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摩擦力大

6、小与压力成正比B静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无关C滑动摩擦力可以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D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滑动摩擦力作用14如图表示甲、乙两个作直线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同一个坐标原点的s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同时出发,都作匀变速直线运动B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1C乙比甲早出发t1时间D甲、乙都运动起来后的运动过程中,乙运动的速率大于甲运动的速率15伽利略在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成功地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关于理想实验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是建立在经验事实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科学推理B、理想实验完全是逻辑思维的结果,不需要经过客观事实的检验C、理想实验抓住了客观事实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

7、而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D、理想实验提出的设想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价值的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三、填空实验题(本题满分16分)16(6分)在探究力的合成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填字母代号)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B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时角度越大越好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

8、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3)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是 。A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越大越好 B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C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筋、细绳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17(6分)关于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2)在研究作用力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砂的小桶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D

9、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从天平测出装砂小桶和砂的质量m及小车质量直接用公式求出(mM)(3)实验中,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aF关系的点迹,如下图所示。经过分析,发现这些点迹存在一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A轨道与水平方向夹角太大B轨道保持了水平状态,没有平衡摩擦力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造成上部点迹有向下弯曲趋势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造成上部点迹有向下弯曲趋势18(4分)如图所示,铅盒A中装有天然放射性物质放射线从其右端小孔中水平向右射出,在小孔和荧光屏之间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10、)A打在图中a、b、c三点的依次是a射线、g射线和b射线Ba射线和b射线的轨迹是抛物线Ca射线和b射线的轨迹是圆弧D打到c处的粒子轨道半径比打到a处的轨道半径大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34分。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9(6分)如下图所示,物体A重GA=40N,物体B重GB=20N,A与B、B与地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用水平绳将物体A系在竖直墙壁上,水平力F向右拉物体B,当F30N时,才能将B匀速拉出。求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20(8分)如图所示,质量为40.0kg的雪撬(包括人)在与水平方向成

11、37角、大小为200N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由静止开始运动,雪橇与地间动摩擦因数为0.20;取g10m/s2,cos37=0.8,sin37=0.6。(1)求雪橇的加速度大小;(2)经过2s撤去F,再经过3s时雪橇的速度多大?(3)雪橇在5s内的位移多大?21(8分)A、B两物体(视为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同时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物体A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a=2m/s2,物体B在A的后面相距L=16m处,以v1=1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两物体追逐时,互从近旁通过,不会相碰求:(1)经过多长时间物体B追上物体A?共经过多长时间A、B两物体再次相遇?(2)A、B两物体两次相遇之

12、间相距最远的距离是多少?22(10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测量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该装置是在矩形箱子的前、后壁上各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用两根相同的轻弹簧连着一个质量为2.0kg的滑块,滑块可无摩擦滑动,两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压在传感器A、B上,其压力的大小可直接从传感器的液晶显示屏上读出,现将装置沿运动方向固定在汽车上,传感器B在前,传感器A在后,汽车静止时传感器A、B的示数均为10N(取g=10m/s2)(1)若传感器A的示数为压力14N,求此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2)当汽车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怎样时,传感器A的示数为恰为零。高三物理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

13、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B 2C 3A 4D 5D 6A 7D 8B9C 10C二、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1AB 12 BC 13 BC 14 BD 15. AC三、填空实验题(共16分)16(6分)(1)D (2) B (3) BC 17. (6分) (1)C (2)B (3) (BC) 18. (4分) AC 四、计算题(共34分)19.(6分)解:设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物体A与B间的摩擦力为F1=GA(1分)物体B

14、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 F2=(GA+GB) (1分)将B匀速拉出,拉力大小与两个摩擦力的合力大小应相等,有F=GA+(GA+GB)=(2GA+GB) (2分)即30=(240+20) (1分)解得:=0.30(1分)。20.(8分) 解析:(1) 据牛顿运动定律有:Fx-f= ma;N+Fy=mg(1分)又:f=N ;Fx=Fcos37;Fy=Fsin37(1分)故:a= =2.6m/s2(1分)(2)v2=at2=2.62m/s=5.2m/s撤去F后,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ma故:a=-g=-0. 2010m/s2=-2.0m/s2(1分)由于:t止=-=2.6s3s 即5s末时雪橇速度为:v5 =0(1分)(3)前2s内雪橇位移:s1= t2= 2m=5.2m(1分)后3s内雪橇的位移:s2=t止=2.6m=6.76m(1分)雪橇5s内位移:s=s1+s2=(5.2+6.76)m=11.96m(1分)21.(10分)(1)设经过t1,B物体追上A物体则有: (2分)解得t1=2s(2分) t2=8s(2分)(2)设A、B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