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地理高考命题规律 规划地理复习策略.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215284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求地理高考命题规律 规划地理复习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探求地理高考命题规律 规划地理复习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探求地理高考命题规律 规划地理复习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求地理高考命题规律 规划地理复习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求地理高考命题规律 规划地理复习策略.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求2007地理高考命题规律 规划2008地理备考复习策略一、2007年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特点 1.注重地理学科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2007年的高考地理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在内容上,突出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蕴涵着地理重要原理、规律)的理解、应用能力,阅读信息、应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等,展现了地理学科的主干性知识,明确了地理学习的重点。表1:文综卷、文综卷所考查主干知识举例试卷类别中心问题主干知识全国文综卷城市化中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比重的变化特征;城市人口增长率、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的概念区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差异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特征世界洋

2、流分布规律及其对沿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气候分布规律与气候特征地球运动经纬线的分布规律;地方时和季节的判断;地理事象的时空分布规律农业区位气候资源在农业中的应用;人类对自然条件的改造;科技在农业投入中的作用黄河输沙量黄河入海输沙量变化原因工业区位从环境污染和区位的角度对两工业区位进行分析评价中国部分地区降水量时空分布年降水量季节分配特征判断,空间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影响降水的因素城市区位燕京城自然地理区位的分析,燕京城在区际联系中的地位分析,区际联系的方式,地理位置重要性分析全国文综卷工业布局工业区位因素、工业指向类型;影响工业区位因素(主导因素)的判读方法等高线等高线、气候分布、自然灾害;等

3、高线地形图判读、相对高度与绝对高度的计算方法、自然灾害的成因农业布局地形特征、农业分布、国土整治;地理原理的分析和应用东非某地气候气候类型及分布、影响气候的因子;区域定位能力、非地带性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局部经纬网图、时间计算经纬线(度)、晨昏线、季节;时间计算能力、晨昏线的年变化范围的推导城市布局、工业区位城市布局、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城市布局的原理、判断具体工业企业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工业布局的最佳区位;城市布局的原理、判断具体工业企业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工业布局的最佳区位南亚(孟加拉国)区域图地理空间位置、等高线、气候分布、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因素;区域空间判断(经纬网、海陆位置)、等高

4、线判读方法、地理信息的提取能力农作物分布气候类型、农作物(玉米)的分布、谷物种植面积的变化;气候柱状图的判读、气候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地理统计表的判读分析能力2.突出能力立意,尤其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 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了考生应具备的四项地理能力,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这四项能力依次推进和上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能力目标和要求。高考地理试题依托教材、立足基础,凸现能力,体现了教材的改革方向,也是高考中“能力立意”的重点。尤其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考查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江苏高考地理试题加大了题面信息量,注重题面信息与设问之间

5、的联系,注重考生的思维过程与质量。可以说,所有地理试题均与地理图像信息、文字材料信息、数据表格统计信息等的处理密切相关。表2:江苏地理卷能力考查主干知识能力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地球公转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日照图地理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判读等高线图、判断实际地貌形态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质作用、旅游资源考查考生地质作用与旅游资源类型的基础知识,以及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地俯视图、自然地理事物分布区域定位能力, 图图转换能力,读图分析能力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利用地理信息分析、比较和综合运用的

6、能力地形剖面示意图区域定位能力、自然地理要素空间分布规律时间计算、区域地理环境地理计算能力,区域地理知识的分析能力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综合读图、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工业区位选择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的能力等压线判读读图分析、判断能力自然灾害(水灾)获取判读信息能力、综合分析比较能力城市交通、住宅区分布特点地理事象的比较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人口素质读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球气候变暖读图分析能力、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东北老工业基地地理信息分析、对比能力、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气候、农业、板块、海水盐度分布特点读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循环、城市区位提取信

7、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工业布局读图分析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我国某区域的自然地理要素分布图区域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3.以地理图表切入,重视地理图表的解读与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图像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往往会提供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从地理图像中多层次地获取与分析信息、归纳与评价,从而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统计图表的能力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历届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一个最大特色。题目中问题设计是以图为基础,只有通过读图,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才能正确作答。丰富的图形类型,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试卷地图(单位:幅)表格全国卷地理试题61全国卷地理试题71北京文综地理卷6/四川

8、文综地理卷71天津文综地理卷101重庆文综地理卷9/宁夏文综地理卷91上海地理卷193江苏地理卷182二、对2008年高考地理复习的启示1.研读考试说明,依纲据本,重视“双基” ,突出主干知识高考地理试题总是选择反映学科研究的相关素材,立足考查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与基本技能,所以强调“双基”、突出主干一直是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的原则。在高考复习中重点抓住学科内最基本、最常见的主干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地球运动中的时间、日期计算、日照图的判读,大气环境中的天气与气候、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陆地环境中的地形地貌、水资源、河流、地下水,海洋环境中的海水性质、洋流与环境、海洋资源,农业、工业、交通、

9、人口、城市、环境、区域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等等。另外高考不回避已经考过的知识,某些考点的重复率极高。比如时间的计算一直都是地理高考的经典选择题目,虽说几乎年年都在考,但呈现形式却年年不同,一直作为全卷的区分题出现。以地理恢复高考后的全国文综卷为例,2000以日照图呈现,一图二用。2001年以球面侧视日照图。2002年以欧元买卖材料形式出现,无图考图。2003年以南美区域图呈现,拍照时间切入。2004年无图考图,从题干中获取时间有效信息。2006年以日偏食情景材料出现。2007年以球面局部日照图形式呈现。2.重视学生地理能力培养,突出地图能力,落实四项基本能力通过对2007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得

10、知:能力立意始终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能力是建立在基础之上,所以大家应该对基础知识掌握牢固,逐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在进一步获取知识基础上,考虑能力的提升。在能力提升过程之中,要重视获取和解读信息过程、继而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对比、判断、推理、论证描述等思维过程。如2007年文综卷第36题,其实就是考查工业区位的知识,但是解题的过程仍然是“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根据图例去读某城市两工业区分布的示意图,获取有效信息;回顾教材中工业布局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论证工业布局是否合理;根据分值,思考采分点,用规范、正确的地理语言,突出关键词进行答题。因此复习中要重视地理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养成是一

11、个逐步地过程。如读图能力、解图能力、计算能力、分析对比综合判断能力、描述能力等等,应先突破读图能力,只有突破地图的束缚,回答问题就水到渠成。3. 注意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有机融合地理命题必然关注社会焦点热点,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我国国情与社会发展,注重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释实际生活生产问题等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目标之一。从2007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形式来看,意在提醒考生应该关注现实生活、生产问题。但是它的呈现形式已由显性转向隐性,所以同学们不能忽视了全面夯实双基,不能忽视了基本技能的培养,应该把对热点、焦点的问题回归于教材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也要养成关心

12、国家大事、收集地理时事与信息的习惯,引导学生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分析、解释地理时事,既可扩大知识面,又让所学地理用于生活实践。4.重视审题与答题规范性的训练从对从2007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可知,答题是否规范越来越成为整张试卷的区分点。能不能较好地吻合标准答案,能不能用科学的地理术语表达,都成为当今学生能不能取得高分的分水岭。大家应该做到语言规范、条理清晰、答题全面,答题有效性强,最好养成一定的解题习惯即先读题,把有效的信息画一画;再根据图例看图,从图中解读有效的信息,圈一圈;思考题目问什么,应该调用教材哪部分的内容,题干、图中可以利用的信息有哪些;根据分值,思考采分点,用规范、正确的地理语言,突出关键词进行组合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