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浦北中学高一地理月考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209112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浦北中学高一地理月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西浦北中学高一地理月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西浦北中学高一地理月考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浦北中学高一地理月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浦北中学高一地理月考 1.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浦北县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一地理9月份月考试卷解析版一、 选择题1. 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洲的长城考察站、开普敦、北京三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B.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四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依次增大 C.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 D.南北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为15/小时 解析: 除极点外,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均为15/小时,而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则因纬度而不同,随纬度的增高逐渐减小。南北纬60处,约为赤道地区的一半;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四地纬度逐渐增高,线速度应依次减小;在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线速度、角速度

2、均为0)。 答案: A 2. 当伦敦为中午12时( ) A.美国处于黑夜,中、印、日三国都处于白天 B.美国处于白天,中、印、日三国都处于黑夜 C.中、印、日三国的日期比美国早一天 D.中、印、日、美四国的日期相同 解析: 已知甲地的时间,求乙地的时间。乙地的时间=甲地的时间(1小时甲、乙两地所在时区的区时差)。(当甲地所在时区对应的整数小于乙地所在时区对应的整数时,用“+”号;反之,用“-”号)当伦敦为中午12时,美国时间(西五区)=12-1小时0-(-5)=12-5=7时。 中国时间(东八区)=12+1小时(8-0)=20时。 印度时间(东五区)=12+1小时(5-0)=17时。 日本时间

3、(东九区)=12+1小时(9-0)=21时。 答案: D 3. 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地点的地球自转角速度都一样 B.赤道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C.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D.两极点只有角速度,无线速度 答案:C 4. 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 2月1日上午9时10分 ,美国老王通过网络给小王发出拜年的短信,20分钟后小王收到短信,小王收到短信时北京时间是( ) A. 2月1日 19时10分 B. 2月1日 22时30分 C. 2月2日 22时30分 D. 2月1日 22时10分 答案:B 5.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和白昼最长不出现在同一天的地方是( )

4、A.2326N B.6634N C.10S D.30S 解析: 北半球白昼最长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这时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但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并不是最大值。同样的道理,南半球白昼最长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候,这时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但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的正午太阳高度并没有达到最大值。所以,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和白昼最长不出现在同一天的地方范围是南北回归线之间。题中只有C项正确。 答案: C 6. 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1/2的纬线是( ) A.热带和温带的界线 B.温带和寒带的界线 C.中、低纬度的界线 D.中

5、、高纬度的界线 解析: 60N纬线上的线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不同纬线上的线速度可以用以下方法计算:赤道上的线速度乘以所求纬度的余弦值,就等于该纬线上的线速度。60N是中纬度和高纬度的界线。 答案: D 7. 乌鲁木齐和深圳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乌鲁木齐大于深圳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乌鲁木齐小于深圳 D.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解析: 乌鲁木齐比深圳的纬度高。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全球均等,都是每小时15,每4分钟1。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 答案: C 8. 自 3月2

6、1日 9月23日 ,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的速度是快慢快 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大小大 C.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大小大 D.南半球昼长的变化是短长短 解析: 此题考查地球在春分过夏至到秋分这一段时间内的运动速度、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有关知识。除了公转速度因经过远日点是由快到慢再到快是正确的外,其余都是错误的。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是由小变大再变小, 6月22日 最大;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也是由小变大再变小, 6月22日 最大;南半球的昼长变化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的昼长的变化应该是由昼夜平分到昼短夜长,再到昼夜平分,即变化是由长到短再变长。 答案: A 9. 关于晨昏线

7、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 C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等分赤道 D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 解析: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晨昏线经过地球球心,即赤道纬线圈的圆心,所以等分赤道,只有当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晨昏线才与经线圈重合。 答案:D 10. 读图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 该图表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B图中A点的地理纬度是南纬2326 CA在B的东南方向 DA比B的自转角速度稍大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地球自转的运动规律,还涉及地图上的方向、经纬度等初中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上的自转方向(逆时针),判

8、断出它是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图中A点的纬度不应该是南纬,而是北纬。地球上东西方向是相对的概念,同样,根据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得出A在B的东南方的结论(以两地较近的位置算)。选项D错误比较明显,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其他各地的角速度相等。 答案:C 11. 下图为昼长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4条曲线所代表地区的纬度从小到大的正确排列是() A.abcdB.cadb C.dcba D.bcad 解析:根据昼夜变化规律,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不同纬度,昼夜长短不一样。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差越大,南北极圈昼夜变化可达24小时。依据这一规律可知b变化最小,纬度最低;d变化最大,纬度最高。 答案:D 12

9、.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间,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此时() A. M地的黑夜比N地长 B. M地的白天比N地短 C.当N地为5日下午7时,M地是6日上午5时 D. N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M地 解析:题目本身是非常标准的表现形式,只要能够读明白同类的图,能够根据图示的资料进行准确的时间、昼夜长短等的计算或者判断,那么地球运动导致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时间、日期、昼夜长短变化等问题,都基本可以得到解决。 答案:D 13. 关于两立、两至含义的正确表达是() A.立春表示我国春季的来临 B.立秋表示我国秋季的结束 C.夏至表示我国夏季的到来 D.冬至表示我国冬季的结束 解析:在传统四季划分标准上,立春

10、、立秋分别代表春季、秋季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夏至日、冬至日分别表示太阳直射的最北点和最南点,而不表示季节的结束和开始。 答案:A 14. 下图为达累斯萨拉姆(7S)在北半球春分日、夏至日和冬至日三天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指出下列排序与图中相符的是() A.夏至日春分日冬至日 B.春分日冬至日夏至日 C.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 D.冬至日夏至日春分日 解析:在北半球春分日、夏至日和冬至日这三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分别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根据达累斯萨拉姆(7S)离直射点远近不难作出判断。 答案:B 15. 关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夹角变为90

11、时,太阳直射点永远在地表一个点不动 B.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夹角变为90时,南北半球的受热状况没有差异 C.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夹角变为65时,各地昼夜长短产生变化较现在缩小了 D.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夹角变为45时,温带范围变大了,热带范围变小了 解析:本题实质上是黄赤交角意义的一种考查方式的变形,解题的关键是把握住黄赤交角的本质点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清楚后,便可确定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和晨昏线的位置,进而可以引申到有关地理试题设问的内容。本题还有一个关键点是将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夹角转化为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即黄赤交角。 答案: B 16. 当你站在西安(3

12、4N,109E)大雁塔上,听到报时12时(北京时间)整时,大雁塔的塔影朝向() A.西北方B.东北方 C.西南方 D.正北方 解析:听到北京时间报时12时整时,太阳直射点位于东经120经线上,并在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在西安(34N,109E)大雁塔的东南方向,所以大雁塔的塔影朝向西北。 答案: A 17. 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 B.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分别为太阳日和回归年 C.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分别为15/小时和30千米/秒 D.地球自转和公转分别为绕轴和绕日,所以互不干扰,互无关系 解析:本题涉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及

13、二者的关系等知识,要求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从地球运动的方向看,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均为自西向东;从地球运动的周期看,自转周期为恒星日,公转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从地球运动的速度看,自转的角速度是15小时,公转的平均线速度是 30千米 秒,不能把二者混在一起;从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看,二者相互叠加,关系密切,特别是二者相互作用形成的黄赤交角,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 答案: A 18. 读下图,在下列选项中,各地点的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四个地点各月日平均昼夜小时分配图 A.北极、纽约、基多、东京 B.南极、格拉斯哥、洛杉矶、墨西哥城 C.北极、秋明、科伦坡、塔斯马尼亚岛 D.南极、马达加斯加

14、岛、新加坡、布宜诺斯艾利斯 解析:从四幅图来看,第一幅图有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第二幅图为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夜短;第三幅图反映全年昼夜相差不大,而北半球夏半年昼略长于夜,冬半年昼略短于夜;第四幅图反映出北半球夏半年昼短于夜,结合各地点的排序进行分析,可知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 C 19. 自 3月21日 至 9月23日 ,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的速度是快慢快 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大小大 C.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大小大 D.南半球昼长的变化是短长短 解析:此题考查地球在春分过夏至到秋分这一段时间内的运动速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有关知识。除了公转速度因经过远日

15、点是由快到慢再到快是正确的外,其余都是错误的。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是由小变大再变小, 6月22日 最大;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也是由小变大再变小, 6月22日 最大;南半球的昼长变化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的昼长的变化应该是由昼夜平分到昼短夜长,再到昼夜平分,即变化是由长到短再变长。 答案: A 20. 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轮船,从 2004年12月30日 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不可能是() A. 12月29日 12时5分 B. 12月30日 11时53分 C. 12月30日 12时5分 D. 12月31日 12时5分 解析:180经线与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并不完全重合,而是在某些地区发生弯曲,所以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越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