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大名第一中学2020高一地理月考 2.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20594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邯郸大名第一中学2020高一地理月考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北邯郸大名第一中学2020高一地理月考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北邯郸大名第一中学2020高一地理月考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邯郸大名第一中学2020高一地理月考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邯郸大名第一中学2020高一地理月考 2.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蓝月亮”应属于A. 行星B. 恒星C. 彗星D. 卫星2. “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A. 地球B. 行星C. 恒星D. 太阳【答案】1. D 2. C【解析】本题组以计算机模拟出的外星天体“蓝月亮”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天体类型、天体光照来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题详解】图中显示,“蓝月亮”的运行轨道是围绕行星的,因此判断它应该是

2、某行星的卫星,选项D符合题意。“蓝月亮”的运行轨道是围绕行星的,不可能为行星,因此排除A。材料信息表明,它本身不发光,不可能为恒星,排除B。彗星是围绕恒星公转的,因此排除C。所以选D。【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是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因此“蓝月亮”的光照是来自恒星,选项C符合题意。地球、行星自身不发光,因此“蓝月亮”的光照不可能来自地球和行星,排除A、B。根据题意可知,“蓝月亮”不在太阳系中,因此它的光照不可能来自太阳,排除D。所以选C。3.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A. 金星B. 太阳C. 月球D. 土星【答案】C【解析】【详解】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是距

3、离地球最近的天体,C正确,金星、太阳和土星距离地球远。故选C。2017年3月15日凌晨,太阳系的“大个子”木星与月亮近距离接触,人们欣赏到“木星合月”的美景。同年10月中秋之夜,地球发生一次小行星撞击我国云南香格里拉,爆炸量相当于540吨TNT。据此,回答下列小题。4. 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的轨道位置应该在A. 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B. 地球与火星轨道之间C. 土星与木星轨道之间D. 火星与土星轨道之间5. 以上材料中描述的天体系统层次最多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4. A 5. B【解析】【4题详解】根据材料,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来自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因此,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的

4、轨道应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故A正确,BCD错误。【5题详解】材料中提到木星、月球、地球、小行星等天体,所描述到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因此,材料中描述的天体系统层次最多有2个。故选B。【点睛】太阳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近期热映的流浪地球讲述了未来某一天,人们发现太阳在急速老化,人类唯一生存的办法就是逃离太阳系,最近的适合居住的星系是4.2光年外的比邻星。但是把地球搬家的步骤也很繁琐:第一步,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自转;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卫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6. 如果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被严重影响的

5、是A. 安全的宇宙环境B. 适宜的温度范围C. 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D. 适中的日地距离7. 如果地球顺利泊入比邻星轨道,则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为A. 太阳系B. 银河系C. 河外星系D. 地月系【答案】6. B 7. B【解析】本题组以电影流浪地球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生命存在的条件、天体系统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6题详解】材料信息显示,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是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自转,这样会使昼夜更替周期变为一年,白天气温会非常高,夜晚气温会非常低,严重影响了适宜的温度条件,B对。地球停止自转,并没有改变宇宙环境、日地距离,因此A、D错。地球停止自转,没有改变地球的体积和

6、质量,因此对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影响不大,C错。故选B。【7题详解】因比邻星是独立于太阳之外的恒星,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由于比邻星位于银河系,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比邻星不属于河外星系,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转移过程中,地月系不一定还会存在,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宇宙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中国航天发展迅速,茫茫太空留下中国人的足迹,2020年有望实现载人登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 要满足航天员出舱需要,航天服具有的主要特性有高强度 耐高温 抗撞击 防辐射 防失重A. B. C. D. 9. 航天员出舱时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A. 手中的红旗迎风招展B. 阳光灿烂,天空蔚蓝C

7、. 太阳照射下船体明亮D. 众多流星划过天幕10. 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基地与其它三大航天基地相比,其优势条件主要表现在A. 晴天多B. 水资源丰富C. 纬度低D. 科技实力强【答案】8. A 9. C 10.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各地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学生要熟悉太空的环境,这是解题关键。【8题详解】太空气温高,紫外线辐射强,有太空垃圾,所以航天服具有的主要特性有高强度、耐高温、抗撞击、防辐射,正确;太空物质失重无法通过航天服进行改变,错误。故选A。【9题详解】太空没有大气,手中的红旗不会迎风招展,A错;没有大气散射,天空黑色,B错; 太阳照射下船体明亮,C对;没有大气不会出

8、现众多流星,D错。故选C。【10题详解】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基地与其它三大航天基地相比,其优势条件主要表现在纬度低。发射地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发射初速度大,节省能源,C正确。故选C。北京时间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升空,这个“快递小哥”给“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带去“能量包裹”,使其能继续按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1. 图中所示信息反映了天体的运动特征是A. 公转方向都一致B. 自转方向都一致C. 公转轨道都为正圆形D. 公转轨道面完全重合12. 具有适宜的温度是地球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形成地球表面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有地球大气中

9、具有紫外线和臭氧层 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适中A. B. C. D. 【答案】11. A 12. B【解析】【11题详解】图示各行星绕太阳自西向东转,运动的方向具有同向性;图示各行星的自转方向并不完全一致;图示不能反映其公转轨道是正圆;各大行星都有自己的运动轨道,公转轨道面并不完全在同一平面上。选A正确。【12题详解】地球大气中具有紫外线和臭氧层,臭氧能削弱部分紫外线,不是地表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错;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是地球能吸附厚厚的大气层,有可呼吸的氧气,与其适宜的温度无关,错;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使得地球表面昼夜温差变化不大,形

10、成适宜的温度,正确;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适中,使其获得适宜的太阳辐射,形成地表适宜的温度,正确。选B正确。【点睛】它们绕日运动有共同的特性:1、同向性:都沿逆时针绕太阳公转。八大行星自转方向多数也和公转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两个例外。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2、共面性:公转轨道面接近同一平面。3、近圆性:公转轨道面近似圆形。当地球的大气圈和水圈形成以后,太阳能驱动着大气和水运动,形成风、云、雨、雪。太阳辐射对地球有着深刻的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3. 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太阳辐射能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却是地球上最主要能量源泉B.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

11、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C.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D. 大气环流、水循环和地壳运动的能量均来自太阳辐射14. 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太阳活动时产生的电磁波叫太阳辐射B. 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全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C. 目前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使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D. 由于日地距离的原因,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比其他行星都多【答案】13. D 14. 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的含义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13题详解】太阳辐射虽然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却

12、是地球上最重要能量来源,A叙述正确;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促进了地理环境的发展和演化,是大气、水等物质运动的主要动力,B叙述正确;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C叙述正确;地壳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能,D叙述错误。故选D。【14题详解】太阳辐射是核聚变反应产生的电磁波,A错;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但有季节变化,B错;目前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使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C正确;水星、金星距太阳更近,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地球多,D错。故选C。【点睛】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太阳辐射所传递的能量

13、,称太阳辐射能。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虽然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却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也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日照时间、天气状况和海拔高低。下图为我国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图中表示成都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的曲线是()A. 曲线B. 曲线C. 曲线D. 曲线16. 四地的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与全球年变化规律差异最大的城市是()A. 城市B. 城市C. 城市D. 城市【答案】15. A 16. D【解析】试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

14、因素【15题详解】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强度低,图中曲线表示成都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A正确。【16题详解】全球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规律是夏季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度大,从图中看城市冬春季太阳辐射强度大于夏季,与全球年变化规律差异最大,D正确。17.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能的是核能地热能水能生物能煤、石油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核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不符合题意;地热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不符合题意;水能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符合题意;生物能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符合题意;煤、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能,符合题意。故选C正确。下图示意我国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冬季、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结合图文,完成下面小题。18. 下列四地中,冬季、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 )A. B. C. D. 19. 相较于四川,导致该区域日照时数较长的主要原因是( )A. 太阳高度B. 地形C. 人类活动D. 昼夜长短【答案】18. A 19.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18题详解】读图,根据图中的等值线数值,判断各地的取值范围,计算出冬夏日照时数差异值地夏季日照时数大于900,冬季等于700,差大于200地夏季日照时数800,冬季600-700之间,差小于200地夏季日照时数7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