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14 必修2.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205270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14 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14 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14 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14 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14 必修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检测(人教版必修二)一、选择题(共24个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找到下列一组图片,确立这组图片主题,最恰当的是 (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B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C民族资产阶级探索强国之路 D中国军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2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它对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有( )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复杂化 使中国社会的性质特殊化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 使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多元化 使中国近代化举步维艰A B C D3.清政府规定:“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

2、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听其便。今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于官场体统。”你认为这一政策最有利于( )A洋务派 B小资产阶级 C外国资本家 D民族资产阶级4, 小李查有关中国近代史资料时发现这样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该公司应该是 ( )A洋务企业 B外商企业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5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距,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主观上是为了挽救封建统治危机,但客观上却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3、的产生B清政府编练新军主观上是为了维护统治,但客观上却为推翻清政府统治准备了军事力量C资本主义对外侵略主观上是为了掠夺市场,但客观上却加速了被侵略国家新经济方式的出现D开辟新航路主观上是为了加强世界的联系,客观上却给东方国家带来了无尽的灾难6清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织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的调整发生在(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战争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7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7年),民族工业的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政策导向 B外部环境有利 C实业家自强不息 D自然经济解体8. 中国

4、民族工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是在下列哪一时期 ( )A.一战结束后 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国民政府统治晚期9. 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曾直言不讳地说:“机器出口,恐非西国之福。”本质上是 ( )A.英国机器笨重,难以运输 B.英国人要垄断机器生产C.列强力图阻止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英国人认为中国不适合使用机器10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本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 )A.主人公出身低微 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C.他从创业

5、起就处于中外反动势力的夹缝中 D.国内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影响11 1867年(同治六年),崇厚于天津设军火机器总局,1870年(同治九年)李鸿章接办,改名为天津机器制造局。1900年被八国联军焚毁。该局是洋务运动以“自强”为旗号创办的军事工业之一。崇厚李鸿章办天津机器制造局,“就其主观动机两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越出旧轨的倾向。”(陈旭麓言)这里“包含着越出旧轨的倾向”的本质含义 ( )A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培养掌握西方先进科技的人才C引进了西方大量的机器设备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2 下表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特征是( )

6、1895年1913年增长货物性质中国进口1.7亿5.7亿3.3倍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中国出口0.28亿1.66亿8倍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A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资本 C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13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 C、

7、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14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这里的“再进一步”主要体现的是开办( )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 京师大学堂开平煤矿A BCD15、1915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所创的三喜牌香烟大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由此,引起了英美公司的忌妒,说南洋公司的商标影射冒牌,将对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提出诉讼。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自知势力不敌,逐将“三喜”牌改为“喜鹊”牌,并将原因公之于众,舆论哗然,咸抱不平。结果“喜鹊”牌香烟的销路反而更好。从上述文字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A、民族工业力量相对弱小

8、 B、外国资本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C、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政府的保护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16光绪二十三年(即1897年)的中国商务报报道:“风气忽开,大为变更,商务则砖瓦丝茧,官事则邮政、银行、铁路,一时间景运更新,中国变动之际,从未有如此之速者。”促使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戊戌变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辛亥革命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D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7、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明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

9、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A、实业救国 B、发展资本主义C、民族富强 D、实现民主政治18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19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

10、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20.19世纪六十年代,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七十年代,该厂有了较大发展,八十年代因受外商排挤而日趋衰落,到九十年代终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发昌机器厂的兴衰说明了 ( )A.近代民族工业只在19世纪获得发展空间 B.中外合资才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唯一途径C.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昙花一现 D.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民族工业的生存21.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

11、减少。这主要得益于当时( )A.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作用 B.资产阶级的不懈努力C.外部发展环境相对宽松 D.中国民众的爱国支持22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车臣曾国藩公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才,信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23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

12、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4 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二 材料问答题( 共52分 )25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1

13、4分)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太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辆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天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