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雪灾的地域分异及雪灾危害浅析.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202550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雪灾的地域分异及雪灾危害浅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西藏雪灾的地域分异及雪灾危害浅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西藏雪灾的地域分异及雪灾危害浅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藏雪灾的地域分异及雪灾危害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雪灾的地域分异及雪灾危害浅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藏雪灾的地域分异及雪灾危害浅析摘要:青藏高原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西藏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由于西藏地处青藏高原高寒区,所以雪灾成为西藏的主要灾害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灾异志?雪灾篇中记载的雪灾着重分析了西藏雪灾的地域分异以及雪灾的危害。关键词:西藏 雪灾 时空分布 危害 救助一、灾异志?雪灾篇灾异志?雪灾篇是西藏地方历史档案丛书第一卷,该套丛书由西藏自治区历史档案馆、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西藏自治区气象局,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共同编译。1959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归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管辖,噶厦政府取消。在这些文书中对于雪灾的年份、雪灾的影响

2、等都作了记载。其中还包括一些调查员所做的雪灾后牲畜死亡清册,这些清册明确的记载了灾后牧民的损失情况,为研究雪灾对于西藏民众生活的危害提供了真实的数据。现在随着学术界对西藏雪灾的研究逐步加深,对于西藏雪灾的形成?W术界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雪灾又称白灾,是西藏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雪灾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的降温降雪灾,在草场表面形成一层冰壳,牛羊等牲畜无草可食,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之下大批死亡的情况,并可能伴有交通阻塞、牧民冻伤、电力和通讯线路中断的一种雪害。二、西藏的雪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第三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藏是青藏高原的

3、主体部分,西藏可以划分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藏东高山峡谷。由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自然景观的垂直差异明显。西藏全区共分七个部分:阿里地区、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林芝地区、昌都地区、那曲地区,以及拉萨市。根据灾异志?雪灾篇的记载制成下表,通过分析书中记载的雪灾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来得出西藏的雪灾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规律。通过表格中的数据显示那曲地区在西藏是雪灾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共发生雪灾二十二次;其次是日喀则地区共发生雪灾七次;阿里地区发生雪灾十次;山南地区发生雪灾四次;拉萨市发生雪灾一次。从地区来看藏北地区的那曲、阿里地区和日喀则地区是西藏降雪较为集中的区域。藏南地区的山南地区降雪相对较少,而西藏的

4、东南部降雪则很少,出现在记录中的只有1869年巴塘地区一次。西藏的这种雪灾分布规律与其地势特点是紧密相关的,西藏气温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正好也是西藏雪灾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多的趋势,也就是说,西藏的地理性温度递减与雪灾的分布成正比。1阿里、那区地区的雪灾总数达32次,占到总数的71.1%,特别是那曲地区达到22次之多,占到总数的48.89%,约占到总数的一半。由于海拔高降水少,所以那曲地区的植被主要以草原为主,距离拉萨1700公里。那曲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青藏高原腹地,除东部少数地区属于半农半牧区,全区基本是一个纯牧区。那曲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全区面积可达4500多万平

5、方米。那区与阿里相邻。由于两地海拔高,水热条件不具备大型乔木的生长 ,所以两地多为草原或草原戈壁的植被分布,这就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前文提到雪灾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的降温降雪灾,在草场表面形成一层冰壳,牛羊等牲畜无草可食,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之下大批死亡的情况。所以雪灾在两地给牧民造成的损失较大,也特别关注这两个地方。由于阿里地区北部海拔较高,自然环境条件严酷,人烟稀少,所以造成的灾害的危害相较那曲地区要轻。又因为灾异志?雪灾篇中记载的雪灾主要是地方首领上报噶厦政府的文书以及噶厦政府的批复,所以在书中没有记载并不是没有下大雪而是由于没有给人民造成大的财产损失,而与阿里地区相邻的那曲地区

6、就由于人口相对较多造成的损失较大,地方头人上报噶厦政府固有档案留存。分析上表中的数据不难发现,在灾异志?雪灾篇中记载的雪灾1821-1840、1881-1900、1921-1940形成了三个雪灾的高峰期。在文章西藏高原雪灾气象规律一文中作者谈到西藏雪灾具有10年左右 20年长周期和34年短周期的基本周期。2在1827一1831年与1926 一1929年,这两个时间段内降雪较为集中,两者的时间间隔大约是一百年。这两个时间段内的积雪在尤为集中两者的时间间隔大约是100年。竺可桢先生的文章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中分析了近五千年来中国的气候变化,是一片权威性的文章,在文中作者提到:本文对

7、我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史的初步研究可导致下列初步性的结论:(l)在近五千年中的最初二千年,即从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左右。一月温度大约比现在高3一5。 (2)在那 以后,有一系列的上下摆动,其最低温度在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年、1200和1700年;摆动范围为1一2。(3)在每一个四百至八百年的期间里,可以分出五十至一百年为周期的小循环,温度范围是1一0.5。(4)上述循环中,任何最冷的时期,似乎都是从东亚太平洋海岸开始,寒冷波动向西传布到欧洲和非洲的大西洋海岸。3图为作者在文中所做的近一万年以来挪威雪线高度与五千年以来中国温度变迁图,在表中可以看到1800年

8、到1900年中国的温度低于现在的温度水平,1800年中叶之前出现一次低峰期,而西藏在18271831年之间出现雪灾的高峰期。中国的温度在1900年之后出现段在的下降期,在西藏19261929年又一次出现了雪灾的高峰期。由此可见西藏雪灾的出现于中国大气变化的规律是一致的。三、雪灾的危害及灾后救助(一)西藏雪灾的危害西藏的雪灾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历史时期的雪灾严重制约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果雪灾出现在秋末冬初则易形成“坐冬雪”,即积雪经冬不化,牲畜采食困难,掉膘严重甚至死亡;如果出现在早春,正值畜体春乏瘦弱之际.又是羊羔34月龄的育羔期,将导致老、弱、幼畜大批死损。4在1827年地方头人

9、呈送噶厦文中写道:卓雪地区遭受严重雪灾,玉拉瓦交的牝牦牛中仅余歪歪倒倒的十二头,其余全部死亡。1828年那曲地区遭受严重雪灾,尔等寺院开支基金牲畜死亡净尽;1828年那曲地区遭受前所未有之雪灾,致使官马及少许私有牦牛,如羌地百姓之牲畜一样,死亡甚多。在下文中还提到由于雪灾致使大量牲畜死亡,致使官马等各项事宜均无法支应。 十九世纪下半叶,在呈给噶厦的奏文中这样写道:“此前九月底以来,本地连降大雪,山原旷野无草可食,本地六部百姓仅保留有少许可资利用牲畜。虽有人前往江孜之上、下桑木地区购买饲草,但彼桑木地区草量亦不充足,牲畜大量死亡。5广大牧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再加上在那区阿里地区由于范围广,海拔高

10、,极易产生大范围的降雪,再加上段时间内的降温,极易发生牲畜冻死的现象。再加上降温在草场上面形成的冰盖,致使大量的牲畜被饿死,广大的牧民虽有自救行为但是由于需草量大,交通不便等原因,致使牧民的自救并不会取得显著的效果。除此之外,雪灾中还会出现牧民死亡的现象。1824年聂拉木地区降罕见大雪,各山头哨站均被雪封,集市中断达五月之久。有一天就有七人在雪底丧生。其后又有数人葬身雪底,家畜山绵羊全部死绝。61827年,那仓地区降罕见大雪,大批人、马、牛、绵羊、山羊死亡。公元十九世纪末那区地区雪灾中记载,今年八月十日及九月十五日遭受雪灾,羌日人皆被埋雪底,牲畜无一幸免。尤其是索玛彼日玉许、阿扎、盆塔玛7,除

11、狗之外其余均饥饿致死。真乃时运不济牲畜倒毙。8雪灾所引起的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也严重影响着牧民的生活。1824年聂拉木地区降罕见大雪,各山头哨所均被雪封,集市中断达五月之久。1830年聂拉木地区雪灾,“今年进入十二月以来连降大雪,而且从十二月二十八日至正月四日降雪特大,至今仍纷纷不停,致使米地卡至(本地)山川平原全为大雪覆盖,牛马等各类牲畜无草可食,造成甲德游牧者鲁卡尔和果若两户牲畜约六十三头及差民查穷和乃克二人驮牛约二十头,在赶往路远少雪地方放牧时,遭盗匪劫掠。尤其甲德放牧者及卑等几个贫困户,仅有的几头驮牛亦被强盗赶走,剩余牲畜也因大雪正逐渐饿死。”9再有公元十九世纪末那区雪灾,彼日玉许、索玛新

12、旧部众又作乱行劫,将过路行人及上下部落牧户抢掠一空,无法无天。大雪之所以会造成这么大的损失与牧民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牧区的牧民主要过的是游牧生活,帐篷在其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帐篷具有拆卸方便,携带方便防风等优点一直是牧民最主要的居住方式。如果遇到大雪,帐篷很容易坍塌,造成人员伤亡。每当雪灾发生,人民的生活受到威胁的时候,劫掠就成了维系生存的方式之一。由于政府救济到位慢,政府给的救灾物资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牧民的生活,再加上牧民本身存在的那种古代士兵留下来的品质,致使灾后匪患横行。(二)政府的救灾措施1.的救助灾异志?雪灾篇的内容包括着几个方面:地方头人呈给噶厦的文书、噶厦回复的文书、调

13、查员的调查报告几个方面的内容。在地方头人呈给噶厦的文书中大部分包含的是请求噶厦政府减免租税,除此之外还有包括向噶厦政府请求救济粮,以及地方头人所做的牲畜清册。1827年,那曲地区遭受严重雪灾,在那仓百姓因牲畜遭雪灾请减免差税事呈噶厦文中记载:以前没“嘎差”税10的规矩,诚如遍智所明鉴,后来新增“嘎差”税需每隔一年缴纳一次现金,如此委实不堪忍受恳请免去“一畜两鞍”之差税。11再如在1830年嘉黎喇嘛和阿杂百姓因雪灾匪患无力支差事呈噶厦文中写道,因本区牛马驮畜死亡殆尽,嘉黎又地处通衢,今后实难支应“汉藏金桥”驿桥之各项差税。12这是在嘉黎地区遭受匪患雪灾之后实在无力支持各项差税,向噶厦政府提出减免

14、差税的请求。这是西藏地区在受到雪灾之后最主要的一种灾后策略,即请求政府减免租税。噶厦政府的救灾措施,主要是减租、发放赈灾物资和发放租畜。根据各地头人呈报的有关于雪灾的损失情况,噶厦政府会派遣专门的调查员调查损失情况是否属实,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实行减免差税的政策。针对1907年阿里偏折桑地区遭受雪灾较严重,噶厦政府根据牲畜死亡情况,从每年政府的收入中适当的减免,通过减免租税规定年限造福官民双方。发放赈灾物资,赈灾物资主要包括粮食和糌粑等基础的生活物资。在米本13基加巴就那曲地区大雪救济百姓糌粑事呈噶厦文中就记载:内府14九月二十七日令饬,那曲地区普降大雪,那曲地区百姓频临饥荒,于心不安,为此

15、祈请政府尽多赏给账济糌粑。15“为赈济灾黎,特赐青稞六千克”16,发放救灾物资是西藏灾后救助的主要的方式。发放租畜对于牧民恢复发展生产是很重要的一项措施,但是由于牲畜的生长的周期性使这项措施在短时间内并不会受到明显的效果。2.中央政府的救助灾异志?雪灾篇中主要记载了1816年至1927年西藏发生的雪灾。1816年至1927年大部分时间都位于清政府统治时期。1644年清王朝建立之后加强了对西藏的统治。清朝中央政府通过驻藏大臣来管理西藏事务。清朝吸收元明治藏的经验教训,在西藏设置?v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管理西藏事务和政策的具体实行者。清政府对西藏雪灾地区的赈济措施主要是从国库中无偿划拨赈灾银两

16、,并由驻藏大臣代表清中央政府会同西藏噶厦政府赈济灾民粮食。17由于清朝中央政府所在地距离西藏路途遥远,时就在物资不能及时到达灾区,再加上各级官员对赈灾物资的层层盘剥,致使到达牧民手中的救灾物资少之又少。所以政府的救助并不能改善灾后西藏牧民的生活。四、结语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也是我国雪灾的频发地区。西藏的雪灾主要集中在那区、阿里地区,那区、阿里是西藏重要的牧区,雪灾严重威胁了牧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分析西藏的雪灾,发现西藏的气候变化与中国气候变化的规律是一致的,研究西藏的气候变化对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出现频率高,覆盖面广,持续时间长的雪灾,西藏人民对于政府救济的依赖性较大,但是由于西藏的特殊的地理环境,致使政府的救济也不能及时到达,致使人民的生活并不会因为政府救济的存在而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注释:1周炜:西藏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