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知识点复习选修2.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199719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知识点复习选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知识点复习选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知识点复习选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知识点复习选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知识点复习选修2.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学常识知识点复习专题一 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第一框1、斯密的理论产生的背景是什么?斯密生活的年代,一方面英国资本主义经济随着“圈地运动”的加速、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和科技进步步伐的加快而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重商主义和封建残余势力的存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又受到严重束缚。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理论上的支持。2、叙述斯密的经济学目的及财富的含义。(1)斯密的经济学目的:一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二是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2)财富的含义: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3、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1)对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认识: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

2、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他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2)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这种观点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在这里,他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4、斯密是如何划分阶级结构的?斯密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5、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的内容?斯密关于三种收入来源的理论是二元的:他的“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

3、分”的观点,科学地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则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第二框1、根据斯密的观点,怎样增加国民财富?(1)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其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2)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关于如何提高利用效率,他认为最好办法是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所有干预

4、,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每个人自由地参与市场活动。2、斯密对于市场的作用是如何认识的?(1)斯密看到了市场能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活动中及时、灵活地传递供求信息,引导资本的投向,从而强调市场的作用,这对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2)但他未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3、斯密认为国家的职能有哪些?斯密主张限制政府的职能,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实行自由放任。他认为,国家的职能应只限于保卫本国不受侵犯、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以及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三个方面。4、斯密“绝对成本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5、如何评价这一学说?(1)内容: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如果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自己在生产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即本国生产这种商品所需要的成本绝对地少于其他国家,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参与各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2)评价: 各国多获得的利益,是由国际分工带来的。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社会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从根本上看,这一学说反映了当时英国

6、资产阶级通过对外贸易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第三框1、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内容?(1)李嘉图同意斯密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的观点,同时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了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2)他批判了斯密的二元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来决定的。(3)他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2、叙述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的内容。(1)收入分配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2)在经济学史上,李嘉图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这一概念。他认为,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的工资与资本家

7、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3)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这是他的一大贡献。但他把工人实际工资下降归因于人口的增长。第四框1、李嘉图认为政府的职能有哪些?李嘉图与斯密一样,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他认为政府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保障私有财产、革除政治弊端和振兴教育上。2、什么是李嘉图的自由贸易说?李嘉图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3、李嘉图“比较成

8、本学说”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学说?(1)内容:李嘉图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2)评价: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一学说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到底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取决于许多方面的因素,处理不好会给本国发展带来严重危机。实际上,它同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一样,反映

9、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向外扩张、建立世界霸权的愿望。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第一框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第一,进入19世纪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为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揭示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第二,19世纪上半叶,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欧洲最发达的国家已经提到了首位,工人运动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三,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19世纪三四十年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主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重大意义?(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

10、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它不仅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而且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革。(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地揭示了物的背后所掩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把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3)马克思主义把唯物辩证法作为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方法。(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对于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第二框1、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二者关系如何?(1)商品的二因素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

11、价值是指物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过程,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过程,叫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3)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具体说来,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2、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有什么关系?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

12、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是什么?(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2)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4、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有哪些?(1)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2)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实现优胜劣汰。5、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永恒的范

13、畴不同,马克思认为它们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马克思正是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第三框1、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是什么?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它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2、什么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3、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在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得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2)在

14、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科技进步等因素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叫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4、什么是资本循环?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是什么?(1)资本循环就是产业资本从一个起点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又回到原来出发点,使价值得到增殖的全部运动过程。(2)产业资本循环要顺利进行下去,其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并存,三种形式之间的转化在时间上必须依次顺利实现。5、什么是资本周转?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有什么影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叫资本周转。在资本完成一次周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

15、,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增加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6、参与剩余价值分割的资本家集团有哪些?参与剩余价值分割的资本家集团有:产业资本家(包括工业资本家和农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银行资本家、大土地所有者。他们分别获得企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银行利润和地租。7、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1)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2)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四框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什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这一矛盾有两个表现: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固定资本的更新。4、经济危机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