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一地理 期末复习题三.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19872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一地理 期末复习题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高一地理 期末复习题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高一地理 期末复习题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高一地理 期末复习题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一地理 期末复习题三.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淮安中学部高一地理期末复习题(三)一、单项选择题1、各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 ( )A. 气候 B. 地形 C. 水文 D. 植被2、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洋流 B. 海陆分布 C. 地形 D. 大气环流3、影响垂直地域分异的根本原因是 ( )A. 纬度高低不同 B. 海陆分布不同 C. 地势高低不同 D. 大气环流不同4、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是( )A. 彼此孤立存在的 B. 相互影响和相互排斥的C.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 D. 彼此间杂乱无章的5、滥伐森林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河流含沙量增大 地下水位持

2、续上升 土壤肥力下降 河流水位下降A. B. C. D. 6、四大圈层的物质循环,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的有( ) 大气循环 水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地壳的物质循环A. B. C. D. 7、能使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A.大气循环 B. 水循环 C.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 地壳的物质循环8、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 ( )A.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 B. 流水的冲刷作用C. 对可溶性岩石的淀积作用D.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9、下列地貌类型全部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A. 石柱、峰林、溶蚀洼地 B. 峰丛

3、、落水洞、溶蚀洼地C. 石柱、石钟乳、地下河 D. 孤峰、溶洞、落水洞10、有关桂林山水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其形成、发育与岩石条件、气候条件有关 B. 其形成、发育与生物条件无关C. 其形成、发育与水循环无关 D. 其形成与发育与陆地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广布有关11、兼有喀斯特地貌和热带植物等自然景观的地区位于(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四川盆地 C. 云贵高原 D. 青藏高原12、与喀斯特地貌主要成因相同的地貌是 ( )A 黄土高原的成因 B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形成 C 华北平原 D 山麓冲积扇13、关于石钟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是悬垂于洞顶的碳酸钙

4、堆积 B. 它是洞底往上增高的碳酸钙堆积C. 它是散立在溶蚀谷地的低矮山峰 D. 其形态呈柱状14、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反映了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是( )A. 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 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 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D. 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发达15、下列四幅图,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 )15、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属于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 B.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D. 非地带性现象在理论上,垂直

5、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下图所示对应关系。读图完成56题。16、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 )A62N-68N B52N-58N C50N54N D52N62N17、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A逐渐升高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D变化无序读右图,图中曲线为等温线,回答1820题。18、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19、该区域所属的自然带可能是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热带雨林带20、有关图中等温线的叙述,

6、正确的是 ( )A. 等温线弯曲的原因可能是受当地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B. 图中A处的气温低于B处 C. 等温线在海上向北突出的原因可能是受到寒流影响D. 等温线在海上向北突出的原因可能是受到暖流影响21、下列物质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煤炭 B.水泥 C.钢材 D.蔗糖22、 下列资源中,具用地带性分布特点的是( ) A.水力资源 B.森林资源 C.煤炭资源 D.铁矿资源 23、 读右图,与阴影部分含义相符的一项是( )A核能 B地热能 C水能 D风能24、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C南北温差大 D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7、25、 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是( )A北美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26、在夏季风势力强盛的年份,往往造成我国东部地区( )A北旱南涝 B北涝南旱 C南北皆旱 D南北皆涝 27、主要由外力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和滑坡 B火山和泥石流 C火山和滑坡 D滑坡和泥石流28、下列属于防洪工作的工程措施是( )A修建分洪区 B洪泛区土地管理 C实行防洪保险 D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29、 2001年11月5日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的努力已告失败,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下列叙述正确的事( )A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是引起图瓦卢成为环境难民的最主要原因B地面下沉

8、是导致图瓦卢举国搬迁的重要原因 C大面积的酸雨 D南极臭氧层空洞的影响30、 为避免第二个图瓦卢的出现,发达国家应该( )A绿色消费B减缓工业化进程 C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当今,全球有变暖的趋势,一些科学家预测:“21世纪末将没有冬天”。据此完成79题。31、 造成全球变暖的原因是( )SO2、NO2排放 CO2排放 水土流失 酸雨 化石燃料大量燃烧 森林遭破坏A B C D32、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B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C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D全球大量削减工业生产33、人类在20世纪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加了20。怎样消除

9、地球的“温室”现象,保护好人类的家园。下列设想,你认为不可信的是( )A制作一个太空“窗帘”安置在日地之间 B把“温室气体”液化输入深海岩石中C使用基因工程培植大量的海藻和海草,来吸收“温室气体” D人工降雨34、下列对我国部分资源分布的分析正确的是( )我国北方多煤和石油,南方多铁矿和煤 北方平原多、热量少、水分少;南方平原少、热量多、水分多 西北干旱、多风沙、光照少;西南湿润、纬度低、光照强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草场资源和太阳能丰富A B C D 35、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早期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制约作用较强B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依附性增强C工

10、业文明时期,人类被动适应自然D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始于20世纪70年代36、 泥石流经常发生在( )A黄河三角洲 B川、滇、黔山区 C黄土高原 D天山山麓37、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高利用率 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减少CO2排放 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A B C D 38、遥感地图中地物判读的基本依据是 ( ) A、地物的海拔高度 B、地物的温度高低 C、地物的外貌形态特征 D、地物的反射波谱特征39、在全球天然假彩色图象中,表示水体的是( )A、绿色 B、黄棕色 C、蓝色 D、白色40、遥感的关键装置是 (

11、 ) A、航天器 B、传感器 C、信息处理器 D、图象处理器二、综合题41、仔细阅读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画,回答下列问题:(1)这幅宣传画所揭示的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是: 。(2)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 。(3)上述问题可能引起的后果: , 。(4)上述问题的解决措施有哪些?42、有人认为21世纪是太平洋时代,读环太平洋区域示意图(下图)回答。(1)A海域附近每隔几年,水温会出现升高,称为“厄尔尼诺”现象。该现象发生的周期大致是 年。(2)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大气环流由正常年份的 环流变成 对流,秘鲁沿岸降水增多成为 区,原因是 。澳大利亚、印尼等地会出现 灾害,原因是 。(3)秘鲁的渔业严重受损,原因主要是 。(4)此外,亚洲的 ,北美洲的 和 出现高温现象。43、 图为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旱涝灾害分布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