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十九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197859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十九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十九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十九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十九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十九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十九)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6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2梅州模拟)“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2.宋代刻本书动辄数千卷,除汴京、浙江、福建、江西中心地区外,江苏、安徽、湖北、广东等地

2、,也出现不少技术很高、印刷精美的刻本书。其中既有儒家经典,又有曲艺、话本等说唱文学作品。这说明宋代( )雕版印刷事业兴盛 城市经济的繁荣活字印刷术的普及 理学思想影响大A.B.C.D.3.著名学者沈固朝在欧洲书报检查制度的兴衰一书中写道:“1485年美因兹大主教内伯格发布禁令,严禁滥用这一神赠技术(指印刷术)。1489年,教廷向所有信徒发布了同样内容的敕令。”上述主教、教廷行为的主要动因是( )A.印刷术成为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工具B.印刷术促进了欧洲宗教改革,冲击了教会的权威C.欧洲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利用印刷术反对教会D.印刷术成为传播反宗教思想的工具,引起教会的恐慌4.培根曾指出:“印

3、刷术、火药、指南针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5.明朝后期,我国涌现出一批总结性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农政全书是其中代表。这些著作( )反映了我国传统科技居世界领先地位说明我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时期说明我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但并未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包含着反封建的民主思想A. B. C. D.6.“初,秉忠(刘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议欲修正而卒守敬

4、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比量南北二极,约差四度;表石年深,亦复欹侧(倾斜)。”因此,当时的科学家( )A.创制简仪 B.修订大明历 C.进行经度测量 D.颁布太初历7.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弘、词藻华美为特征,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东方朔的答客难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它们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 )A.社会动乱和经济凋敝 B.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C.国力的强盛 D.宏阔广大的文人精神8.(2012海口模拟)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诩以

5、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科举制度,考查诗赋 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 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9.陆游有诗云:“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主要反映了宋代( )A.乡村的文化生活 B.都市的文化生活C.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话本艺术从贵族化转向平民化10.(2012惠州模拟)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B.思想控制的加强C.商品经济的发展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11.鲁迅在门外文谈中认为:“在社会里,仓颉不止一个,有的

6、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文字起源于图画B.仓颉是汉字唯一创造者C.史学萌芽于文字发明D.仓颉是一个虚构的人物12.(2012安徽六校模拟)历史教育的对象是包括史学工作者在内的广大社会公众,它必须适合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文化水平、知识水平的人们的需要。中国古代史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如分成蒙学读物、通俗读物、高层次读物。下列选项中属于蒙学读物的是( )A.资治通鉴 B.史记 C.三字经D.三国演义13.(2012泰州模拟)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

7、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B.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 C.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D.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14.(2012盐城模拟)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隶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文人画的特点“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楚辞奠定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A. B.C. D.15.2011年8月19日,全球最大的文化艺术盛宴

8、爱丁堡国际艺术节迎来了京剧版的王子复仇记。这出由上海京剧院根据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雷特改编的京剧让莎翁故乡的观众真真切切感受了一回东方古老艺术的魅力。由此说明( )A.京剧应主要学习西方才能获得新发展B.京剧必须和西方艺术融为一体才能生存C.京剧的传统部分已经过时应全部舍弃D.京剧艺术要不断吸收积极、合理的因素才能得到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材料二 由于历史的巧

9、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 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著中国文化史材料四 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证明利玛窦的结论。(3

10、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的标志是什么?其主要条件有哪些?(4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为什么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6分)(4)结合材料三、四,从思想文化方面回答材料四中李约瑟先生的“问题”。(7分)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山脉,东和东南面是浩淼的海洋,北和西北面是广漠沙丘和草原,它与其他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双,特别在游牧民族未形成和强大之前,其周边一直被有效切断,加之后来人工修筑的万里长城,有效地形成了中国古文明的保护屏障,也为自身营造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材料二 农业

11、是中国的社会基础,凡适合农业发展的地方,就有家族的迁入,就有人口的繁衍,就有文明的滋生和发展。中国农业文明形成了两个显著特点:庞大的人口和以家族为核心的体系。外族的入侵可以消灭一个王权,却消灭不了所有家族。庞大的人口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不仅赶不尽杀不绝,众多的人本身就是强大的战斗力。保留有聚居的家族和多家族聚居的村镇,本身就是文明承载和发展的体系,这是中国文明连续的社会基础。材料三 考古证实,从商朝就形成的书面文字具有特殊意义,生活在各地的中国人尽管所持方言不同,却都能认知同一字的共同意蕴,这是最早的信息交流平台,是中国文明保持统一性和时间通道上的连续性的重要支柱。由道、儒学说至汉吸纳的佛学经

12、典,共同以大儒学说共融的理论一直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为主的中国文明理论精髓。考选用人制度是保证中国文明连续的组织基础。“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这句引自儒学经典之一中庸的箴言,表达了中国人的信条。两千多年来,从综合考试发展到起于隋有固定文体和儒学为宗的科举制,不仅保证治国安邦人才的先进性,而且保证了专一的理论体系,中国文明得到了政治和思想上的高度统一。(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是哪几类因素将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相隔绝?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文字经历演变的历程;并分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8分)(3)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文化能

13、保持连续性的主要原因。(6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材料大意是在蔡伦改进造纸术以前,书写在竹简和帛上,它们或重或贵,都“不便于人”,为了顺应人们的要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C项正确。A项中的“发明者”是错误的;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是文物,B项错误;蔡伦使原料来源和成本得以改进,D项错误。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提取能力。“刻本书”是雕版印刷;“曲艺、话本等说唱文学作品”反映了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经济的繁荣;理学是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分析能力。题干时间是“1485年”、“1489年”,当时宗教改革还

14、没有开始,新教也还没有形成,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主教的禁令、教廷的敕令,都严禁“滥用”印刷术,实际上反映了教会担心印刷术成为传播反教会思想的工具。D项符合题意。4.【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四大发明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在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火药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这些促使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故选A。【变式备选】“针路”出现于宋代,指的是古代人们在罗盘指引下将不同地点的航行方向连结而成的一种航线。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的出现是宋代航海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B.它的出现使得古代海上航行更加安全便利C.我国在宋代就已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D.宋代开始突破“海禁”政策鼓励对外贸易【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罗盘即是指南针,北宋用于航海之后,促进了远洋航行的发展,A、B、C三项均正确;“海禁”政策是明清时期实行的对外政策,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5.【解题指南】理解材料中“总结性科技著作”的含义,一方面说明其属于传统科技,另一方面说明其水平仍然很高。【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注意题干中的“总结性科技著作”这一关键信息。这些著作的出现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