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必修2.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194536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一历史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一历史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必修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历史必修2“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一五”计划;农业全盘集体化;斯大林模式(2)能力培养: 通过对问题“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对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和评价”的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史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对问题的讨论,以提高学生思辩能力和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前期作用的分析,来阐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的分析,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从而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斯大林;引导学生应用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走中

2、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教学重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教学难点】对“斯大林模式”利弊的分析及其评价。【教学方法】苏联的建立列宁的逝世历史背景 充分利用有效资料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提高学生认清历史,提高认识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针提出:1925年12月、“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优先发展重工业【教学课时】 1课时【知识结构】一五计划:由一个农业国变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二五计划: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三五计划:因卫国战争爆发中断过程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 方 针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三个五年计划结果: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的确立苏联农业政策的变化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和失误农业集体化的实现农业集体化运 动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国民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功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千万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千万经济效益低下牺牲农民利益,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政治方面表现高度专权,个人崇拜盛行斯大林模式弊端经济方面表现评价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它不是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导入新课】思考“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实行的经济政策是否是社会主义的最好经济模式?”在

4、学生讨论、思考的前提下教师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影响分析着手指出:随着苏维埃政权的日益巩固,苏联在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由此导入新课:【课堂讨论与思考】一、优秀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一)背景1、苏联的建立1922年12月2、列宁的逝世、斯大林领导地位的确立(二)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提出1925年12月讨论1苏联为何要优先发展重工业?(1)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 (2)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 (3)给社会主义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三)过程阅读教材,在了解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思考以下问题:思考1 苏联前三个五年计划取得哪些成绩? 在学生思考、阐述的前提下,教师着重指

5、出: 一五计划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农业工业国;二五计划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三五计划因卫国战争爆发而中断。 (四)结果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得以确立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一列问题思考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哪些利与弊? 利:与当时的苏联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使苏联在工业化建立的最初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弊: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后来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二、农业集体化运动概念简述:农业集体化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阅读教材,在了解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思考以下问题:思考320世纪

6、三十年代苏联各地农业出现集体化浪潮的原因是什么? 中央的推动和压力思考4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失误产生了什么严重影响?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的发展,致使苏联整个国民经济无法达到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三、斯大林模式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阅读教材本子目内容及相关材料,思考以下问题:思考5 斯大林模式有何历史功绩?(1)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2)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3)国民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 思考6斯大林模式有何弊端? 政治方面表现高度专权,个人崇拜盛行经济方面表现(1)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千万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千万经济效益低下(3)

7、牺牲农民利益,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讨论2 什么是“斯大林模式”?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如下: 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性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它是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其特征是把经济、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在中央。 思考7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引导学生概括,教师作详细的分析。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它不是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 管理建设方法、手段:【课堂小结】 帮助学生整理本节课的思路。展示知识结构【课堂检测】1、苏联的工业化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相比最明

8、显的特征是( A )A、以重工业为国心 B、农轻重各业并举C、首先实现农业工业化 D、工业化的速度快2、新经济政策被终止的时间是( C )A、1925年12月 B、1927年4月 C、1928年 D、1932年底 3、1925年1937年在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中( B )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 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大企业的国有化基本完成A、 B、 C、 D、4、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各地农村出现集体化浪潮的主要原因是( B )A、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感召 B、中央的推动和压力C、农民的社会主义热情 D、新经济政策的鼓舞5、下列苏俄(苏联)工业政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9、是( B )大企业收归国有 恢复私人小企业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有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A、 B、 C、 D、6、下列关于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论述,正确的是( A )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苏联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斯大林模式形成A、 B、 C、 D、7、斯大林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B )A、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 B、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的制约C、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 D、斯大林的个人因素8、下列现象不属于斯大林模式功绩的是( C ) A、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 B、国民文化素质得到提高C、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D、经济实力迅速增长 9、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时期的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 D ) A、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B、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C、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D、对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认识10、最能体现斯大林模式创新特点的是( D ) A、发展重工业 B、牺牲农民利益 C、农业集体化方针 D、计划经济体制【作业布置】完善本节课的课堂笔记,认真完成第3课的学案。【课后反思】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