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5.1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教师用书素材 选修5.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193742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5.1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教师用书素材 选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5.1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教师用书素材 选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5.1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教师用书素材 选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5.1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教师用书素材 选修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5.1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教师用书素材 选修5.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惊世发现三星堆遗址的发现 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文化认识古蜀文明是中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知道考古文物和遗址在历史构建中的重要作用情景再现 问题探究三星堆考古发现提供的不仅仅是珍贵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将使学术界重新审视东方文明,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将因之而谱写新的灿烂篇章稀世宝物的出土金器、青铜器、玉石陶器、漆器、海贝等对三星堆遗址、遗物的研究,引申出对当时当地社会各方面的确认、判断和推测文物照片 语言描述 历史比较三星堆屋基和作坊遗址三星堆遗存的大体时间、城址和房屋遗址历史比较 问题探究 二、教

2、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 难点 三星堆文化。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惊世发现;稀世宝物的出土;三星堆屋基和作坊遗址。 三星堆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区域,包括南兴镇真武、回龙、三星村和三星镇仁胜村相连的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地段,距广汉市区约5公里,著名的发掘地有月亮湾、西泉坎、三星堆、青龙咀等。因遗址区内原有三个平地隆起的土堆,与东北面的月亮湾相望,故称三星伴月,为古汉州八景之一。三星堆的实体已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烧砖瓦的热潮中夷为平地。而仅存的半

3、个堆也是在1986年砖厂取土中发现两个祭祀坑后停止挖土才保存下来。 三星堆遗址是四川境内迄今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出土文物最为精美,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国、古城、古文化遗址,是我国“七五”期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经考古发掘证实,该遗址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发展至商末周初,曾为古蜀国都邑所在地,其影响之大、价值之高,堪称世界文化遗产之最,故课文标题为“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 本课引言由图片和文字组成,照片“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树”之精美,配以文字介绍,给学生以直观感受,激发兴趣。建议教师以照片与文字介绍为素材导入新课,引出探究的主要问题:三星堆文化遗址是怎样发现的?三星堆出土了哪些珍贵文物

4、? 第一目“惊世发现” 教材通过正文、历史纵横等形式,介绍三星堆文化遗址是怎样发现的;三星堆最重要的考古收获以及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文明的重现,引起了中国和世界各国人士的重视。 1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文化是指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的一种文化。 现已初步揭示出:在夏商时代中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上有一个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中心,这个文明中心有其自身文化特点,又与中原夏商文明以及中原夏商文明以外的其他地区的方国文明存在着密切联系;其主要的文化内涵表现在以下方面:1具有政治中心性质,其规模超过周围相邻的城址;2有高度发达的青铜冶铸技术和黄金冶炼加工技术;有规模可观的玉石器加工作坊和高超的玉石器加工技术;3有分

5、布范围3至4平方公里的夯土城墙遗址;4自然水系的合理利用与治理;5有较为完善的宗教礼仪祭祀制度。这些重要内容构成了三星堆遗址的主要文化内涵。 2三星堆文化遗址的发现 1929年清明时节,广汉月亮湾的燕姓农家春耕车水时,突然发现流水抽不上来。燕家父子于是下水疏通。掏泥沟时,发现了一块大石板。石板下,有个石洞,通向一个长方形的坑道。坑道里放满了玉器。中央层层摆放有序的一堆玉瑗,像一座玉宝塔。最大的玉瑗,有筛子那样大。加上其他文物,共有四百多件。这是三星堆附近遗址、遗物的第一次发现。这批文物的出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当时,著名学者郭沫若,盛赞研究这些文物的考古工作者是“华西科学考古的先锋队”

6、,说:他们“发现的器物,如玉璧、玉璋、玉圭,均与华北、华中发现者相似。这就是古代西蜀曾与华中、华北有过文化接触的证明。” 20世纪60年代,著名考古学家冯汉骥预言:这一带“很可能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 从第一次正式发掘后60年来,学者、考古工作者,甚至一些古董商和盗宝贼,都在这里留下足迹。然而,1950年以前,虽有郭沫若先生在远洋彼岸的赞叹,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郑德坤把这里的出土文物命名为“广汉文化”,但它到底是中原古文化的支系,还是独立的古蜀文明的显现,仍是一片模糊。建国以后,又有许多著名学者在这里考察,考古工作者也不断有新的发现。但是,直到1964年,冯汉骥教授才做出“这一带遗址如此密集

7、,很可能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的论断。此后,农民们也在掏粪坑,挖自留地,甚至拾柴摘菜时发现玉凿、古陶、铜虎等物。然而,这一切并没有让古蜀王国的面貌变得更加清晰。1980年5月,省、县联合在三星堆正式试掘。经过一年的发掘,大有收获。发现了房址遗迹及大量石器、陶器。1986年春,更大规模的发掘,在几个发掘区内,又一次动工。百余人参加的考古队伍,在三个多月内,发掘了55的探方53个,总面积1 325平方米,出土的各种器物也十分丰富,却没有突破性的发现。“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正在考古队的收获处于平淡无奇的境地时,意外的事却发生了。7月18日上午,砖瓦厂挖方组的组长杨远洪等几人,在取土

8、时发现了象牙和玉璋等物。杨远洪马上向厂部作了报告。下午,考古队闻讯赶来,封闭了这个埋藏点,并报告了省文管会和广汉县委。 这个祭器坑中,发现了许多惊世之宝。当人们还沉浸在狂喜之中,尚未真正清醒时,8月14日,砖厂的挖方工人,在离第一个祭器坑不远处挖土时,又发现了几个青铜头像。这次,因为现场就在附近,考古队立刻过来,将埋藏点封闭。于是,有了第二批宝藏出土。这些造型奇特、制作精美、品种繁多的金器、青铜器、玉石器、漆器、陶器等物,是第一次在川西平原被发现。它使古蜀王国,从浓浓的历史密雾中渐渐显现出来,因而惊动了中国和世界的学术界。从此,“三星堆文化”正式出现在各种历史学和考古学的著作中。 三星堆遗址在

9、过去的调查发掘中,因工作地点的不同,曾被分别称为“真武宫遗址”“横梁子遗址”“月亮湾遗址”“中心场遗址”等等。因同属一个遗址群落,故在1980年以后,统一命名为三星堆遗址。 最重要的考古收获,是在1986年夏秋之交,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了两个祭祀坑。从中出土了大量金器、青铜器、玉器、石璧、陶器、象牙等文物。有长142厘米、重约500克的纯金金杖,面戴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高达260厘米、重约180千克的人像,瞳孔向外凸出达十几厘米,两耳间距168厘米的大型青铜面具,近400厘米高的青铜大神树,残长达159厘米,宽达23厘米,被誉为“边璋之王”的大玉璋,还有各式各样的青铜人头像和青铜动植物

10、雕像,各种玉器。它们有的被神化了,而有的又具有写实风格,动物雕像形象生动,制作传神,植物的创作也似乎被注入了灵性。它们有的纯朴古拙,有的诡谲神秘,将怪异的“形”与“神”相结合,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考古学家又多次进行挖掘。其中一次,在城区遗址中心,出土了一套玉石礼器。由此判断,这个遗址可能是当年三星堆先民祭祀天地、社稷、祖先的地方。 3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文明的重现,引起了中国和世界各国人士的重视。如今三星堆古城址上,已经耸立起一座壮观的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馆内外环境布局巧妙,匠心独具。有气势恢宏的古典祀台;有古典风格的附属建筑群和功能齐全的餐馆娱乐设施;有绿茵如毯的

11、草坪、宽广明丽的水域湖面、造型别致的假山、古拙质朴的水车小桥流水,湖光岛影,古树奇葩,花香鸟语,四时风物,尽呈眼底,观众在观赏了雄奇壮伟的三星堆文物之后,亦能领略川西园林婀娜多姿之色。站在古城墙上凭吊历史,可以发古之悠思外国游客以前说,没登长城等于未到中国,后来又说,没看兵马俑等于未到中国,现在则要说,游长城,观兵马俑,看三星堆才等于走遍中国。中国之行哪里去?北观兵马俑,南游三星堆。这里出土的众多精美文物,曾经越洋过海,先后到西欧、美国和日本展出,受到热烈欢迎。有的外国友人说,假如埃及的金字塔可以称为古代石头艺术的顶尖杰作,那么中国的三星堆文明,就是青铜艺术和玉石艺术的古代杰作。 第二目“稀世

12、宝物的出土” 三星堆遗址从发现至今已有六十多年,先后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陶、石、金、铜、玉等文物,特别是1986年在三星堆发掘的两个大型商代祭祀坑,出土了近千件精美绝伦的珍贵文物,引起了世界轰动。在这批众多的珍奇瑰宝中,有堪称世界古铜像之冠的大立人像,有我国最大、最早、造型奇特的青铜立人像;有象征当时蜀国最高首领身份和权力的“纯金权杖”;有世界上年代最早、形象神奇的青铜神树以及体薄如纸的黄金面罩;有大小各异的青铜人头、神秘怪诞的青铜面具、数十根珍贵象牙、数千枚海贝;等等。 教材用图片及文字介绍了三星堆出土的历史文物。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按器物材料分类,大致有金、青铜、玉石、陶、漆几类。 1金器。

13、 三星堆遗址的黄金器是商文化遗址中最丰富的。一是种类多,有金杖、金面罩、金箔虎形饰、金箔鱼形饰、金箔璋形饰、金箔带饰、金料块等。二是形体大,其中一号祭祀坑出土的一柄金杖,用纯金皮捶打而成,长142厘米,重400多克,其上用双勾手法雕刻出鱼、鸟、神人头像和箭等图案。图案的意义大致是:在神人的护佑下,箭将鱼射中,鸟又将箭杆带鱼驮负着归来。这是一柄权杖,同时又可看作是具有巫术原理的魔杖。传说蜀的国王鱼凫是以渔猎著称,因而后世尊奉为神,这柄金杖有可能和鱼凫氏的传说有关系。一、二号坑均出土有金面罩。二号坑出土的铜头像上有的贴有金面罩,构成金面铜头像。可以推测,出土的金面罩原来都是粘贴在铜头像上使用的。一

14、、二号坑出土丰富的黄金器也是三星堆遗址晚期遗存的重要特征。 2青铜器。 在三星堆遗址两个大祭祀坑中出土了青铜器三四百件。一号坑出土的种类有人头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龙形饰、龙柱形器、虎形器、戈、瑗、戚形方孔璧、龙虎尊、羊尊、瓿、器盖、盘等。一号坑的下埋年代相当于殷墟一期,而一号坑的青铜器早的可以早到二里冈上层一、二期,晚的在殷墟一期偏早阶段,而不见晚于殷墟一期的器物。一号坑出土的青铜器的年代相当于三星堆遗址三期的前段。 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器有大型青铜立人像、跪坐人像、人头像、人面具、兽面具、兽面、神坛、神树、太阳形器、眼形器、眼泡、铜铃、铜挂饰、铜戈、铜戚形方孔璧、鸟、蛇、鸡、怪兽、水牛

15、头、鹿、鲶鱼以及尊等器物种类。二号坑下埋的时代大约在殷墟三、四期之间,出土的青铜器年代都在殷墟二期的年代范围内,但有早晚之间的差异,可以分成早、晚二组:早期组相当于殷墟二期早段,晚期组相当于殷墟二期晚段。二号坑在三星堆遗址的分期上相当于三星堆遗址的三期晚段。 两个坑出土的青铜器中,除青铜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外,其余的器物种类和造型都具有极为强烈的本地特征。这些青铜器的出土,首次向世人展示了商代中晚期(前14世纪)蜀国青铜文明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 三星堆青铜器以大量的人物、禽、兽、虫蛇、植物造形为其特征。 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是三星堆青铜器的重要特点。二号祭祀坑中出土的立人像高达262米,重180多公斤,由素面的梯形基座和方形的平台以及立人像三部分组成。人像头戴兽面形高冠,身着衣服三层,最外层衣服近似“燕尾服”,两臂平抬,两手呈握物献祭状。这样高大的青铜铸像在商代青铜文明中是独一无二的。同坑出土的大型兽面具宽138厘米,重80多公斤,造型极度夸张,方形的脸看起来似人非人,似兽非兽,角尺形的大耳高耸,长长的眼球向外凸出,其面容十分狰狞、怪诞,可谓青铜艺术中的极品。青铜神树高384厘米,树上九枝,枝上立鸟栖息,枝下硕果勾垂,树杆旁有一龙援树而下,十分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