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29193084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襄樊四中年高一化学单元测试题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本试卷分为第部分(选择题)和第部分(非选择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可能用到得相对原子质量 H:1 N:14 O:16 S:32 Cl:35.5 K:39 Fe:56 Zn:65第卷 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Al2(SO4)3 =2Al3+ + 3SO42- BAlCl3 = Al3+ + Cl3- NaHCO3 = Na+ + H+ CO32- DKMnO4 =K+ +Mn7+ +4O2-2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是 A稀硫酸不是分散系B每种分散系里

2、只有一种分散质和一种分散剂C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D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类方法的广泛应用,方便了我们学习和研究 B 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C胶体属于介稳体系,改变条件会变得更稳定或更不稳定 D区分胶体与溶液的方法必须用丁达尔现象4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事实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金属锈蚀 B燃放烟花 C食物腐败 D钟乳石的形成5正确的离子方程式等号两边必须相等的是 A离子的物质的量 B微粒的总的数量C同一元素的价态 D总电荷量和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 B

3、液态氯化氢能导电C液态氯化钠能导电 D熔融的液态钠是电解质7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A得到氧元素与失去氧元素 B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C化合价的升降 D有无新物质生成8要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OH)3胶体,可行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B蒸发 C加入适量的盐酸 D过滤9对于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只能是复分解反应 可能是置换反应 不能有分子参加 ABCD10以下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C失电子越多的还原剂,其还原性就越强D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和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的数

4、目一定相等11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发生的是 A SO2S BKClO3 O2 C I I2 DHCO3 CO3212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 A一定被氧化了 B一定被还原了C既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既不可能被氧化,也不可能被还原13 某溶液中只含有K+、Fe3+、NO3、SO42 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K+和 SO4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B14C34D3214某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家中进行实验,按照图甲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而按照图乙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了。由此得出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NaCl是非电解质 BNaCl溶

5、液是电解质C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D在NaCl溶液中,水电离出了大量的离子15下列制取单质的反应中,化合物作还原剂的是 A BC D16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中2KMnO4 K2MnO4MnO2O2,还原产物是 AK2MnO4 BMnO2 CK2MnO4 和 MnO2 DO217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向碳酸钠溶液中加盐酸 CO32- + 2H+ = H2O +CO2 B向稀硫酸溶液中投入铁粉 2Fe +6H+ = 2Fe3+ +3H2 C 向盐酸中投入碳酸钙 CO32- + 2H+ = H2O +CO2 D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 H+ + OH- =H2O

6、18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过量稀硫酸溶液时,有气体生成的是 ANa+ 、Ag+ 、CO32、Cl B K+ 、Ba2+、 SO42 、Cl C Na+ 、K+ 、CO32、Cl D Na+ 、K+ 、Cl、SO4219根据反应:2H2S+O2=2S+2H2O、4NaI+O2+2H2SO4=2I2+2Na2SO4+2H2O、 Na2S+I2=2NaI+S,判断下列物质的氧化性强弱,正确的是AO2 I2 S BH2S NaI H2O CS I2 O2 DH2O H2S NaI208NH3 + 3Cl2 6NH4Cl + N2 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是A 8 :3 B 213 :136C

7、 34 :213 D213 :34 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 第卷 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21(6分)有下列物质:(1)Na (2)Na2O (3)酒精(4)CO2(5)NH3 (6)HCl (7)H2SO4 (8)BaSO4 (9)蔗糖 (10)NaCl溶液 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但能导电的是 。(填序号)22(8分)将AgNO3溶液分别与HCl、NaCl、KCl溶液混合,均有 产生,它们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说明离子反应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 ,而且表示了 离子反应。23(4分)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相应问题。一个体重50Kg的健康人

8、,含铁2g。这2g铁在人体中不是以单质形式存在的,而是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二价亚铁离子易被吸收,贫血者补铁时应服用二价亚铁离子的可溶性盐,如硫酸亚铁(FeSO4)。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三价铁离子还原成二价铁离子,有利于铁的吸收。(1)人体中经常进行的转化,过程A中Fe2+做 剂,过程B中Fe3+做 剂。(2) “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三价铁离子还原成二价铁离子。”这句话指出维生素C在这一反应中做 剂,具有 性。三试验题24(10分)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I、甲同学向1 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II、乙同学直接加

9、热饱和FeCL3溶液;III、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 。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粒带 电荷。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 。25(13分)某学生为了验证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 浓H2SO4的作用是 写出装置C、D中可观察到的现象:C ;D 。 写出D中反应

10、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或是单线桥法)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情况 四计算题(本题有2小题,共19分)26(9分)将6.5g锌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得到80mL密度为1.25g/mL的溶液。试计算: (1)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是多少? (2)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各是多少?27(10分)由FeCl3、KCl组成的1 L混合液中,已知Fe3+的质量为28 g,Cl- 的质量为71 g 。原溶液中K+的质量为多少克?若量取该混合液250 ml ,将其加水稀释至1 L,则稀释后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襄樊四中年高一化学单元测试题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参考答案12345678910ADDDDCBCBD11121314151617181920CCCCCCACAD21(6分)(2)、(6)、(7)、(8) ;(3)、(4)、(5)、(9);(1)、(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