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7.4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教案选修2.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192648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7.4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教案选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7.4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教案选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7.4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教案选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7.4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教案选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7.4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教案选修2.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新课导入我们大家都生活在一个民主的社会中,享受着民主、自由的生活,然而在旧中国,这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我们现在所享有的民主自由是无数仁人志士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用血的代价换来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广大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国民党反动派为了维护独裁,却不择手段地对民主力量进行疯狂的迫害,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那么,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怎样的努力?这些努力在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又有何历史意义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段历史。教法案例1关于“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一目。建议教师重点讲清重庆谈判的三个问题:重庆谈判的背

2、景、双十协定的签订、重庆谈判的意义。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从国共两方面去分析谈判的背景,让学生明确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主和在谈判中捍卫人民的利益,也为了在争取和平民主的过程中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真实面目,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中共决定派毛泽东等赴渝商谈。其次,教师应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列举的双十协定中的4项内容。再次,教师应以谈判的背景、双十协定的内容为突破口,来分析重庆谈判的意义,让学生明确通过谈判中共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至于政协会议,教师应重点讲解政协会议的内容及意义。2关于“国民党的制宪和人民民主运动”一目。教师应以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

3、群众争取民主的一系列斗争为主线,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主要体现在:(1)国民党的“制宪”使国民党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2)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的暴行“校场口血案”、“李闻血案”等暴露了其独裁统治的反动本质。中共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1)拒绝参加伪国大;(2)李公朴等民主人士为争取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光荣献身;(3)人民民主运动高涨,学生掀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等。通过以上对比分析,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人民民主运动的意义。3关于“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一目。应引导学生从民主党派政治主张的转变、国民党对民主党派的摧残和迫害、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并肩

4、战斗三个问题来理解。建议教师利用各民主党派成立简况表、【历史纵横】材料和民盟被迫解散等材料来分析说明民主党派政治主张的转变进一步壮大了民主力量;而国民党对民主党派的摧残和迫害进一步促使各民主党派与国民党决裂,最终使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加快了国民政府覆灭的步伐。4关于“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一目。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政府,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从而取得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史实。这一部分内容与必修一的有关知识重复,只需让学生自己阅读并掌握即可,不必过多讲解。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斗争的史实,认识其在中国政治民主化

5、进程中的意义。1.重庆谈判、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共同纲领。(重点) 2.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意义。(难点)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1.背景(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阴谋发动内战。(2)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3)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2斗争(1)重庆谈判中共目的:为尽力争取和平建国,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概况:经过四十多天的谈判,国民党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成果: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意义:签订双十协定是人民民主力量的胜利。(2)政协会议原因:人民的

6、压力和共产党的努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斗争。成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等内容。影响:打破了蒋介石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反映了全国人民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愿望。3结果(1)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挑起内战。(2)中共争取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努力化为泡影。国民党的“制宪”和人民民主运动1.国民党的“制宪”(1)背景1946年夏,在美国支持下,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秋,占领张家口后,召开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2)内容: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3)结果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拒绝参加。蒋介石政府在政治上陷入

7、空前孤立的境地。2人民民主运动(1)背景:国民党制造了“一二一血案”“下关惨案”和“李闻血案”等镇压民主运动的暴行。(2)表现学生:1947年5月,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开展“反内战、反饥饿”运动。农村:抗征、抗捐、抗租运动迭起。城市:工人的斗争发展迅速。(3)作用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蒋独裁统治斗争的胜利。推动了人民革命的胜利发展。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1.背景(1)民主党派政治主张转变:放弃通过议会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认识到不可能合法斗争。(2)国民党摧残和迫害民主力量。污蔑民主党派是中共的“暴乱工具”。强令解散民主同盟。2表现(1)各民主党派开展地下斗争。(2)1948年

8、初,沈钧儒等人在香港改组民盟,重建总部。3影响:同中共一起战斗,和国民党决裂。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1.过程(1)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2)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垮台。(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并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共同纲领。2标志: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3意义: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之路。抗战胜利后初期国内局势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1特点(1)战后形成两大阵营,国民党坚持内战和独裁,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争取和平、民主。(2)斗争焦点围绕和平建国方针,反动派坚持一党专政独裁,人民坚决反对。(3

9、)以政治斗争为主要形式,如重庆谈判、政协会议召开,国民党军事进攻是局部的。(4)民主党派、中间人士异常活跃,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并提出独立的主张 。2原因(1)与当时国际形势有关,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形成美苏两极格局。美国将中国作为其前哨阵地极力扶植蒋介石;另一方面,美国在华势力扩大尚需要一定时间。战后和平、民主成为世界潮流,各国人民的斗争也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2)由当时国内形势决定,国民党反动派战后力量膨胀,其内战和独裁的方针已定,但尚未做好战争准备。战后人民武装力量壮大,并且人民觉悟提高,国内力量均衡对当时反动派发动战争暂时起了制止作用。1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内存

10、在了一年多的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阶段。之所以存在这个阶段,而未直接发生战争的原因,不包括()A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B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呼声高涨C国民党尚未完成内战准备D阶级矛盾尚未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解析】抗战结束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基本解决,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故D项不符合史实。A、B、C三项均正确反映了中国当时的形势。【答案】D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异同1相同点(1)都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愿望,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2)都采取多党派协商的方式,有利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3)都商讨建国、军政的

11、重大问题。2不同点项目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背景国民党有较强的力量,在军事上处于主动,民主党派对国民党还抱有幻想人民民主革命已基本取得胜利,民主党派已开始同中共密切合作参加人员当时几个重要党派和人士具有更大的广泛性任务讨论中国的和平、民主问题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内容争论的焦点是政权与军队问题解决了新中国成立所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了国家领导人等作用通过的决议有利于人民,但很快被国民党公开撕毁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新政协成为新中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下列关于1946年的旧政协会议与1949年的新政协会议的说法,

12、正确的是()都有国民党右派参加具有平等协商精神都通过了一系列决议都真正得到贯彻实施ABC D【解析】1949年的新政协会议并没有国民党右派参加;1946年的旧政协会议所通过的决议没有真正得到贯彻实施。故排除。【答案】C下列是两则反映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民主建设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材料二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一时期的“边区

13、”民主建设?说明理由。(2)概括说明两个时期“边区”民主建设在当时各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思路分析】考查角度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建设设问解读第(1)问要求回答两则材料分别是哪一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并说明理由。第(2)问分析两个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在当时所发挥的作用。材料解读材料一反映了边区人民各个阶级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材料二反映了边区实行耕者有其田和人民专政。解答思路第(1)问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来分析,材料一中有效信息“年满十八者,无阶级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体现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应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抵抗外来侵略,反映了抗战时期的民主建设情况;材料二中有效信息

14、“耕者有田”“人民专政”“齐声歌解放”,体现了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建设情况。第(2)问两个时期的民主建设分别有利于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尝试解答】(1)材料一:_;_材料二:_;_(2)前者:_后者:_【答案】(1)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各个阶级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2)前者:调动了各阶级、各阶层抗日的积极性。后者:赢得了民心,为解放战争建立了稳固的后方。本课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为实现政治民主和和平建国而与国民党独裁统治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最终赢得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史实。这充分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努力争取和平与民主。一、选择题1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签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