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高三化学十一月检测 .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186638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黄冈高三化学十一月检测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黄冈高三化学十一月检测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黄冈高三化学十一月检测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黄冈高三化学十一月检测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黄冈高三化学十一月检测 .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黄冈市高三化学十一月检测试题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i28 S32 Cl35.5 K39 Fe56txjy版权归黄冈中学所有,本试卷仅作为交流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目的,违者后果自负第卷(选择题,共49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国首座秦山核电站所用的核燃料是铀-235的氧化物UO,1 mol此氧化物所含有中子数目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txjyA.143倍 B.243倍 C.151倍 D.159倍2下列关于浓HSO的叙述正确的是A浓HSO具有

2、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B浓HSO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C浓HSO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D浓HSO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3超临界液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新的状态。目前应用最广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化学工业中可取代氟利昂等溶剂、发泡剂。下列有关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txjyA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新合成的一种物质B超临界二氧化碳由CO分子组成C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物质后,可在常温常压使二氧化碳挥发将其除去D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氟利昂可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4在下列变化过程中,既有离子键被破坏又有共价键被破坏的是txjy A将SO通入水中 B.火碱

3、溶于水 C将HCl通入水中 D.硫酸氢钠溶于水5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下列关于N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txjy ANO分子中有极性共价键 B.NO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因素之一C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D.NO分子所含有电子总数为偶数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6在盛有NO的集气瓶里放入一块木炭,一段时间后瓶内气体颜色变浅,这是因为 ANO与木炭发生了化学反应 B.木炭吸附了部分NOC反应生成了NO D.木炭促进了NO转化为NO7将SO气体通入BaCl溶液至饱和,未见有沉淀生成,继续通入另一

4、种气体仍无沉淀产生。则通入的气体可能是ACO B.NH C.NO D.Cl8石墨是层状晶体,每一层内,碳原子排列成正六边形,许多个正六边形排列成平面网状结构。如果每两个相邻碳原子间可以形成一个碳碳单键,则石墨晶体中每一层碳原子数与碳碳单键数的比是A11 B. 12 C. 13 D. 239在容积为672 mL的烧瓶里充满NO、NO的混合气体,将其倒立在水槽里,去塞后再通入280 mL氧气,恰好完全反应,且水充满烧瓶(气体体积都折合成标准状况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总反应为NO+NO+O+HO2HNOB总反应为4NO+8NO+5O+6HO12HNOC.生成HNO的物质的量浓度接近0.03

5、 molLD. 生成HNO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045 molL10.X、Y是短周期元素,它们可组成化合物XY,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Y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B 若Y的原子序数为m,X的原子序数一定是m6C X、Y可属于同一周期,也可属于两个不同周期D X与Y一定不属于同一主族11.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相符合的是12.有关下列三个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2HS+SO3S+2HO S+2HSO(浓)3SO+2HO3S+6KOH2KS+KSO+3HOA反应说明SO能跟酸反应,具有碱性氧化的的性质B反应体现了浓HSO的氧化性C反应和说明S具有两性元素的性质D反应说明S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1

6、3.X、Y、Z为短周期元素,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4、6,则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AXYZ B.XYZ C.XYZ D.XYZ三、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4.假设原子晶体SiO中Si原子被Al原子取代,不足的价数由K原子补充,当有25%的硅原子被铝原子取代时可形成正长石,则正长石的化学组成为AKAlSiO B.KAlSiO C.KAlSiO D.KAlSiO15.氯只有Cl和Cl两种稳定同位素,它们在氯气中的原子数之比ClCl为31。则相对分子质量为70、72、74的氯气分子数之比为A.521 B.522 C.9

7、31 D. 63216.有一根粗铝含铁和硅两种杂质,取等质量的粗铝分别投入到足量的稀HCl和足量的NaOH溶液中,放出等量的H,则该粗铝中,铁和硅的关系为物质的量之比为21 物质的量之比为31 质量之比为21 质量之比为41A B. C. D. 17.将过量的CO分别通入CaCl溶液 NaSiO溶液 Ca(ClO)溶液 饱和NaCO溶液。最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的是A B. C. D.18.对于白磷引起的中毒,硫酸铜溶液是一种解毒剂,有关反应如下: 11P+15CuSO+24HO5CuP+6HPO+15HSO下列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CuSO发生了氧化反应B生成1 mol HPO时,有10

8、mol电子转移C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D白磷只作还原剂第卷(非选择题,共51分)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19(6分)利用图所示装置收集以下8种气体。(图中烧瓶的位置不得变化)H Cl CH HCl NH NO HS SO(答案均填序号)(1) 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_。(2) 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A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_。(3) 若烧瓶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_;此时气体由_口进入。(4) 若烧瓶内装入HSO进行气体干燥,由可由此装置干燥的气体有_,这时气体由_口进入。20(8分)已知SiO、SO和CO都是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Mg和N

9、a的化学性质也具有一定相似性。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Mg与SO反应的实验。(1) 选择制取SO的合适试剂_。10%的HSO溶液 80%的HSO溶液 NaSO固体 CaSO固体(2) 写出装置B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装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3) 你认为该装置是否有不足之处?_。如果有,请一一说明_。.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实验室制Si”的研究,它们以课本为基础,查阅资料得到以下可供参考的信息: 工业上在高温时用C还原SiO可制得Si Mg在点燃的条件下即可与SiO反应 金属硅化物与稀HSO反应生成硫酸盐与SiH Si和SiO均不与稀HSO反应 SiH在空气中自然他们在研究报告中记

10、载着“选用合适的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再用足量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然后过滤、洗涤、干燥;最后称量在用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时,发现有爆鸣声和火花,其产率也只有预期值的63%左右”。(4) 该小组“实验室制Si”的化学方程式是_。(5) 你估计“用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时,发现有爆鸣声和火花”的原因是_。五、(本题包括4小题,共26分)21.(7分)A、B、C、D、E五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1) 若A通常状态下为固体单质,则AE分别为(写化学式)A:_;B:_;C._;D:_;E:_。(2) 若A通常状态下为气体单质,则AE分别为(写化学式)A:_;B:_;C._;D:_;E:_

11、。 (3)写出(2)中物质间转化的离子方程式EC:_。22(6分)X、Y、Z是短周期元素的三种常见氧化物。X与水反应可生成一种具有还原性的不稳定的二元酸,该酸的化学式是_;X和Y的组成元素相同,Y的化学式是_;1 molZ在加热时与水反应的产物需要用6 mol的氢氧化钠才能完全中和。在一定条件下,Y可以与非金属单质A反应生成X和Z,写出A和Y反应生成X和Z的化学方程式:_。23(7分)如图,每一个方框表示有关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是一种潮湿的酸式盐,试回答:(1) A是_,B是_。(填化学式)(2) 潮湿的A与B混合研磨时有关化学方程式是_,_,_。(3) C、F通入CaCl溶液时的离子方程

12、式是_。24(6分)有A、B、C、D四种元素。常温下A的单质是深红棕色的液体。B、C、D是短周期元素。D元素原子K层的电子数是B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的两倍。C、D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C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是D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的1/2。(1) 各元素的符号是A:_、B:_、C:_、D_。(2) 由上述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相互反应生成沉淀的两个反应方程式是_、_。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25(5分)在通常情况下,a L HS气体和b L O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恢复至室温,求容器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及成份。26(6分)将KCO、KHCO混合粉末m g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剩余物质的质量为m g,则:(1) 混合物中KCO的质量为_g。(2) 题干条件中n的数值应满足的范围是_。(3) 若将加热前的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