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重点中学高三生物开学联考.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186634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汉中重点中学高三生物开学联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陕西汉中重点中学高三生物开学联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汉中重点中学高三生物开学联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汉中重点中学高三生物开学联考.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汉中市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开学联考试卷(含解析)1.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染色体和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中都含有脱氧核糖核酸B. 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单体都是葡萄糖C. 人体肌细胞中不含有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D. 萌发的水稻种子中自由水/结合水的值低于休眠的水稻种子【答案】B【解析】【分析】染色体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核糖体成分是蛋白质和rRNA;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多糖;人体的肌肉细胞含有血红蛋白基因,肌肉细胞不产生血红蛋白是细胞分化即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当自由水比例增加时,生物体代谢活跃,生长迅速。【详解】

2、A. 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组成,核糖体中含有核糖核酸,不含脱氧核糖核酸,A错误;B. 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糖,B正确;C. 人体肌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基因,但不表达产生血红蛋白,C错误;D. 种子萌发时新陈代谢旺盛,自由水/结合水的值高,休眠种子中自由水/结合水的值较低,D错误。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癌变后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B. 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C. 衰老细胞的染色质收缩,细胞核体积变小D. 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失去接触抑制,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细胞凋亡

3、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衰老细胞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 细胞癌变后能无限增殖,A正确;B. 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完成正常发育是有利的,B正确;C. 衰老细胞细胞核体积变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C错误;D.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D正确

4、。3.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完全不同B. 及时排涝,能有效避免水稻根细胞受乳酸的毒害C. 在植物叶片中,各种光合色素的含量始终保持相对稳定D. 光合作用的过程中,CO2的同化速率受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由于水稻根细胞在水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所以水稻田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叶绿体中的色素包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秋天叶片变红是由于叶绿素不够稳定,逐渐分解而使叶肉细胞内积累的花青素的颜色显现了出来,此时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上升;光合作用受

5、到温度、CO2和光照强度的影响,其中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CO2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详解】A. 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完全相同,前者为CO2和水,后者为CO2和酒精,A错误;B. 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无氧呼吸产物酒精的毒害,B错误;C. 在植物叶片中,各种光合色素的含量会发生变化,C错误;D. 植物的光合作用受CO2浓度、温度与光照强度等影响,D正确。4.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 艾弗里的实验能说明DNA可以从一个生物个体转移到另

6、一个生物个体内B. 艾弗里的实验能证明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是DNAC. 艾弗里的实验中得到的R型活细菌被32P标记后可以用来培养T2噬菌体D.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只能通过测定放射性的强度来判断,不能通过测定放射性的有无来判断【答案】C【解析】【分析】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多糖、RNA等不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所用的是肺炎双球菌。【详解】A. 艾弗里的实验能说明DNA是转化因子,可见一种细菌的 DNA 能掺入到另一种细菌中,引起稳定的遗传变异,A正确;B. 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

7、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只有其中的DNA组分能够把R型菌转化为S型菌,即DNA是转化因子,B正确;C. T2噬菌体专一性的寄生在大肠杆菌内,艾弗里的实验中得到的R型活细菌是肺炎双球菌,C错误;D.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分别用35S、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搅拌、离心、放射性测定,但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35S正好相反,故该实验只能通过测定放射性的强度来判断,不能通过测

8、定放射性的有无来判断,D正确。5.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能感受体温的变化B. 健康人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减弱C. 人体大量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排尿量减少D. 人成年后身高稳定不再增长,垂体不再分泌生长激素【答案】D【解析】【分析】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血糖调节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该激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够升高血糖,该激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的作用。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刺激细胞生长,包括细胞增大与数量增多,它对肌肉的增生和软

9、骨的形成与钙化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详解】A.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能感受体温变化,A正确;B. 健康人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加,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减弱,B正确;C. 人体大量失水时,尿量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C正确;D. 人成年后垂体也会分泌生长激素,D错误。6.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酵母菌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B. 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易位会导致遗传信息发生变化C. X射线可诱发基因突变,但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 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之间都能自由组合【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突变、染

10、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既能发生基因突变,也能发生染色体变异,A错误;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易位,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进而导致遗传信息发生变化,B正确;X射线可诱发基因突变,也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C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之间都能自由组合,D错误。7.兴奋型神经递质多巴胺参与动机与奖赏、学习与记忆、情绪与智商等大脑功能的调控,毒品可卡因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如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人脑神经冲动传递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请回答

11、下列问题:(1)多巴胺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体的_中,多巴胺_(填“是”或“不是”)通过多巴胺转运体的协助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2)据图分析,多巴胺发挥作用后的正常去路是_,毒品可卡因会导致大脑“奖赏”中枢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其作用机制是_。(3)细胞内的某些信号会使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内吞,进而被_(结构)吞噬消化。若过多的多巴胺转运体内吞会导致小鼠大脑“奖赏”中枢的兴奋性_(填“增强”或“减弱”)。【答案】 (1). 突触小泡 (2). 不是 (3). 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入 (4). 可卡因会阻碍多巴胺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从而使大脑“奖赏”中枢持续兴奋

12、 (5). 溶酶体 (6). 增强【解析】【分析】根据题图可知,多巴胺转运体位于突触前膜上,根据箭头方向可判断出该转运体的作用是将突触间隙的多巴胺重吸收,而可卡因可与该转运体结合,导致多巴胺重吸收的速率降低,据此可知,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可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运输进入突触小体内,而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多巴胺持续发挥作用,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从而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详解】(1)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多巴胺转运体是用于多巴胺的重吸收过程,因此多巴胺不是通过多巴胺转运体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

13、2)据图分析,多巴胺发挥作用后正常去路是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入;而可卡因会阻碍多巴胺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从而使大脑“奖赏”中枢持续兴奋。(3)细胞内的某些信号会使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内吞,进而被溶酶体吞噬消化。若过多的多巴胺转运体内吞会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使得小鼠大脑“奖赏”中枢的兴奋性增强。【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题干,正确理解图示的原理和作用机制,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识图分析、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8.某实验小组研究了城市樟树人工林林冠上下层叶片一天内的净光合速率和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甲、乙两层叶片的呼吸速率几乎

14、无差异),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叶肉细胞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场所是_。(2)甲表示林冠_(填“上层”或“下层”)的叶片。根据图示分析,甲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1230后急剧下降,其原因是中午温度过高,光照过强,植物为了降低蒸腾作用,_。此时叶绿体中C3的含量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3)根据7301430测得的相关数据,可判断甲层叶片对光能的利用率更高,理由是_。【答案】 (1). 类囊体薄膜 (2). 上层 (3). 气孔关闭,使CO2的吸收量减少 (4). 下降 (5). 7:3014:30,甲、乙层叶片的光照强度相等,但甲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更大【解析】【分析

15、】由于上层叶片对阳光的遮挡,导致下层叶片接受的光照强度较弱,因此相同时间内,下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上层叶片低,据此分析图示可推知:甲表示树冠上层的叶片,乙表示树冠下层。【详解】(1)植物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2)据分析可知,甲表示林冠上层的叶片。甲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12:30后急剧下降,其原因是中午光照过强,温度过高,植蒸腾作用过于旺盛,细胞失水过多导致气孔关闭,使 CO2的吸收量減少,使得光合作用强度暂时降低。此时,因CO2的吸收量減少,导致CO2和C5结合形成C3的CO2固定过程减弱,新生成的C3减少,而C3的还原过程仍在进行,所以叶绿体中C3的含量下降。(3)已知甲、乙两层叶片的呼吸速率几乎无差异,柱形图显示,7:3014:30时间段,甲、乙两层叶片的光照强度相等,但甲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更大,而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说明甲层叶片的实际光合速率更高,进而推知:甲层叶片对光能的利用率更高。【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